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巴林達鎮是一個有著200個居民的農村地區,周圍是鱷梨和柑橘園林,以及大麥、苜蓿和蠶豆田。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種環境頗有田園詩意。春天,空氣中充滿著濃鬱的桔花香味。這裏有許多可以激發孩子想象力的景象:西麵朦朧的太平洋海麵,北麵的聖貝納迪諾山脈,還有一條綿延彎曲的鐵路線。白天,可以看到火車頭蒸汽機裏冒出來的濃煙。
在約巴林達鎮的生活是艱苦的,但也很愉快。他們擁有一塊菜園和一些果樹,盡管收入很少,但卻有足夠的食物。還有一頭牛供給他們牛奶,媽媽常為他們做奶油和奶酪。
在5個孩子當中,哈羅德體弱多病,高高瘦瘦的,話語很少。而弗朗西斯·唐納德則完全繼承了他父親的性格和脾氣,小小年紀便暴躁如雷。阿瑟和愛德華年紀最小,還不會說話,常常由哥哥們輪流抱著玩。愛德華最喜歡拆積木,常常一玩就是半天。兄弟中尼克鬆很特別,他喜歡看書,小小的年紀已經能認得許多字,他還願意傾聽大人們所談論的話題,而且時常還插上一兩句話,提出一些令大人們捉摸不透的奇怪的問題。
尼克鬆家旁邊有一戶叫做克萊德曼的鄰居。在尼克鬆家還沒有搬來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這裏生活了。他們隻有夫婦兩個人,很富有的樣子。他們擁有一所大房子和一座美麗的花園。他們的花園建在一座非常小的小山丘上,在這裏,類似的小丘交錯縱橫,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丘與丘之間還構成一道道幽靜宜人的小幽穀。
花園的布局很簡單,一進門便可感覺出繪製藍圖的並非是位高明的園藝家,而是擁有一顆渴望獨享幽寂的心的普通人。那時候,克萊德曼夫婦倆經常在花園裏麵作畫,因為相鄰而居,所以尼克鬆家和他們相處得非常好,孩子們經常在花園裏玩耍,最常去的還是對畫畫感興趣的小尼克鬆。
克萊德曼夫婦沒有孩子,對於小尼克鬆的經常光顧自然高興萬分。他們承諾要教小尼克鬆畫畫。
那時候的小尼克鬆還不知道什麼是畫畫,他隻是按克萊德曼媽媽(因為克萊德曼夫人太喜歡他,所以讓小尼克鬆叫她媽媽)說的,先在畫板上畫茶杯。克萊德曼媽媽在旁邊手把手地指導他,才4歲半的尼克鬆一本正經地畫。雖然畫得不是很正規,但他是在認真地畫。有時候他會在花園裏的畫架前一坐就是一下午,反反複複地畫。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長時間的接觸使得克萊德曼夫人更加喜歡小尼克鬆,常常跟尼克鬆父母說:“真羨慕你們,有這樣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好兒子。我們要是能有一個像理查德·尼克鬆一樣的孩子該多好啊。”
一段時間後,理查德·尼克鬆的畫已經畫得很不錯了,他已經能畫一些簡單的景色畫了。對於這一點,尼克鬆父母非常高興,也非常感激克萊德曼夫婦。同時這也顯示出了小尼克鬆極好的天賦和他非同尋常的毅力。長大之後的尼克鬆對於童年時代在克萊德曼花園的往事記憶猶新,記得那個時候他最喜歡清晨時跑到花園裏,躺臥在濃綠茂盛的草叢中,緊貼著地麵觀察那千百種小草,看著葉間那說不清的形形色色的小蟲子、小蛾子,感受著它們爬在臉上的那種癢癢的感覺。這地方好似專為他設計的一樣,一種令小尼克鬆說不清的歡愉充溢著他的靈魂,使他一心一意地享受著清晨花園裏的美麗景色。這樂園一般的地方,眼前的大好春光,每一株樹、每一排籬笆上盛開的繁花,使人真想變成一隻金甲蟲,到那馥鬱的香海中去遨遊一番,盡情地吸露吮蜜。在克萊德曼媽媽家的花園裏畫畫和在那裏度過的每一分時光都是尼克鬆終生難忘的。
