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設三字經「通用版」(3 / 3)

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為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善協作,求共贏

解釋:有容乃大,協作共贏。無論集體還是個人,都需要尋求夥伴,通力協作,彼此促進,以實現雙方及多方健康穩步的發展。

故事:1945年,瑞典皇家醫學院決定將該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授予弗洛裏、弗萊明和錢恩三人。授獎詞中把青黴素的發現稱為“現代醫學史上最有價值的貢獻”,並特別強調指出,這是“不同科學方法為了共同目標而寫作的傑出範例。”青黴素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使許多惡性疾病再也不能猖獗,無數麵臨死亡威脅的病人得到挽救,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青黴素醫治了成千上萬的傷病員。人們一致把青黴素和原子彈、雷達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三大發明發現。

去私情,持公道

解釋:辦事公道是處理各種關係的準則,具體要求:光明磊落、公私分明、堅持原則。

故事:宋朝清官包拯,出生時因長相醜陋,被父母遺棄,他嫂子於心不忍,把他收留在家,並親自哺乳,讓他與親生兒子包勉一起吃自己的乳汁長大,所以包拯稱嫂子為“嫂娘”,可就是這個包勉後來為強奸他人兒媳打死他人兒子,摔死他人孫子,致死人命三條。包拯大義滅親,判了包勉死刑!不管嫂子對自己怎樣恩重如山,包公鐵麵無私。

反腐敗,倡清廉

解釋:儉以養德,廉以立身。做人德為本,做事民為先,做官法為上。

故事:鄭板橋為官倡導簡肅,把排衙喝道的禮儀堪稱是桎梏,他察看民情,不像別的官員那樣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大顯威風,而是身著便服,腳踏草鞋,親臨鄉裏察訪,即使在夜間出巡,也隻讓一個差役,提著寫有“板橋”字樣的燈籠引路,從不打“回避”、“肅靜”之類的牌子。一次,山東巡撫向板橋索求字畫,板橋畫竹並題詩以贈: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般詩情畫意,生動表述了板橋身在官位,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乾隆十七年,濰縣遭到天災。板橋關心民瘼,呈請,賑濟。然後,他的請賑惹怒了上司,遭到打擊報複,被加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板橋遂憤然辭官,卸職返鄉。鄭板橋回到揚州,生活仍很貧寒,他在女兒嫁奩詩中寫道: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吳陷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鄭板橋一生曆盡坎坷,廉潔愛民,於乾隆三十年放下了手中的如椽之筆,與世長辭。他身後留下的不啻是成百上千幅的“日畫日詩日書三絕”,更是留下了一個兩袖清風的清廉楷模。

人為本,優服務

解釋:服務以人為本,講究質量,熱情周到,滿足需要。大到決策小到微笑、一杯熱茶、宜居問候和讓座,真正做到服務於民,為民辦事、執政為民。

故事:上海世博會上,城市最佳實踐區歐登塞案例“自行車的複活”的例子。丹麥第三大城市歐登塞是童話大師安徒生的故鄉,20世紀70年代也飽受交通擁堵的困擾。從那時起,從政府的政策到社會服務,再到市民的意識,都開始向自行車出行傾斜。在歐登塞案例館的牆上,一幅歐登塞市的地圖引人注目,幾乎八成的道路被紅色實線和虛線覆蓋。紅色實線是城市主要的自行車道,而虛線是指那些路邊風景優美、特別適合休閑騎行的自行車道。在歐登塞,所有自行車道的長度加起來有500公裏,比目前上海城市地鐵的總長還要多出將近100公裏。而且,歐登塞自行車專用車道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當中。在城市的具體規劃和建設中,如何在每一個細節上讓“以人為本”超越“以車為本”,上海世博會上,城市最佳實踐區歐登塞案例“自行車的複活”,的確給人啟示。

任勞怨,樂奉獻

解釋:工作不辭勞苦,不埋怨勞累,樂於奉獻。

故事:漢·桓寬《鹽鐵論·刺權》:“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怨勞。”《漢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孔繁森兩次赴藏事例。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藏工作時,親屬都在農村,母親年近八旬,妻子體弱多病,三個孩子最大的八歲,最小的隻有兩歲,生活非常艱難。可是孔繁森想到這是黨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時候,自己不去總得有人去,誰家又沒有困難呢?於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別了家鄉和親人,在西藏一幹就是3年。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幹部,組織上認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經驗,遍決定讓他帶隊第二次赴藏工作,當問他有什麼困難時,他依然還是那句老話:“我是黨的幹部,服從組織安排。”

社會公德三字經

尚文明,篤禮儀;興五常,存天理。

兼相愛,交相利;行端正,自身起。

重然諾,幫危急;知榮辱,識大體。

愛公物,講公益;守公德,遵法紀。

倡低碳,護環境;城市美,心神怡。

興五常,存天理

解釋:五常: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明朝王陽明是中國傳統道德哲學的集大成人物,他認為“天理在人心,亙古亙今,無有始終。天理即是良知。”

故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民族英雄。宋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元軍渡江,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義軍勤王。臨安危急,奉命至元軍大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扣留。後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至福建聯絡各地的義軍抗元,陸續收複州縣多處,後兵敗被俘,《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他拒絕元世祖高官厚祿勸降,寧死不屈,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兼相愛,交相利

解釋:墨子“兼相愛交相利”思想的實質,是通過人們之間互動的相愛來改善人際關係,消除破壞性衝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人們既能自愛又能愛人,從而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滿足,這符合人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會道德法律規範。

