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社會責任(2 / 3)

2001年9月11日事件,震驚世界。隨後的募捐儀式上,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因為1億美元的巨額捐款而“一夜成名”。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戴姆勒·克萊斯勒手持一張碩大的紅色支票說:“希望苦難的受災民眾能夠重新站起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憑借這1億美元的捐款成為當時單筆最高捐款公司,當時,美國紅十字會一共籌集捐款5.47億美元,克萊斯勒公司占據整整五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捐款吸引住了全世界人們的眼球。

人們都在為克萊斯勒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之舉拍手稱讚。消息傳出去僅約十分鍾,克萊斯勒公司的汽車訂單增加了四十多倍。

此後半年多的時間,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的汽車幾乎壟斷了汽車行業。

與此同時,戴姆勒·克萊斯勒個人通過公司基金會捐獻了1千萬美元,以幫助在恐怖襲擊中死難者的孩子。克萊斯勒股份公司董事長於爾根·施侖普說:“來自戴姆勒·克萊斯勒家庭中全球各地成員,包括雇員、經銷商及供應商的額外捐助將通過該基金組織彙集起來。

“在這艱難的時刻,我們願向文明世界特別是向美國人民發出人道和團結的信號,”施侖普說道。“這一襲擊事件深深地傷害了那些由此失去母親或父親的孩子們的生活和未來。雖然這樣也無法填補這些孩子們生活中的空白,但願它能幫助他們重鑄希望。”

另外,戴姆勒·克萊斯勒全世界的雇員、經銷商和供應商表達了他們希望伸出援助之手的願望。為此,戴姆勒·克萊斯勒將開啟一個賬號以便其全球成員捐款。該款項將被用於提供各種援助,包括教育費用等。

德魯克說:“偉大的企業有遠遠超越利潤的道德追求,而同時,它們的利潤也會源源不斷。”

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彰顯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而社會責任的缺失,則會醜化企業形象,令企業品牌蒙羞。

承擔社會責任是平衡企業與社會關係的重要途徑。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得到社會的尊重,一般很難成為市場的寵兒。因此,企業要在市場競爭激烈的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擔負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將企業真正做成健康、有責任感的企業。

正確的價值觀

德魯克說:“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時時刻刻思考‘企業為何而存在?’把握了這個問題,也就把握了企業價值觀的問題。”

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做大做強”?是為了利潤最大化?

“‘做大做強’是企業為自己設定的‘內部’成長目標,顧客沒有義務為這個目標做貢獻。企業應該問自己的正確問題是:企業對整個經濟和社會應做出何種貢獻?企業為何存在?高瞻遠矚的企業之所以能長存,是因為它們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德魯克說。

2005年,Intel-Corporation(英特爾公司)在成立50周年時,公司內部出版了一本書——《價值觀與遠景:半個世紀的英特爾》,它強調的是50年來,英特爾是在價值觀與遠景的指引下走到今天的。所以,使命、遠景與價值觀不是掛在企業牆上的裝飾,而是企業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創始人Robert-Noyce在50年慶典上說:“我們為什麼要辦公司?我想許多人錯誤地認為,辦公司就是為了賺錢。雖然賺錢是公司的重要成果之一,但如果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我們必然會得出如下結論,即一批人走到一起來,並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以便成就一番單靠個人力量不能成就的事業,即為社會做出貢獻——這句話聽起來一點兒也不新鮮,但卻至關重要。留意一下周圍的企業界,你仍會發現一些人隻對金錢感興趣,對其他事漠不關心,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潛藏在追逐利潤背後的實際動力是一種要做一點兒事情的欲望,如生產一種產品或提供一種服務,總而言之是要做一點兒有價值的事情。因此,讓我們在牢記這一點的基礎上討論一下英特爾為何存在的原因。我們存在的真正目的是向公眾提供某種獨特的、有用的東西,從而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