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用什麼原始方法將遺體保存2000多年,這還是一個謎,但在古屍麵世之後讓她繼續“活”下去卻成了連雲港博物館的當務之急。周錦屏館長說:“發現古屍,在震驚的同時還有‘罪惡感’相伴,生怕這麼一個重要的發現毀在我們手上。”他們與國內外有關專家聯係,尋找先進的保護古屍的方法。

醫學專家介紹,屍體之所以會腐爛,是由於人的身體內外都有細菌,菌體有一種酶能消化蛋白質。

人死後,細菌就利用人體繁殖,消化人體組織。福爾馬林液的成分是10%的甲醛,在醫學上被稱為固定劑,合理的配製可以使蛋白質失去活性,達到防腐目的。

據介紹,已出土的漢代馬王堆女屍和荊州男屍都是用福爾馬林液浸泡保存,但都有一定遺憾。目前,連雲港雙龍古屍暫時浸在福爾馬林液中冷藏保存,但文物保護技術專家奚三彩認為這不是最理想的辦法,因為福爾馬林對蛋白質的固定作用,會使肌膚失去彈性,變得僵硬。

據悉,連雲港博物館正在緊急征集當前國內外遺體保護最新技術,爭取盡快擬定搶救性保護古屍的方案,使這具“國寶”級女屍能得以長期保存。

“淩惠平”的出土使考古專家們極其激動和興奮。他們一致認為“淩惠平”是當之無愧的“國寶”!因為“淩惠平”的每一個細節都是謎!

首先,“淩惠平”的遺體能完好地保存2000多年就是一個奇跡。與馬王堆女屍相比,馬王堆女屍墓葬規模宏大、豪華,棺內積液不多,在棺外還包圍著5000多公斤木炭,然後是成分為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氧化鐵等的白膏泥層,再加上厚厚的堆土,保存環境與條件都比連雲港雙龍墓地要好得多。而雙龍墓葬非常簡陋,槨板上隻有一層白膏泥,並無木炭,而且墓地上方是一家化工廠的生產車間,不可避免地對土質有一定的影響,但棺內女屍為何能更好的保存至今?再者,同一個墓葬中,為什麼其他三口棺內僅存零星遺骸,“淩惠平”卻能肉身完好?

其次,“淩惠平”確切身份更是撲朔迷離。同時出土的男主人棺內也有一枚正方形龜鈕青銅印,略大於“淩惠平”的印,但字跡模糊不清,無法辨認。男棺的槨板內側刻有“東公”二字(“東公”即為有名望的人)。從出土木牘的文字記載內容分析,當時“東海太守”、“河南太守”等地方官員都派官吏前來參加葬禮,不難看出,男主人是一個身份不低的地方官吏。

在漢代,隻有年俸祿二千擔以上的官吏才能用龜鈕青銅印,但“淩惠平”為什麼也有龜鈕青銅印?據考證,中國西漢時期有女性封侯的製度,那麼“淩惠平”是否也是被封了侯?

這次出土的四口棺內都盛滿了液體,這些液體是入殮時注入的,還是天長日久滲入的地下水,目前尚無定論。據分析,棺液PH值為7.55,呈弱堿性,其中含有血紅蛋白,與PH值為5.18的長沙馬王堆墓棺裏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淩惠平”,能在適於細菌生存的堿性棺液內保持不腐,又是一個謎。也許正是這神奇的棺液暗藏玄機,對古屍保存起了決定性作用,如果有條件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充分分析棺液的成分和性質,現代人體防腐研究也許會有重要突破。

專家認為棺液“很奇特”,福爾馬林不僅氣味刺鼻難聞,而且含有致癌成分,對身體有害。若專家對棺液研究能有所突破,那將對醫學發展是個重大的貢獻。

按漢代墓葬習俗,墓穴中邊廂的位置應放置隨葬品,但在雙龍墓葬中,邊廂卻放置了一口比另三口棺要短約60厘米的棺木,隨葬品放在棺木內。他們的關係還是一個謎。“淩惠平”本身也有許多疑問。

她的棺內有頂梳理成精美發式的發套,這個發套是否是用自己的頭發鍘成?為何她有頭發還用發套?她頭上整齊的發茬是否剃過?為什麼又留下幾縷長發?

據悉,專家對古屍也可以進行單細胞克隆,在不久的將來,也許科學能重現一個“複活”的“淩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