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可以令人頭腦清醒、元氣大增。但也有人午睡醒來,覺得頭昏眼花、腰酸背痛、疲憊不堪,究其原因,主要因睡姿不當造成。
午睡姿勢不能隨意,有的人習慣伏案而睡,有的人靠在椅子上仰頭而睡,這樣都不利於健康。
無論怎樣的睡姿,舒適放鬆就好。中醫有“不通則痛”之說。良好的睡姿,可以使周身氣道通暢、血脈順達,可以調氣養神,消除疲勞。
午睡與夜間睡眠一樣,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能平躺下來睡,並以半側臥睡姿最好,可利於身心放鬆,氣血順暢。
研究發現,人在臥位時腦和肝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並可使體內所有係統的代謝都能緩慢下來,如心髒跳動緩慢,血壓下降,體溫降低,能量釋放大大減少,從而達到保存能量的作用。同時,能促進生長激素釋放,並有利於各種活性酶的激活。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是躺著睡覺而不是站立著睡覺。
睡眠姿勢概括起來不外乎俯臥、仰臥、側臥三種。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睡眠習慣,有人喜歡側臥,有人喜歡仰臥或俯臥等。不同的睡姿,各有千秋。
睡眠姿勢
“坐如鍾,立如鬆,臥如弓”。研究表明,“睡臥如弓”可使全身肌肉放鬆,有利於肌肉組織休息、消除疲勞,能恰到好處地減小地球引力對人體各髒器的影響。
☆右側臥位 人的心髒大都是位於身體的左側,右側臥位,雙腿微曲,既適應脊柱的生理彎曲,四肢收放自由,又不會壓迫心髒,睡眠有穩定感,是睡眠的最佳姿勢。此時,心髒處於高位,不受壓迫。所以,心髒疾患者最好右側臥位,以免心髒受壓而增加發病幾率。
右側臥位時,肝髒處於低位,供血良好,有利於新陳代謝;胃內容物借助重力,向十二指腸推進,可促進消化吸收。慢性胃病、肝病、膽石症患者宜右側臥位睡姿。
☆左側臥位 人體呈弓形,有利於身體肌肉放鬆,有助於消除疲勞。右肺是三葉,所以,吸收的氧氣比較多,有利於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
但心髒位於胸腔的偏左側位,胃通向十二指腸的出口靠人體左側。所以,左側臥時不僅使心髒受到擠壓,還容易使胃部受壓,影響胃排空。
☆仰臥位 四肢自由放鬆,時常躺著像“大”字形,不壓迫身體髒腑器官,且有利於血液循環和麵部保養。腦血栓、肺氣腫患者以仰臥為妥。
肥胖者大多數選擇仰臥位睡眠,龐大的身軀分散在寬廣的後背上,相對每個部位的壓迫比起側臥肯定要輕鬆許多。但仰臥時手若搭在胸腹部易做夢;舌根下墜易阻塞呼吸,時常會有憋悶、心慌的感覺。
☆俯臥位 有助於口腔異物的排除,但全身大部分重量壓在肋骨和腹部,使胸部和橫膈膜受壓,影響呼吸,並加重心髒負荷,而且頸部往往要隨著頭的轉向側於一邊,容易造成頸肌受損,所以它不是合適的睡眠姿勢。
其實,在午睡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一直保持一種睡姿,因此不必過於拘泥,隻要有利於健康和有利於解除疲勞,順其自然就好。
睡眠寶典
嬰兒胃容量很小,賁門部肌肉收縮力弱,溢乳現象十分常見。俯臥位時可防止乳液誤吸入肺。
俯臥時賁門位置處於高位,對溢乳現象也可起到預防作用。此外,嬰兒俯臥位常可使雙腕支撐在床上,進行抬頭動作鍛煉,長而久之可增加其臂腕部和頸部肌肉的力量。
由此看來,嬰兒俯臥位睡眠比仰臥位更合理、更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俯臥位睡眠時,被子和枕頭應盡可能柔軟,床應略硬些;新生兒俯臥位睡眠時,要有人在旁看護,否則有發生窒息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