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在改革大潮中立新功(2 / 3)

在以後的時間裏,郭世剛和一般人一樣,結婚了。他的妻子也是從山西省農業機械化學校走出來的學生。郭世剛為了照顧剛剛組建起來的家庭,在1983年底,他調回了太原市內,調入了山西建材工業學校。在山西省建材工業學校期間,他仍然在教務處工作。在這期間裏,1984年9月,他考進了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脫產學習,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他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的學習生活,比在中專時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不同。來這裏學習的人全是當時山西省省級機關在職的公務員,或是山西省直事業單位的在職幹部。這兩年的學習,真正地充實了自己,武裝了自己,就在這次學習期間,郭世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在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兩年的學業完成後,郭世剛成為了具有大專學曆的在職工作人員。

1986年,從黨校學習結束的他,調入了山西省建材局人事勞資處工作。在人勞處,他主要負責老幹部和落實幹部政策的工作,後來負責山西省建材局的勞動工資工作。那時的山西省建材局,下麵有很多直屬企業和事業單位,企事業單位的調整工資也就成了他職責範圍內的重要事情。人勞處的工作很平凡,也很平淡,那是周而複始,但是也很重要。由於他在工作中善於學習,積極向上,盡職盡責,努力工作,到了1995%年時,他被提升為山西省建材局人勞處副處長。在這副處長提拔之前的那段時間裏,他當然還經曆了國家公務員中的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的升遷階梯,一步一步走上來,他也逐漸成熟起來。有一段時期,在職的人勞處處長派到基層掛職鍛煉,他就在這段時間內主持了人勞處的全麵工作,由此他也得到了相應的鍛煉和提高。

郭世剛說:

“到山西省建材局工作以後,我的視野開闊多了。在省級機關這個層次上,我先後認真地辦理了許多離休、退休幹部、‘六二壓’的落實政策問題,處理了十幾件比較棘手的人員安置工作,為他們落實了政策,解決了城鎮戶口等諸多問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落實政策,使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1995年,落實政策工作完成後,他參與了當時許多企業的考察,曾經到東北、華東、深圳等地考察,擴寬了視野,大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也拓寬了他的胸懷。

這個時期內,讓他最難忘的事,是他參與和擔當了下屬困難企業工作組的工作,他擔任了工作組組長,這件事留給了他一生的記憶,一生的回憶。

在山西建材機械廠工作組組長的崗位上

1997年12月,他以山西省建材局人事處副處長的身份擔任了建材局派駐下屬企業山西建材機械廠處理突發事件工作組組長。

當時的山西建材機械廠在職職工1350人,離退休人員650人,正在鬧著一場企業風波。由於這個廠的職工對在任廠長的不信任而產生了激烈的矛盾和衝突,激發了廠內職工與廠裏領導的對立情緒,而且逐漸升級成為聚眾鬧事的行動,嚴重地衝擊了當時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使廠裏的生產處於癱瘓狀態,職工情緒也極不穩定,對社會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影響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當時,國家正在進行國有企業轉機建製改革工作,大批國有企業工人下崗或待崗,一係列安置政策尚在摸索,一個省屬企業的工人鬧事風波,很可能波及全省困難企業。盡快處理此次事件,穩定企業,對我省國有企業改革是多麼重要啊,也就是“穩定壓倒一切”,這是政治任務,必須講政治。

事情的起因和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1997年12月下旬,山西省建材局派當時的局紀檢組長帶兩名同誌參加山西建材機械廠的企業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在去之前,這個廠的生產經營情況基本正常,並沒有異常情況發生。

當這些同誌到了山西建材機械廠後,才發現這個廠裏的領導班子成員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團結。主要集中在廠長決策多、當家多、做主多,其他人管事少,互相溝通少,由此產生了矛盾。而企業的勞資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積蓄已久的矛盾,主要是沒有及時兌現職工的集資款,數額不小,加起來有90萬元人民幣,這在當時也算一筆可觀的款項。當然,還有老幹部醫藥費的報銷問題,職工遺孀供養人的生活費等相關問題,與欠款糾纏在一起,使事情複雜化起來。當時,廠裏為解決生產經營資金短缺而動員職工集資渡過難關。按照廠裏原來的計劃,這部分集資款在兩年內歸還,並支付一定的利息。但是,已經集資三年了,廠裏生產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無力還款並兌現原來的承諾。由於這部分集資款涉及全廠的800多人,差不多每人的資金在500元~5000元之間不等。郭世剛給我敘述了當時的情況,他說:我們是由紀檢組長帶隊,有局裏的人事、監察、紀檢部門三人,準備參加廠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到廠後,就感到氣氛不對,有部分職工圍住我們述說廠裏的情況。

