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案平肝熄風、養血通絡法治愈偏頭痛案
患者時某男68歲初診:1986年1月17日主訴:左側偏頭痛陣作20餘年。
現病史:患者於20年前始,左側偏頭痛,波及頭頂、眼眶及下頜部,以夜間痛甚,痛甚惡心嘔吐,心煩急躁,口臭。開始每兩三年發作一次,程度亦輕,近幾年每年發作一次,且發作持續達3個月左右,呈陣發性加劇,曾服多種中西藥物治療均無顯效,故請焦老師診治,現大便偏幹。
既往史:1年前患“腦血栓形成”;“前列腺肥大”病史10餘年。否認肝炎、結核、高血壓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
個人史:無煙酒嗜好,父母均90餘歲去世。
查體:舌質暗紅,舌苔白厚,脈沉弦細。
診斷:中醫:偏頭痛西醫:三叉神經痛辨證:四診合參,診為肝陽上擾,久病入絡,經絡不通,發為偏頭痛。
治法:平肝熄風,養血活絡處方:生芥穗10g生石決明35g(先下)蔓荊子15g白僵蠶12g全蠍10g白芷12g防風12g夏枯草15g羌活10g當歸9g紅花10g皂刺6g澤瀉30g大黃5g(包)生龍牡各30g(先下)白附子9g7劑,水煎服另:七厘散,每次1/2管,每日2次六神丸,每次8粒,每日2次隨湯藥服二診:1986年1月28日服上藥後,左側偏頭痛減輕,服卡馬西平由原來的每次4片減至2片,微頭暈,僅於看書報後,前額、眉楞骨處抽痛,納佳,二便調。
脈沉弦細,舌苔左側根部白厚,較前化薄。
鑒於症情減輕,繼服上方7劑加減,並停服七厘散,改服大黃蟲丸,1丸/次,2次/日。
三診:1986年2月14日服藥後,左側偏頭痛基本未發作,服卡馬西平已減至1片,惟壓痛尚存,且頸部不適,舌質暗,苔根部白厚,脈沉略弦。
鑒於症情減輕,故守方加減。
處方:荊芥穗10g生石決明25g(先下)白附子10g全蠍10g烏梢蛇10g炙山甲9g白芷12g防風12g葛根30g羌活10g夏枯草15g紅花10g皂刺9g生龍牡各30g(後下)白僵蠶2g大黃5g(包)蔓荊子15g製附片6g7~14劑,水煎服繼服大黃蟲丸1丸/次,2次/日,停服六神丸。
四診:1986年10月28日服藥後,疼痛已愈,故未再堅持服藥。近半月來左側偏頭痛複作,然較輕,3天來,頭痛連及眉楞骨及左眼眶皮膚,左上眼瞼有明顯抽之感,伴視物不清,納可,二便調,寐可。
舌質略暗,舌苔薄白,脈左沉弦,右沉滑略弦。
既往服藥有效,故仍遵原法原方進退。
處方:(1)荊芥穗9g蔓荊子10g紅花10g川芎9g骨碎補15g劉寄奴12g白芷10g夏枯草15g生赭石35g(先下)生石決明35g(先下)菊花10g白蒺藜12g羌活10g葛根18g歸尾9g桃仁10g7劑,水煎服(2)天麻素片,服法照說明。
五診:1988年3月22日1987年複發之時,正值焦老出國,故時找其他醫生診治,時自己繼服1986年10月28日方。本次發作於10天前,左眼及左頭麵部疼痛,怕涼,口渴,二便尚調。
脈沉細,舌苔白。
診治同前,守方加減。
處方:(1)川芎15g大蔥白1寸生荊芥穗10g夏枯草18g蔓荊子12g生赭石40g(先下)白芷12g羌活12g紅花10g歸尾10g白僵蠶10g桑葉10g菊花10g荷葉12g白附子9g全蠍6g防風10g生石決明35g(先下)7劑,水煎服(2)十香返生丹,每次1丸,每日2次,隨湯藥服。
六診:1988年3月29日七診:1988年4月5日患者於1988年3月22日就診後當天晚大發作一次,故服完7劑後又繼續2次抄方服用14劑。
八診:1990年7月24日患者述1989年發作時,自服焦老藥方20餘劑則愈。本次發作2周以來,左側偏頭痛,怕風,喜暖,便幹,苔根部黃厚,脈沉細。
診治同前。
處方:生石決明45g(先下)生龍牡各30g(先下)川芎12g生芥穗15g蔓荊子12g熟地20g夏枯草15g防風12g紅花10g桃仁10g白僵蠶12g白芷12g生赭石35g(先下)全蠍10g蘇木10g炙山甲10g21劑,水煎服九診:1991年4月9日半年來偏頭痛未作,近1個月來,左側頭痛欲有發作之勢,左眼痛,夜間頭暈,為防止大發作之苦,特請焦老診治。舌苔白厚,舌質暗,脈略有弦意。
處方:1990年7月24日方,加澤瀉30g,川斷15g。7劑,水煎服。
十診:1994年3月18日曾於1993年4月大發作,左側頭痛甚,正值焦老出國,服中西藥治療後,效不顯,故改服1990年7月24日方20餘劑,左側頭疼痛止。現又覺左側顏麵、頭部不適感,欲作疼痛,今天晨始左頭悶痛,納可,二便調,速請焦老診治以防大發作之苦。
脈弦細,舌邊尖略紅,白苔。
診治同前,守方進退。
處方:
生芥穗10g蔓荊子12g防風12g桑葉12g生石決明40g(先下)生赭石30g(先下)夏枯草20g菊花10g白芷10g細辛5g白附子6g全蠍9g白僵蠶12g紅花10g酒大黃5g(包)7劑,水煎服十一診:1994年3月25日左側頭部、麵部明顯疼痛未作,然左側頭麵悶脹欲作之感已消,惟覺左側頭、顏麵不適感,納可,寐欠。舌苔白,脈沉細弦。
繼守上方加減用之。
處方:生芥穗10g蔓荊子12g防風12g夏枯草18g生石決明35g(先下)生赭石30g(先下)遠誌12g珍珠母30g(先下)生龍牡各30g(先下)茯苓20g白附子6g炒棗仁30g(先下)白芥子6g細辛5g白芷10g全蠍9g白僵蠶12g菊花10g紅花10g7劑,水煎服(效可繼服)十二診:1994年9月12日左側偏頭痛病史20餘年,每隔半年到1年發作一次,自1993年4月大發作後,始終未再發,然今又覺左側顏麵不適,恐其發作,故欲繼服中藥。另患者於今年7月份行“前列腺切除術”,現仍有尿頻,無尿痛、尿急,納食可,大便幹。舌苔白略厚,脈弦略細。
繼續原法治之,並加通淋、清熱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