後來發生了一件令小尼克鬆非常傷心的事:克萊德曼媽媽去世了。她是被火燒死的。當時正是夏天,因為他家的煤油爐爆炸而引起大火,不但燒著了房子,還引燃了花園。當時克萊德曼先生不在家,隻剩下夫人在房子裏午睡,無情的大火吞噬了克萊德曼媽媽。當時還隻有5歲的小尼克鬆並不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他隻是覺得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人教他畫畫了,克萊德曼媽媽再也不能牽著他的小手在花園中散步聊天了。他哭得傷心極了,有好長時間,他一個人徘徊在那已廢棄的花園裏,思念著克萊德曼媽媽。他從此再沒有拿起過畫筆。
後來克萊德曼先生也搬走了,臨走的時候,送給小尼克鬆一隻狗,說克萊德曼媽媽生前就說過要送給小尼克鬆一隻小狗,因為她還從來沒送過他禮物呢,所以在他走之前要送給尼克鬆一隻,以了卻克萊德曼夫人的遺願。尼克鬆一家人都很難過地為克萊德曼先生送行,從此,他們再也沒有相見。
尼克鬆給小狗起名為“月亮”。他幾乎每天都帶著“月亮”去那座廢棄的花園裏,然後放開拴在它脖子上的皮帶,“月亮”便一下子鑽進光禿禿的矮樹叢裏。看不見它,可是能聽見它的兩個牌子哢嗒哢嗒響,一個是狂犬病預防證牌子,一個是城裏發的養狗牌照。它跑在枯樹葉中和被扔掉的破玻璃瓶及舊報紙之間的嘁嘁喳喳的腳步聲,使小尼克鬆總想起他與克萊德曼媽媽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他是如此的思念他的藝術啟蒙老師——克萊德曼媽媽。
當小尼克鬆6歲時,他開始在約巴林達的小學校裏讀一年級。由於他的母親很早就教他讀了很多很多的書,所以小小的尼克鬆已經掌握了比同齡孩子更多的知識。他的領悟能力非常強,而且非常用功,媽媽教的每一個單詞他都能牢記不忘,而且還能幫助哥哥或弟弟一同來學習。在他的小腦袋裏總是裝著新鮮而又古怪的問題,總是不停地問大人這個那個。他認為不對的時候還會紅著臉和人爭辯,大人們既高興又煩惱。
尼克鬆的媽媽曾提出過讓他繼續學畫畫,而且打算為他請一個正規的美術老師,可是尼克鬆卻不肯。當時家人很不理解,究竟為什麼不願意再學畫,小尼克鬆自己也沒想出為什麼。多年之後,當尼克鬆長大回憶起這件事,他說當時隻是因為克萊德曼媽媽去世了,他才回避這件事,因為那樣會讓他心裏難過。
後來,鄰居家搬來了一家黑人,有的鄰居總罵那黑孩子是黑鬼。有一次因為一隻玻璃球,另一個白人孩子竟然打了那個黑孩子,尼克鬆上前大聲訓斥了那個白人孩子,告訴他黑孩子也是他們的朋友,說他不該打他,不該罵他是黑鬼。
回到家以後,他認真地問媽媽說:“為什麼他的膚色和我們不同呢?他們為什麼叫黑鬼呢?”多年後尼克鬆仍記得當時媽媽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記住,他不是黑鬼,他隻不過是膚色與我們不同罷了,他的身上流著和我們一樣的血液,他們是我們的同胞,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愛他們。”小小的尼克鬆幼稚地對媽媽說:“如果我長大當了總統,我就讓黑孩子和白孩子團結起來,大家做兄弟。”
若幹年後,當上了總統的尼克鬆真的做到了小時候的誓言。他向他的同胞聲稱:“任何人,隻要他的鄰居沒有自由,他就不可能完全自由,要向前就得共同向前。”這就是說,黑人和白人,是作為一個民族共同向前。
6歲的尼克鬆靠著他那種超前的領悟力越級升上了二年級,他的學習成績和操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他學習非常刻苦,他的父親沒有一天不對他們兄弟說能夠上學是多麼的幸運。小小的尼克鬆並沒有讓他失望,每當爸爸看見他帶回來的優異的成績報告單就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所以尼克鬆的爸爸便決定讓尼克鬆試著學琴。不久,他開始跟著他的舅父格裏菲恩·米爾豪斯學習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