當我們準備開會時,突然衝進60多名職工,把整個會議室擠得滿滿的,要求主管部門領導解決廠裏欠他們的集資款,有人還提出了反腐敗的口號。有人說:‘我們連飯都沒得吃了,你們還坐著開會?’無論我們怎樣勸說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當時的混亂狀況人們根本聽不進去。人越聚越多,門裏門外圍了個水泄不通,最多時約有400多人。由於職工的衝擊,廠裏的民主生活會無法進行,一直僵持到了下午一點多,經廠領導反複做工作才讓我們先吃飯再協商但不能走。我們到了當時的祁縣縣政府招待所,職工就跟著我們來到了招待所,把我們監管在住房裏,他們提出讓主管部門必須有個明確答複,否則不讓離開這裏,而且提出,讓山西省建材局主要領導來解決問題。

郭世剛告訴我,他們為了趕快回到太原去向局領導彙報工作,在第二天淩晨5點鍾左右,避開監守人員悄悄地離開了這個招待所,先後分批艱難地繞道回到太原。他們緊急向局黨組作了彙報,研究解決這次山西建材機械廠的突發事件,盡快解決職工提出來的問題。

麵對如此突發的情況,在山西省建材局黨組研究派駐工作組人員時,在職的好多人都不大願意下去,因為是麻煩事,怕捅馬蜂窩,都擔心把自己陷進去,不想給自己找這個麻煩。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局長、黨組書記說,小郭去吧,小郭做事穩當,人事勞動政策熟悉,企業情況也較了解。他服從組織決定,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郭世剛擔任了山西省建材局派駐山西建材機械廠工作組組長,共有四位同誌組成。當他們一行來到山西建材機械廠後,就被一些職工推湧到廠裏的五樓大會議室裏。那是個很大的會議室,可以容納1500多人,但這個會議室當時並未啟用,大家隻能站著。當時來到會議室的職工約有600多人。廠黨委書記宣布,山西省建材局派來工作組,郭世剛先講話,在他還沒有回過神來就被一夥人推上了那個大會議室中央的唯一的一張桌子上,好讓職工都能看見且聽得清楚。他說明了來意後,當時會場的氣氛並不輕鬆,職工群眾的情緒還是處於激動之中。他們聽說是山西省建材局的副處長帶隊,就公開說是建材局在糊弄大家,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在場職工強烈要求工作組馬上給局裏打電話彙報,要求建材局領導下來解決問題。麵對如此場麵,職工又不讓他走,隻好派工作隊員向局領導彙報。職工越聚越多,最多時約有900多人。

兩個小時後,建材局一名副局長來到會議室,職工們又把他和工作隊員團團圍在了中間。要求他明確給予答複,有的職工大喊:“我們不要錢,成全當時廠長在集資時的承諾,如兌現不了就跳樓的誓言,要求廠長從五層樓上跳下去”。就在職工圍裹的混亂中,竟然有一名工人把一口痰吐在了這位副局長的身上,有些人還在外圍要動手打這位副局長。我們建材局的幾名工作人員和部分廠領導緊緊把局長圍在了中間,這才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擴大,避開了事態的進一步升級。這種圍堵,一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從中午11點圍到下午1點。廠裏的領導經過反複給職工解釋做工作,說不能讓工作組的同誌餓肚子解決問題啊!職工們說,我們也餓啊!也要吃飯。就這樣,幾百來人在廠招待所裏一人一碗麵。吃完飯,工作組的同誌又被困到招待所房間裏,一輪輪的職工述罵,整個氣氛十分緊張,隨時引爆衝突,一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他們表現了極大的克製。在書記等領導勸說下,讓大家選出群眾代表,召開座談會。

下午5點,工作組與職工臨時選出的30名代表召開了座談會,經過激烈的辯論,集中起來主要是三個問題:一是解決職工集資款;二是解決拖欠醫藥費和生活費等費用;三是要求與廠長對話。會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工作組開會一直到深夜,一方麵給局領導彙報,一方麵商討下一步工作。那天晚上他們幾乎沒有休息,職工一輪又一輪地反映問題,不當場答複糾纏不走。最後商定認為不解決集資款問題難以平息職工情緒,由局裏想辦法籌集,與廠長對話也在情理之中,盡量做好廠長與職工工作。

3天後,工作組終於做通廠長及家人的工作,決定舉行對話會。他們經過周密的安排,確保職工不會與廠長發生衝突。會議安排在廠大禮堂,約有600多人參加,由廠黨委書記主持,廠長被安排在第二排中間,左右為工作組同誌。會議剛開始,一名工傷職工家屬跑到廠長麵前哭訴,追要幾年的生活費。這個女人的哭訴引起了會場上的騷動,在廠長身邊的一位老工人轉身就給了廠長一拳頭,打到了胸口上。在場的副局長馬上宣布,如果保證不了廠長的人身安全,會議立即結束。對話會就這樣草草收了場。在無組織、無紀律的混亂狀態下,個別職工搶占了廣播室,封鎖了廠區大門,到處煽風點火,製造混亂,發泄私憤,真是“文化大革命”打砸搶的再現。工作組承諾三天後解決職工的集資款問題。