故事:狄仁傑和婁師德一同做相國,他一直排斥婁師德。一次武則天對他說:“你知道我重用你的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武則天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做高官全靠婁師德提拔。”於是令侍從搬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折給他看,狄仁傑讀了以後十分慚愧,連連認錯。回去後狄仁傑感慨說:“一直以來婁大人百般包容忍讓我,我不僅不領情,還總是自以為是。婁公卻從來沒有半點驕矜的表現,我比婁公差遠了。”故事裏狄仁傑初時自負、後來赧顏,很有真君子之風。婁師德沒有正麵出,但我們已經知道他深沉寬厚,大度容人的胸懷和品行了。

行端正,自身起

解釋:指品行端正,做好事要從自己開始認真做起。

故事:在城區公安分局英雄路派出所,有一位年輕的戶籍女警格外引人注目。從警14年,她將自己的芬芳美麗散向轄區的每個角落,讓身邊每個群眾都能感到濃濃暖意。她用善良和大愛,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老百姓當朋友、當親人,實心實意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真情演繹了一曲曲動人的警民和諧曲……她,就是剛剛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的英雄路派出所副所長、戶籍民警郭曉寧。

2006年,王師傅因家人的戶口本丟失多年,來到英雄路派出所找到郭曉寧要求補辦。王師傅原是長治運輸公司的職工,現在屯留務農。因年代已久,當時沒有微機管理,郭曉寧隻能靠記憶查閱相應年份的檔案,她利用三天的時間查找了150多本遷入、移入檔案,終於從中找到了王師傅一家人的遷移證。郭曉寧為王師傅複印了所有的資料,並為他們辦理了身份證,王師傅感動得熱淚盈眶。“王師傅家是種核桃的,每年收核桃的時候,他都要來派出所給我送一小袋,見我怎麼也不肯要,他幹脆等我下了班才來,讓同事轉交,說是親戚給的。”郭曉寧笑著說,從一小袋核桃,看到群眾對戶籍民警工作的支持,這是她最欣慰的事。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我隻是盡了一個戶籍民警應盡的責任。”郭曉寧說。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郭曉寧解決的是他們的疾苦,會讓他們終身難忘。

重然諾,幫危急

解釋:仁義禮智最後落在一個信字,所謂無信不立。重然諾就是講信用。

故事:朱敬則是毛澤東較為欣賞的一個曆史人物。《舊唐書·朱敬則傳》記載:朱敬則“倜儻重節義,早以辭學知名”,他為官清廉,神龍二年(706)被誣陷,遭貶回到家鄉,行囊中“無淮南一物,唯有所乘馬一匹,諸子侄步從而歸”。“敬則重然諾,善與人交,每拯人急難,不求其報。”對這兩段引文,毛澤東逐字加了旁圈,並在天頭上畫著三個圈作標記。

知榮辱,識大體

解釋:胡錦濤提出的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概括精辟,內涵深邃,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對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故事:藺相如(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59年),戰國時趙國上卿。廉頗(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顧大局,識大體,不計較個人得失,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他的寬容,讓廉頗明白後深感慚愧,於是,廉頗背上荊條上門給藺相如請罪,從此,兩人成為榮辱與共、誓同生死的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著趙國。

愛公物,講公益

解釋:愛護公物,關心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

故事: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長治市老黨員郝書文認真撰寫宣講稿,準備應邀為未成年人宣講。退休15年來,郝書文撰寫並自費打印10萬餘字宣講稿,自費乘車到市內16所中小學校為30萬人次未成年人義務宣講,因此成了長治頗有名氣的退休幹部。

有53年黨齡的郝書文今年76歲,1997年退休後,他先後任市老幹部宣講團副團長、市關心下一代宣講團團長。為搞好宣講,郝書文做到“三個堅持”:堅持讀書學習,確保宣講科學性;堅持調查研究,確保宣講針對性;堅持改革創新,確保宣講實效性。在宣講中,緊緊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個重心,以宣講科學的理論武裝下一代,以運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下一代,以傳播高尚的精神塑造下一代,以宣傳先進人物鼓舞下一代,從而使理論武裝工程、輿論引導工程、精神塑造工程、先進鼓舞工程,在聽他宣講的未成年人中逐步實施,不斷強化德育工作,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長治市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添磚加瓦。

郝書文宣講15年,獲得了“三滿意”:黨和政府滿意、學生家長滿意、未成年人滿意,他被評為“山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宣講團被中國關工委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長治市十佳先進集體”。

守功德,遵法紀

解釋:遵守為了社會群體利益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遵守法律綱紀。

故事:有一次列寧去克裏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隻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誌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倡低碳,護環境

解釋:低碳,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製,世界氣候麵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也因為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麵對全球氣候變化,急需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製二氧化碳排放。

故事:被稱為“當代愚公”的馬永順是一位堅持把命運與大山緊緊連在一起的聞名遐邇的植樹模範。1937年到東北林區當伐木工人,後被稱為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1982年退休後仍致力於義務植樹,帶領全家人義務植樹5萬餘棵,馬永順說:“我已向大山許了願,隻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1988年6月,馬永順榮獲聯合國頒發的全球環保500佳榮譽稱號。1999年,在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後,他又獲得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稱號。2000年2月10日,馬永順因心髒病突發去世,享年87歲。現在,追隨他遺願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誌願者隊伍正在日益擴大。

尚文明,篤禮儀

解釋: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禮儀是人類為維係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

故事:《宋史·楊時傳》記載,宋朝知名學者楊時很愛學習,也很尊敬老師。有一次他和同學去向大學問家程頤老師請教問題,發現老師在午睡,就不敲門,侍立在漫天飛舞的大雪中默默地背書等待,等老師醒來他們腳下積雪已一尺深了,程頤老師看到十分感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