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的漢代女屍麵世以來,舉世矚目。這是中國繼湖南馬王堆女屍、湖北荊州男屍之後發現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漢代濕型古屍,在中國長江以北屬首次發現。

雙龍古屍不僅墓葬極其簡陋,而且棺槨內蓄棺液,古屍的整個屍身完全浸沒在棺液中,能如此完好地保存至今,是一個奇跡,同時也給專家們留下了種種難解之謎。

2002年7月7日下午3時多,連雲港花園路工地挖上來一口棺木,在場人員馬上報警。連雲港警方和該市文物保護委員人員立刻趕到現場進行保護。

接著,連雲港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對墓葬進行發掘,發現有一座大型古墓葬,一口棺木被例置一旁。墓裏還有三口棺木,博物館考古部判定,這是二座漢代普遍采用的從地上垂直向下開挖的墓,一個墓坑作為棺室的豎穴土坑木槨墓,且為罕見的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員先清理未出土的三口棺土,從中出土了鐵劍、木牘等大量珍貴文物,確定這三口棺內屍骨分別為一男兩女,其中地位最尊的男主人的頭顱骨完好無損,顱內腦組織完好。當天晚上,考古人員將挖掘機挖出的那口棺木運回博物館。

最後,考古部主任項劍雲帶領工作人員開始清理“3號棺”。他用一根鋼釺撬開棺蓋後,繼續撬棺蓋下麵露出一層密封“天花板”。“天花板”裂開一道縫,一股惡臭直衝腦門。項劍雲看見滿滿的棺液上浮著一截白白的東西,狀似藕節。同事突然叫道:“腿!”於是,他們立即報告:“發現了不腐的屍體!”此時博物館內像炸了鍋:層層緊急報告,向古屍保護專家求援,請教古屍保存方法,尋找可以放置古屍的容器……

當天下午3時,考古人員打開了3號棺棺蓋,揭開“天花板”,一個仰麵漂浮在棕褐色棺液上的古屍呈現在人們眼前。屍體皮膚新鮮自皙潤澤,像是剛剛洗完澡,或剛遊過泳。經測量,古屍身長1.58米。醫生和考古人員用塑料衣輕輕托起古戶,將其放入盛有10%福爾馬林溶液的容器中。經鑒定,古屍為女性,年齡在50歲左右。考古人員隨後用脫脂棉裹覆屍身,將其完全浸入溶液中遮光保存,周圍用冰塊降溫。

考古人員在棺裏還清理出圖案精美的長方形漆盒等極其珍貴的文物。其中一枚邊長為1.3厘米的青銅印章格外引人注目,印鈕是一個栩栩如生的龜,上麵清晰地刻著“淩惠平”,由此可以判定這個“淩惠平”就是這具女屍的姓名!考古專家分析推測,她生活的年代為西漢中晚期。

“淩惠平”被放置在連雲港市博物館第一展廳,裏麵溫度為16℃。

“淩惠平”平躺在一個專門為她定做的透明玻璃棺內,身體完全浸在福爾馬林液麵之下。她的體態雖已萎縮,但仍顯得豐滿潤澤,有零星衣物碎片纏身。磷部扁平,有眼緊閉,左眼半開,眼球微微上翻,露出部分雪白的鞏膜和黝黑的瞳,並透出幾許清亮。鼻部已下陷成一個扁平的輪廓,緊閉的嘴唇變成一道縫。兩耳縮成直徑為2.5厘米的圓形。

“淩惠平”頭發稀疏,僅在頭頂和枕後部有幾縷長約10厘米的黑發浮動在液體中,但整個頭皮很完整,整齊地密布著一層黑色的發茬,像是剃過。

經過10天福爾馬林液的浸泡,她的身體顏色已明顯變暗,但皮膚紋理細膩清晰,毛孔清楚可見,兩隻纖長的手交叉著放在腹部,手指修長,修剪成優美弧狀的指甲完好無缺。兩條修長的腿平伸著,左小腿輕微內翻,看起來明顯比右小腿細小。兩腳完整、頗大,至少穿38碼的鞋。除了右側耳後、左側肩部等零星組織破朽,右腹部有一個長約5厘米的破損之外,整具遺體保存完好。

參與處理保存古屍的醫生介紹,她觸摸古屍的身體時感到她的皮膚顏色與正常肌膚顏色接近,彈性較好,肌肉也仍有彈性,但皮下肌肉組織結構已有變化,觸摸時有氣體和液體混合在一起的感覺。

據考古專家推測,“淩惠平”生前的身高應該在1.65米至1.7米之間,身體勻稱苗條,身體保養得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