廣播電視應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發揮作用
科技傳播
作者:宋兆民
摘要 廣播電視在吸引更多受眾的同時,總要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廣播電視不僅要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而且要堅持發揚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時代精神。
關鍵詞 廣播電視;公民道德建設;發揮作用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8-0003-02
深入貫徹胡錦濤同誌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在社會生活中的基本生活準則;為實現社會的高度文明與和諧提出了具體要求,廣播電視應該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發揮作用。
作為輿論陣地和傳播工具,廣播電視應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弘揚善的,批評醜的,從而達到受眾歡迎,為公民道德建設添磚加瓦,做出自身的貢獻。現階段就是要使“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人心。
廣播電視在發揮作用時必須正視節目內容方麵存在的三大問題,即庸俗內容、暴力內容、失事信息。具體表現在:1)庸俗內容的增多這類內容力求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和“庸俗心裏”,極力兜售什麼明星婚變、大款尋“二奶”、富婆“婚外情”等等,汙染社會環境,敗壞社會風氣,違反倫理原則。在我國,許多地方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歌曲MTV中,就有許多著意渲染庸俗低級的鏡頭、語言;2)暴力內容的泛濫。動刀動槍、打打殺殺的鏡頭充斥在電視屏幕上。心裏學家認為,傳媒中的暴力內容能增長對他人的暴力和攻擊;能使自己也產生“會成為被害者”的恐懼心裏;能麻痹人們對暴力的感受;會引發模仿性的攻擊行為;會以為暴力能解決問題;3)失實信息的傳播。虛假廣告、虛假新聞、有償新聞、變相製造新聞等失實信息具有某種欺騙性和誤導性,它蒙著真實的麵紗,使受眾判斷失誤,信以為真,進而作出錯誤的決定。
筆者認為,廣播電視在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中要發揮好三種作用,以堅決清除和反對上訴三項內容:
1)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廣播電視要堅持“正麵宣傳為主”的方針,同時,要發揚傳統,弘揚時代精神,引導人們向美、向善。不斷清除舊道德的影響,逐漸樹立新時代的新道德,是廣播電視宣傳的主要方向。如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感動中國》欄目通過現場“講訴愛心故事,傳播人間真情”,弘揚了真、善、美的人間真情,發揚了奉獻、博愛的社會風尚。
遇到老人摔倒,要不要去扶?遇到有人遭難,要不要去幫?今天,人們越來越多地這樣發問,問別人,更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簡單,也不簡單,它連著這樣一些沉甸甸的詞:道德、法律、社會風氣。在這樣的時候,有一行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曆,卻都以自己的行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一片真心幫助別人。更讓人欣慰的是,他們也都得到了真情回報。
2011年10月23日晚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報道了鼓樓區挹江門街道模範西路社區居民謝培軍長期關心殘疾人曹軍的先進事跡。謝培軍是模範西路社區的一名誌願者,他原本是鼓樓區水佐崗郵政局臨時工,在一次投遞郵件的過程中幫助了從小患有重症肌無力症的曹軍,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裏長年照顧曹軍的生活,推著輪椅陪他四處走走,享受外麵的世界。隨著謝培軍一次又一次走進曹家,曹軍封閉的心逐漸地敞開了。
謝培軍所做的這些好事也逐漸傳揚開來,他的熱心腸,不僅換來了人們的微笑與信任,也得到了更多人對謝培軍力所能及的幫助。南京郵政局為謝培軍一家提供了宿舍,破格把他轉為在崗聘用工,還推舉他當選了“南京市道德模範”。因為他的善舉,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助殘誌願者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