那時的建材局副局長已經57歲年紀,原來是大同水泥廠的廠長兼黨委書記,後來才調回到省建材局擔任副局長工作。這位副局長回太原,工作組繼續留在廠裏做工作。

在欠款還沒有歸還之前,山西省建材局的承諾還沒有兌現之前,廠裏還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一些不明真相的職工,在一些人的煽動下,要到太原,去省委、省政府上訪,有人出錢雇了八輛中巴車,車上當時已經坐了有一百多人,下麵還有一部分職工在觀望。帶頭鬧事的人承諾,凡是坐車去太原上訪的人,每人發20元人民幣,還包車、管飯。郭世剛知道後,要求廠領導千方百計予以製止上訪的行動,郭世剛和他們工作組的成員也走出來做大家的工作,耐心勸導,講明利弊,指出這種行為是違法的。郭世剛還對中巴車司機提出了嚴重警告,並指出了嚴重後果,這樣做,司機們自己要承擔責任。

這種勸導一直僵持了兩個多小時,在縣公安局的配合下,在工作組和部分廠裏領導的勸導下,上訪的職工們有些動搖,出租的中巴車司機也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最終沒有能夠成行,較好地化解了這次過激行為。

雖然上訪沒有成功,但帶頭鬧事的30%多名職工卻把郭世剛團團圍在房間,質問郭世剛,說他們是反腐敗,你為什麼要製止?郭世剛說:“你們反腐敗是對的,反腐敗的大門是敞開的,你們相信我,我可以把材料轉交給局裏,可以逐級上報,但你們這種形式的反腐敗,我們堅決不同意!”

郭世剛說完這番話,那些職工說他是不受歡迎的人。為了穩定職工情緒,郭世剛就佯裝既然大家不歡迎我那我就回去了,他說著就離開駐地,朝火車站方向走去。就在郭世剛離開不久,有些職工認為,不能讓他走,他走了誰給解決問題啊!這些職工很快派出四五個人到處找郭世剛。這時的他並不是真的回太原,他來到火車站附近,找了一個較隱蔽的小飯店,坐在二樓的一個角落裏,慢慢回味幾天來發生的事情,下步怎麼辦?飯的滋味說不清是酸甜苦辣。兩個小時後他又回到了招待所裏。

事態的突發,廠長已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其他領導也人心渙散,工作組立即建議組建新的領導班子,進行公選廠長。得到局領導的同意後,立即著手製定選舉方案,召集在職職工代表、離休幹部和退休人員等進行座談,反複講國家政策,企業實際,耐心做思想工作,動員個別人員積極參加競選,扭轉企業的被動局麵。通過一係列工作,逐步取得大部分職工的信任,為順利選舉廠長做了充分準備。

第七天,省局局長親自帶上從大同水泥廠、平板玻璃廠和山西水泥廠籌借的90萬元人民幣親自送到廠裏,當天就全部發到職工手中,並在中午與廠裏200多人在廠招待所吃了工作餐。集資款的到位,極大地穩定了全廠職工的情緒。

半個月後,按照選舉的有關規定程序和製定的選舉辦法,有600多名職工(包括50名離退休人員代表)參加了公開選舉大會,采取公開報名、講演、投票、得票多者當選的辦法,經過四位候選人的競選,最後選出了新任廠長,他是這個廠原來的車間主任王玉清。盡管說在程序上有所突破,但在當時環境下能保證順利選出新廠長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結果。當這一結果告知省建材局局長時,他激動地說:“小郭幹得好!一定重獎你!”與此同時,還對原來的副職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新班子上任後,立即著手解決過去的遺留問題,恢複了部分生產,逐步解決了職工的醫藥費、補發了拖欠職工的工資、職工遺孀生活費、差旅費、冬季供暖費等等,平安地、和諧地、完滿地解決了這次山西建材機械廠的企業風波。

