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原名為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後來因進行黨的秘密工作而改用假姓列寧。
1870年4月22日,列寧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城。他的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父親曾擔任過辛比爾斯克省省長,並被沙皇封為貴族。列寧從小就很聰明,身體健壯,喜歡學習。
1887年春天,列寧的大哥薩沙參加了民意黨,與同誌們一起去行刺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沒想到,行刺未能成功,薩拉等人反而被抓住,並被沙皇政府處以絞刑。烏裏揚諾夫一家為此十分悲痛。列寧這時才17歲,心裏難受極了,但又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像薩沙那樣去搞刺殺,能不能解除人民的苦難,改變俄國的落後麵貌?最後,他嚴肅地對妹妹說:“不,我們不能走薩沙這條路!我們應該走另一條路!”
1887年秋,列寧考入帝國喀山大學法律係。這年12月,列寧參加了一次學生集會,並在會上慷慨陳詞。最後,大會通過了決議,要求廢除反動的學生章程,允許學生成立自治組織。當夜,列寧就被逮捕,並被流放到喀山附近的一個莊園。在此期間,列寧結識了一些老革命者,並仔細閱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1893年秋,列寧移居到俄國的革命中心彼得堡。他經常深入工人居住區,發表演講,並且建立起許多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1895年秋,在列寧倡導下,建立了一個名叫“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的秘密組織。
同年12月,協會的領導人被捕,列寧也被關進監獄。在監獄裏,列寧利用監獄圖書館的書籍,編了一套密碼在書上寫信,與外麵的同誌保持聯係,鼓勵大家的鬥誌。他用牛奶把字寫在書的空白處,幹了以後誰也看不出來。家裏人來探監時,列寧就讓他們把書帶出去,回去以後再用火一燒,字跡就顯出來了。
當然,為了不讓看守發現,就是把牛奶當作“墨水”來寫字,也得小心謹慎。於是,列寧就用麵包做成小“墨水瓶”,在裏麵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小鋼筆寫字。
有一天,一名看守通過小窗發現列寧正在寫著什麼,馬上闖進來探問。列寧也不答話,立即將“墨水瓶”吃了下去。看守以為自己眼花了,隻好悻悻地出去了。等看守遠去了,列寧馬上又做了一個“墨水瓶”,繼續寫下去。
在被監禁15個月後,列寧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舒申斯克村三年。列寧在聖彼得堡結識的未婚妻克魯普斯卡婭,也陪著他前往舒申斯克村。在那裏,他們結成百年之好,並合作將韋柏夫婦的《工業民主主義》一書譯為俄文。
在流放西伯利亞期間,列寧一直在考慮建立社會主義政黨的問題。為此,他決定先辦一份全國性的報紙,把整個工人階級團結起來。但是,要在沙皇專製統治下的俄國出版這樣一份報紙,是不可能的。於是,列寧決定出國辦報。
1900年1月,列寧夫婦離開俄國,前往慕尼黑。12月,列寧、普列漢諾夫和馬爾托夫等人出版了《火星報》。
在《火星報》的第一期上,刊登了列寧的一篇社論,題目是《我們運動的迫切任務》。列寧指出,這個“迫切任務”,就是在俄國建立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
通過各種秘密渠道,《火星報》被運回俄國,送到人民群眾手中。列寧的影響也因此迅速擴大,傳遍整個俄國。
19世紀末,革命運動在俄國日漸高漲。1898年,在明斯克舉行了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不過,這次大會開得不怎麼成功,未能完成建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任務。
為此,列寧於1902年出版了《怎麼辦?》一書。在書中,列寧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新的政治觀點之一,即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理論,並為組織工人階級政黨提出了一個簡單確切的計劃。
1903年7月底,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終於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在討論黨綱和黨章時,大會出現了嚴重的分歧。例如,列寧堅持認為,為了保證黨的純潔性,黨員必須承認黨綱,在物質上幫助黨,並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一些人卻說,這些都沒有必要,主張凡是參加罷工的人,都可以自行宣布為黨員。
本來,列寧在大會上是少數派。但是,由於猶太社會民主黨人小組(崩得派)中途退出了大會,結果,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微弱的多數派。因為在俄語中“多數”一詞叫“布爾什維克”,“少數”一詞叫“孟什維克”,所以,擁護列寧的黨員稱為“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列寧所領導的黨稱為“布爾什維克黨”,反對列寧的黨員稱為“孟什維克”(少數派)。
1905年1月,俄國革命爆發。列寧主張由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組成聯盟,由工人階級掌握領導權,在俄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對此,孟什維克堅決反對。
1905年革命失敗後,列寧與孟什維克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為了解決內部分歧,列寧於1912年在布拉格召開了布爾什維克黨代表會議。這次會議使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徹底分裂。從此,兩派分別擁有自己的中央委員會。黨的機構和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