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從官員到老板——王星焰的高台跳水(二)(1 / 2)

第二天下午王星焰“回到”海口,馬上就給對方打電話,對方約王星焰在東方娛樂城吃飯。酒足飯飽,王星焰一點手腳都沒做地在新支票上蓋了章,收回那張沾上汗跡的舊支票。王星焰將它留著做永久的紀念。王星焰想,等你們星期一去銀行入賬時,我那筆進賬該到了。

淘到第一桶金之後,王星焰就沒有必要再在從副處到正處的道路上艱難地攀登了。王星焰甚至發現,正處這頂帽子現在基本上已經演變成車把式手上的那串胡蘿卜,主管領導一直舉著它在王星焰的眼前晃來晃去,每次談話的時候都要有意無意地提那麼一兩句,無非是“你好好做,等時機成熟了”一類的陳詞濫調,仿佛是在胡蘿卜的表麵又刮了一次皮,露出了更鮮的表皮,存心讓王星焰看了眼饞,但就是不往王星焰嘴裏麵送。算了,王星焰想,老子幹脆不吃了。這一桶金能換多少胡蘿卜呀,夠吃一輩子的了!

後來的發展證明,王星焰的決定是英明正確的,不但對他自己有利,也對國家有利。如果當初王星焰不是決定不吃那串鮮亮的胡蘿卜,而是繼續等,那麼他肯定就要繼續運作。隻要繼續操作,就肯定還是繼續買賣地皮或項目,如果那樣,那麼他們公司肯定就要被套死了,不僅把以前賺的利潤賠進去,還要把國家的本金賠進去。當初海南這樣的例子並不新鮮。因為就在此後不久,國務院頒發了一個關於整頓房地產市場六條措施,海南的房地產一夜之間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幾乎所有的炒家全部被套,從此之後永世不得翻身的也不在少數。但是有一個人沒有被套,或者說有一個公司沒有被套。這個人就是王星焰,這個公司就是王星焰擔任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的那個公司。事實上,在王星焰想著自己下海的那段時間裏,他基本上就暫停了項目的運作。王星焰當時的想法非常簡單,自己下海之後,幹幹淨淨地給繼任者留兩千萬的利潤放在這裏比什麼都好,好看、直觀,而且還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事情。如果是買了一個項目,那麼後任肯定會認為他在這個項目中拿了好處,那麼今後隻要這個項目遇上了一點麻煩事情,肯定還要來找他,所以王星焰那段時間就沒有運作,並且想好了,一旦主管領導再亮出那串胡蘿卜,王星焰當場就說:你留著自己吃吧!當然,領導並沒有再亮出那串胡蘿卜,王星焰也沒有對領導說讓他自己吃,王星焰主動辭職了,主動下海了。但是正因為王星焰那段時間沒有運作,所以才使他們公司躲過了那場大蕭條,所以就是到現在,原單位的人還念叨王星焰的好,所以當初海南房地產界的朋友至今還傳誦王星焰的神奇。其實隻有王星焰自己知道,神奇個屁,歪打正著。

王星焰來到深圳,那時候他們在海南房地產界的大多數朋友都來到了深圳。當然,也有出國的。王星焰也想到要去國外,但是想到自己大學畢業之後費那麼大勁也沒有出得了國,現在已經淘到金了,不需要再到美國去刷盤子,也不要再到日本去背死屍,還是隨大溜來深圳吧,於是就來到深圳。

王星焰到深圳之後,馬上就感覺到了深圳與海南的不同。深圳也熱,但是熱的有道理,熱的有章法,而且是多點開花,不像當初海南房地產一枝獨秀,一旦國家宏觀調控銀根緊縮,馬上就迷失了方向。王星焰現在回過頭看當初的海南,大家多少都帶有賭的心態,賭國家既然建設這麼大的一個特區,肯定會給一個比深圳更“特”的政策,比如進一步開放,一直開放到泰國和澳門那樣的程度,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於是又集體失去了信心。不像深圳,深圳背靠大陸,麵朝香港,或者說是背靠社會主義,麵朝資本主義,隻要國家開放,隻要一國兩製存在,那麼深圳就必然充當兩種製度的橋梁。別的不說,就是過境貿易、過境人員和來料加工這一塊,也足以維持她的繁榮,加上國家對她特別關照,居然把證券交易所放在這裏,一下子活躍了資本市場,又占了赤灣和鹽田兩個良港,可以充當江西和湖南的出海口,所以,深圳的繁榮是建立在堅實基礎上的。正因為如此,當初在海南拚搏過的那些人,一到深圳,馬上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那些比王星焰早一步到達的人,已經沿深南大道一字排開,跑馬圈地,破土動工,一下子就把王星焰想做大的欲望給燒起來。

所謂“做大”,當然就是當大老板。其實,人人都想做大老板,但是絕對不是人人都能做大老板的。不但絕大多數人根本做不了大老板,而且絕大多數人對大老板是怎麼回事可能都不知道。在絕大多數人看起來,什麼是大老板,有錢就是大老板。錯了!大老板不一定要有錢,有錢的也不一定就是大老板。事實上,很多大老板不但一分錢沒有,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甚至比一般的小老百姓還窮,但照樣是大老板。為什麼?因為他“做大”了。對,“做大”就是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