工作組在這裏一共住了45天,在這艱難的45天裏,他過春節也隻休息了兩天,克服家庭孩子小,愛人公安幹警工作忙的困難,全身心投入解決企業麵臨的危機和困難,不畏人格的受辱,職工的埋怨,廢寢忘食,連續作戰,圓滿地解決了這次山西建材機械廠的企業風波。這件事的處理,成為解決山西省建材局下屬單位突出矛盾的典型範例。郭世剛有膽有識,足智多謀的突出表現由此受到了山西省建材局領導的多次表揚,也得到了山西建材機械廠職工的一致讚揚。許多職工都處成好朋友,一位承包廠裏澡堂的原廠裏職工特意為他們多次安排免費洗澡,幾位退休的老職工將家裏的特色好吃的送來犒勞大家,在風雨中結下了深厚的階級感情。郭世剛在處理這次問題的過程中,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他的工作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他在機關和直屬單位同誌中有了新的認識,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郭世剛的這次鍛煉,使他在處理和解決矛盾中學會了化解矛盾,緩和矛盾,直到最後解決矛盾。這是一次實戰體驗,也是一次考核,經過考核,證明他及格了、成熟了。

在這個階段裏,他的工作態度是很積極的,工作作風是很務實的,工作方法是既原則又靈活,這就使他積累了經驗,豐富了閱曆,增長了才幹,在工作崗位上一天比一天地成熟起來,成長起來。

後來,每當回想起這段曆史,他的話語就有幾分感慨,能怨廠長嗎?能怪職工嗎?國家進行經濟體製的徹底改革,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調整,目的是搞好經濟。而我們的職工,尤其是沒有競爭能力而為國家曾經做出重大貢獻的有近百年曆史的國有企業的職工,他們首先做出了巨大的利益犧牲,而保證了改革的成功,為我國國民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相信人民會記住他們的,而自己受到的委屈就顯得非常渺小了。

在這個時期,他還參與了山西省建材局在山西雁北地區渾源縣、靈丘縣的扶貧工作。山西省建材局在渾源縣、靈丘縣扶貧時間長達六年之久,郭世剛作為人勞處副處長,分管著當時的扶貧工作。6年內,多次抽調扶貧工作人員60多人,跑遍了渾源縣、靈丘縣的山山水水,積極為鄉鎮服務,在解決當時鄉鎮的水泥、養魚、塑料大棚、修路等方麵進行了努力和探索,還為當時的縣、鄉政府的選礦、采礦做了大量的工作,幫助恢複了靈丘水泥廠的生產,並使這個廠走上了正常的生產軌道。後來,他們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傾注了全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擔當新使命開創新領域

2000年,隨著全國機構改革的大潮,山西省政府機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精簡,當時的許多省級工業廳局被撤銷,機構進行了合並和壓縮。山西省的老工業廳局,冶金廳、機電廳、二輕總會、化工廳、紡織總會、建材局都被撤銷,隨後新成立了相應的行業管理辦公室。

可偏偏沒有成立山西省建材行業辦。理由是摘掉山西省建材局的牌子,山西省建材工業公司成為經濟實體。而山西省建材工業公司成立30多年一直是行政性公司,並一直由省財政供養,一無資金二無經營項目,70多名在職職工和70多名離退休人員怎麼辦?當時麵臨無著落的局麵。作為主持人事工作的處長,郭世剛非常著急,協助局領導一方麵穩定職工的情緒,一方麵積極向省編辦、人事廳和省級有關領導反映他們的實際情況。一次次材料的整理再整理,一次次遞交再遞交,反複強調本單位的想法和思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半年後省政府終於同意設立山西省建材行業辦,徹底解決了所有職工的後顧之憂,並大膽實施人員分流工作,維護了職工的利益,維護了安定團結的局麵,保證了政府改革工作的順利推行。

那次機構改革,山西省建材行辦的艱難設立,傾注了郭世剛大量的心血,他的這種工作思路和魄力,又一次贏得了機關全體職工的認可和好評,不亞於山西建材機械廠風波的震動,他的組織協調能力更進一步提升。

那時的行業辦,被定為了正處級的建製,但卻要擔負起原來老廳局的工作職能。建材局撤銷,成立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以後,郭世剛的工作有了新的調整,他擔任了建材行業辦的黨委副書記兼離退休人員管理處處長,那是2001年時候的事。

工業廳局的撤銷,行業辦的成立,原來工業廳局期間延伸下來的大量的遺留問題,都堆在了新成立的行業辦的頭上。最大的事是離、退休人員數量多,管理起來有很大的難度。當時的山西省建材行業辦人員編製隻有15個人,但離退休人員的數量卻有100多人,如此龐大的離、退休人員隊伍,管理起來實在是一個難題。人多問題多,解決起來就有很多麻煩,尤其是原單位家底薄,拖欠職工醫療費、各種津補貼100多萬元,外債400多萬元,自身無創收能力,要解決這些問題,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解決起來就有非常大的難度。

當時的建材行業辦職能是建材行業管理及直屬單位管理,那時的直屬單位大的企業該下放的下放了,該由省國資委管理的收走了,隻留下了4個企業,這4個企業是:山西省農房公司、山西省建材工業供銷公司、山西省裝飾材料總廠、山西省建材局勞動服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