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一世並沒有完全相信亞曆山大的話,因為母親太偏心了。為了自己的沙皇寶座,他不得不時刻警惕著,尋找著適當的機會。這種機會終於來臨了。荒淫無度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突然於1796年11月4日中風,禦醫診斷後告知命在旦夕。亞曆山大心急如焚,整日守候在祖母身旁。保羅一世也匆忙趕到皇宮中,到處搜查宮中謠傳已久的“廢子立孫”密詔。最後,他終於在母親的梳妝台裏找到密詔,立即付之一炬。11月6日,葉卡捷琳娜二世氣絕身亡,亞曆山大悲痛欲絕。而此時皇宮的小教堂中早已為新沙皇的登基宣誓作好了準備。保羅在漫長地苦苦等待之後,終於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堂堂正正的“保羅一世”。
或許是保羅在登基以前受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歧視和壓製的時間太長了,保羅一世剛一登基,便開始推翻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所有政策,以發泄心中的不滿。他的恐怖統治,致使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保羅一世本來就是一個無能的君主,又把治理國家的政策當作發泄私憤的工具,自然會導致“宮廷政變”。不久,一個以禁衛軍官為主、有朝廷顯貴參加、甚至外國使節插手的密謀集團,悄然形成。1801年3月11目的謀殺活動也就成了必然。
保羅一世死於非命確定無疑,但亞曆山大是否參與了這次謀殺活動,曆來成為人們爭議的話題。
一種意見認為,不但亞曆山大參與了這場密謀活動,甚至他的弟弟君士坦丁還親自參加了3月11日晚的暗殺活動;一種意見認為,亞曆山大事先了解到別人反對父親的密謀活動,但他並沒製止這些活動,而且也沒有向父親通報,實際上他是默認了事態的發展。他的奪位之心昭然若揭;另一種相反的意見認為,雖然亞曆山大勢利虛偽、多疑善變,但他並未喪盡天良。因為保羅一世即位之初就頒布了“嫡長子皇位繼承法”,這實際上已在法律上確定了亞曆山大皇儲的地位。而且亞曆山大當時也隻有二十四歲,來日方長,他不必急著去登基,背上“弑父篡位”的惡名。再說,如果他急於登基,稍微精明一點,憑著祖母對他的寵愛,他完全有條件早早把密詔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何必去冒險呢?看來,亞曆山大一世“弑父篡位”,並不能作為定論寫進曆史,應該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