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決策
“有效決策需要‘粉碎’兩種觀念:過分相信經驗、過分相信自我。”德魯克說。
管理者的決策的失誤通常更容易發生在“管理者自認為熟悉的領域而不是他所陌生但謹慎行事的領域。”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僅有自己的見解還不夠,還應注意“反麵意見的運用”。
德魯克指出在決策的過程中,“思維必須是新的”,他認為,如果利益遠大於成本及風險,就該行動;行動或不行動,切忌隻做一半或折中。如果說考慮“邊界條件”是決策過程中最難的一步,而化決策為行動,則是最費時的一項。
管理“天才”
剖析天才
(與德魯克在一起的時間匆匆而逝,似乎沒有做過些什麼,感覺沒有多久,一個上午匆匆而過。)
這個上午,德魯克用了大半的時間談“天才”,即天生就是當管理者的人才,他認為,“天才總是能力出眾,任何難題到了他的手裏,都變得非常容易,他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別人,管理時間,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帶來績效。”
天才的管理者明白,威脅隻會扼殺創造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失敗隻是創新的序幕,是另一種表現形式;創造市場比滿足市場更偉大;一次隻幹一件重要的事情,並堅持到底;能夠提出棘手的問題,做出艱難的決策,尤其是在事情出了岔子的時候……
企業擁有天才,但畢竟是少數,幸運的是,天才是可以通過學習做到的。
天才的習慣
德魯克對天才的出眾之處有著非常明確的認識,他曾經論述了與管理者效率密切相關的素質,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建議:
天才不斷地問自己,“為了給企業帶來更高的績效,我需要做些什麼?”
德魯克認為,卓越的管理者總是會向組織裏的其他人——上司、下屬、同事——甚至是下屬,詢問:“為了企業的績效,你需要我做些什麼?”
天才知道,提出正確的問題比找到正確的答案更為重要。這是典型的德魯克思維,“給錯誤的問題找正確的答案,再沒有什麼是比這個更危險的事情了。此外,僅僅找到正確的答案還不夠,還要依附於決策的執行,企業關注的是績效,而不是知識。”
天才明白,盡管企業中中層管理者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為了留住人才,必須有中間管理層的出現。
管理超人不存在
德魯克說:“天才管理者的思維策略,即在於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達·芬奇、愛因斯坦、弗洛依德這些傑出人物的一個共同特點,就在於他們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重新構建所遭遇的各個方麵的問題。”
德魯克認為,天才管理者能夠創造出此前消費者並不知道的市場,就在於他們善於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他們覺得,看待某個問題的第一種角度太偏向於自己看待事物的通常方式,就會“不停地從一個角度轉向另一個角度,以重新構建這個問題。他們對問題的理解隨視角的每一次轉換而逐漸加深,最終便抓住了問題的實質”。
Dell創始人戴爾認為,“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能力,而取決於你是否願意換一個角度來看你所熟悉的事物。”正因為換了一個角度,才發現從“產品→商品”,居然有那麼多中間環節。他決定躍過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正是采用了“直達”新模式,也為“批量度身定做”“網絡營銷”等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換個角度去思考,人人都可以是“戴爾”,都可以成為“管理超人”。戴爾本人曾經一再說,“要想做到以不同於他人的方式去思考,你不一定是個天才,甚至不一定非得是高學曆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