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案桂枝湯加味治痛痹案
患者付某某女30歲初診:1993年10月29日主訴:周身關節、肌肉酸痛3月餘。
現病史:患者於3個月以前始出現膝部皮膚、繼則周身皮膚起紅斑疹,癢甚,無脫屑,服中藥後減輕,嗣後周身關節、肌肉疼痛,活動欠佳,畏寒,得熱則舒,雙踝關節輕度腫脹,伴發熱、寒戰後,體溫最高達409℃,用“消炎痛”栓劑納肛、“雙氯芬酸”口服後,體溫可降至37℃左右,4~5小時後,體溫複升,持續月餘,收住協和醫院住院檢查,血沉85mm/h,類風濕因子(-),抗“O”正常,診斷為“成人斯蒂爾病”,經用激素及諾氟沙星等治療,體溫正常出院。
現症:周身乏力,周身關節、肌肉酸略痛,頭痛,夜寐欠佳,納食亢進,二便調,月經後期3周餘,仍未至,現服潑尼鬆,30mg晨頓服(40mg/d已頓服2周,1周減5mg)已5天,雙氯芬酸,每次1片,每日3次,膝、肘關節酸痛著,微汗出。
既往史:3年前懷孕查體,乙肝表麵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經抗乙肝免疫治療,然10月份複查結果同上。否認結核、腎炎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
個人史:月經133~528,月經量一般,有痛經史,孕1胎,足月順產1子,健康。
查體:舌苔白微黃而厚,右脈沉細略弦,左脈沉細。
診斷:中醫:痛痹西醫:成人斯蒂爾病辨證:病起於外感病邪,未及時解表,致餘邪內陷,變為仲景先師所謂之壞病,而現關節酸痛之證。
治法:調和營衛,疏解達邪處方:桂枝12g白芍12g生薑3片大棗3枚炙甘草5g絡石藤30g防風10g荊芥6g天仙藤12g雞血藤15g羌獨活各10g茜草20g烏賊骨6g懷牛膝15g片薑黃12g青蒿15g7劑,水煎服二診:1993年11月5日服上藥後,關節疼痛基本已愈,自覺周身較前有力,月經已行(11月3日),量少,色鮮紅,少血塊,納可,二便調,寐轉安,近兩日感冒,咳嗽有白痰。
舌苔薄白,脈弦細。
診治同前,守方進退。
處方:上方去烏賊骨、茜草,加炙麻黃5g,加杏仁10g,加炒蘇子10g,加炒萊菔子10g,加玄參15g。7劑,水煎服。
三診:1993年11月12日服藥後,咳嗽咳痰已愈,關節疼痛基本已愈,惟左肘關節酸而不適,納可,二便調,近兩天牙痛(現服潑尼鬆20mg/d,囑漸減),舌苔薄白,脈弦細。
鑒於病情減輕,繼遵原法,守方加減。
處方: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防風10g製附片10g麻黃3g白術6g秦艽15g絡石藤30g忍冬藤30g羌獨活各10g生熟地各12g伸筋草30g晚蠶沙15g(包)炙山甲9g7劑,水煎服四診:1993年11月19日服上藥後,關節基本未痛,咳嗽消失,惟覺左上肢、右踝部酸而麻感,背部亦覺乏而酸感,納可,大便1~2天一行,質幹,夜寐多夢,牙痛基本已愈(現服潑尼鬆15mg/d),舌苔薄白,脈沉略細。
僅守上方,稍事出入。
處方:羌活10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防風12g製附片10g麻黃3g白術6g秦艽15g絡石藤30g忍冬藤30g獨活9g片薑黃12g生熟地各15g晚蠶沙15g(包)炙山甲9g葛根12g7劑,水煎服五診:1993年11月26日服藥後,關節酸不適減輕,惟天冷後,指關節痛酸感,畏寒,二便調,納食尚可,時後背酸乏感,月經正常,自行將潑尼鬆減2.5mg/d,現口服12.5mg/d,舌苔薄白,脈沉略滑。
於上方加入散寒除濕活絡之品。
處方: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防風10g製附片10g麻黃3g蒼術6g幹薑5g炙山甲9g蠶沙15g(包)桑枝30g連翹15g羌活6g絡石藤30g忍冬藤30g秦艽12g生地25g14劑,水煎服六診:1993年12月21日服上藥21劑後,關節疼痛及背酸基本消失,惟手指關節酸痛,每於洗衣後出現,近3天來咽痛癢,輕咳,低熱(體溫:37.5℃),納食尚可,二便調,夜寐欠佳,偶有雙膝酸軟(現服潑尼鬆75mg/d),舌苔薄白,脈沉略滑,右寸滑著。
症情漸趨穩定,繼續原治療,囑冷暖適宜、避免感冒。
處方: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知母18g防風10g製附片10g麻黃3g蒼術6g幹薑5g陳皮10g蠶沙15g(包)桑枝30g連翹15g羌活6g絡石藤30g忍冬藤30g秦艽15g生地30g炙山甲9g川斷15g14劑,水煎服七診:1994年1月4日服上藥後,症狀明顯減輕,未發生低熱,平素關節疼痛消失,惟勞累後感周身關節酸而略痛,納可,便溏,1~2次/日,小便調,能完成家務勞動及工作(現服潑尼鬆2.5mg/d),舌苔略白,脈沉滑。
繼守上方進退。
處方:桑枝30g絡石藤30g蠶沙15g(包)連翹15g秦艽12g赤白芍各12g桂枝12g川斷15g知母15g羌活10g片薑黃10g炙山甲9g葛根12g製附片10g蒼術9g生地18g陳皮10g14劑,水煎服八診:1994年1月18日患者目前自覺症狀不明顯,無任何不適主訴(現已停用激素1周),要求改服中成藥維持療效,舌苔薄白,脈沉弦細。
處方:濕熱痹衝劑每次1袋,每日2次尪痹衝劑每次1袋,每日2次囑:避風寒濕邪,勿過勞累,注意觀察,門診隨診。
患者於就診前3個月出現癢疹,惡寒發熱,體溫高達40.9℃,關節疼痛等,經用西藥對症處置後體溫降至正常(服潑尼鬆40mg/d),而關節肌肉仍酸痛,時汗出等,就診於焦師。焦師據四診所得,慮其病起於外感病邪,未及時解表致餘邪內陷,變為仲景先師所謂之壞病,而現關節酸痛等症。因而在治療上未即予疏風散寒、除濕通絡之一般治痹常法,而是調和營衛,疏解達邪,首選桂枝湯加味。患者服7劑後,關節酸痛基本已愈,周身亦較前有力。嗣後則辨證加減用藥,同時漸減激素至停用,漸無任何不適主訴而收功。
第四十二案宣肺降氣、益腎化痰法
治愈咳嗽案患者高某某男57歲初診:1994年11月4日主訴:咳嗽4月餘。
現病史:患者於4個月以前始咳嗽,無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不適,曾注射“青黴素”等治療,並於1994年8月5日在酒仙橋醫院拍胸片示:“左下肺陰影性質待查”。經多種抗生素治療後,症狀稍減輕,後經複查胸片及查纖維支氣管鏡後,確診為“肺炎”。
現症:咳嗽,多痰,黃白相兼痰,不易咳出,無胸痛,時有腰痛,納可,大便2~3次/日,軟便,小便尚調,時欠利,惟覺胸悶,夜寐略欠,口幹渴欲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