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黑門尼德的天下雖然被奪回,但波斯帝國實際管轄的範圍隻局限於伊朗高原的部分地區,其他省份事實上已經獨立,新生的、自封的國王多如牛毛,勢力大的至少有七八個,波斯帝國正處於四分五裂、分崩離析的狀態中。這樣的局麵為英雄人物的誕生提供了機遇,為偉大人物的出現提供了舞台,大流士正是在這個時候擔任了強者的角色。在殺死高墨達等人以後,大流士等七人便商議選擇政治形式。在討論中,有人主張采用民主政治,有人主張實行貴族寡頭政治,而大流士極力要求建立專製統治,他認為民主製可能為壞人所利用,寡頭政治則會引起派係傾軋。他提出“沒有什麼能夠比一個最優秀的人物的統治更好了。”而這個最優秀的人是誰呢?七個人互不相讓。最後決定,次日清晨除歐塔涅斯不參加外,其餘六人乘馬在市郊集合。看誰的馬先嘶叫就由誰為王。

散會後,大流士苦苦思索,如何讓自己的乘騎能在明日清晨最先嘶叫呢?他絞盡腦汁,毫無辦法。忽然,他想起了自己的馬夫,那聰明的馬夫肯定有他的訣竅。大流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馬夫,馬夫隻是笑笑,讓大流士盡管放心。深夜,馬夫選了一匹大流士乘騎最喜歡的母馬,拴在清晨將要比賽的地方。過了一段時間,再將馬牽回。天明日出時,那精明的馬夫隨大流士乘馬赴郊外。他左手插在褲子裏,右手拉著馬嚼子。待六人全到齊後,他迅速而自然地抽出左手,佯裝撫弄馬鼻子,那馬激動不已,仰天嘶鳴。那五人見狀,急忙翻身下馬,跪倒在地,連稱大流士為大王。原來,馬夫臨行前曾把左手伸入那母馬的陰部呆了一會,大流士的所乘的馬聞到了母馬的氣味,哪有不鳴之理?

大流士就這樣,依靠手腕成了國王。他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從公元前522年9月到公元前521年12月,共打了十八次戰役,采取以少數兵力,實行各個擊破的戰略,斬殺和擒獲八個暴動首領,終於掃滅群雄,平定天下,奇跡般地扭轉了帝國搖搖欲墜、日趨瓦解的勢頭,重新統一了波斯帝國。公元前520年9月,帝國重新統一後十個月,大流士功成名就,躊躇滿誌,在從巴比倫去埃克巴坦那的旅途中,於克爾曼沙阿城以東三十二公裏的貝希斯頓村旁的一塊懸崖峭壁上刻石紀功,這就是上述的貝希斯頓銘文。

波斯帝國在大流士的手下重新崛起,成為一個橫越中亞、西亞、小亞、北非的強大國家,在波斯的曆史上實屬空前。兩千多年以來,貝希斯頓銘文始終矗立山間,向人們展現著波斯帝國這位神秘的英雄人物——大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