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案燮樞湯合三合湯治愈胃脘痛案
患者王某女21歲初診:1994年1月18日主訴:胃脘疼痛牽及兩脅1月餘。
現病史:患者於1個月以前,因情誌恚鬱而致胃脘脹痛,滿悶不舒,噯氣不爽,痛牽兩脅,尤以左脅為著。納食較前減少,二便調,夜寐欠佳,多夢易驚,曾查肝功能正常,服用“氣滯胃痛衝劑”、“香砂養胃丸”等均無效,故請焦老診治。無吞酸嘈雜,無胃脘燒灼感,無黑便史。
既往史:13年前患“黃疸型肝炎”,經治療已愈,查肝功能一直正常。否認結核病史,有青黴素過敏史。
個人史:月經123~622~28,痛經史,量中等,色暗,少血塊,未婚。查體:舌苔白,脈沉弦細。
診斷:中醫:胃脘痛西醫:胃痛原因待查辨證:肝鬱氣滯,橫伐脾胃,發為胃脘疼痛、脅痛等證。
治法: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處方: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0g炒川楝子12g皂刺6g紅花10g澤瀉18g白蒺藜10g香附10g高良薑10g百合25g烏藥12g丹參30g檀香9g(後下)砂仁6g(後下)幹薑5g7劑,水煎服二診:1994年1月25日服藥後,胃脘脹痛牽及兩胸脅,程度較前減輕著,納食稍增,胃脘脹滿不舒亦減輕,二便調,夜寐仍多夢,月經先期1周左右,量中等,少血塊,色暗紅,舌苔薄白,脈沉滑略細。
症情減輕,守方出入。
處方: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0g炒川楝子12g皂刺16g紅花10g澤瀉20g白蒺藜12g百合30g烏藥12g香附10g高良薑6g丹參30g檀香9g(後下)砂仁5g(後下)枳殼12g片薑黃10g絲瓜絡10g14劑,水煎服三診:1994年3月28日服完上藥,半月以來未發生胃脘脹痛牽及兩脅,納食正常,二便調,夜寐安寧,惟月經先期,有血塊,腰腿酸沉不適,舌苔薄白,脈沉略滑細。
診治同前,守方加減,增養血調經、補腎之品,鞏固療效。
處方:
當歸10g白芍12g厚樸12g炒枳實10g廣木香9g百合30g烏藥12g香附10g高良薑9g炒川楝子10g蘇子梗各10g元胡9g杜仲15g生熟地各10g砂仁6g(後下)牛膝10g14劑,水煎服(7劑後,改2日服1劑)患者係胃脘痛牽兩脅月餘而就診,四診合參,知其肝鬱氣滯,克伐脾胃,發為此證。予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方選焦師之經驗方,燮樞湯與三合湯合用之,而取佳效。
第六十九案補腎強督、疏風除濕活絡法治尪痹案
患者楊某某男29歲初診:1993年1月19日主訴:脊背疼痛3年餘,加重4個月。
現病史:患者於3年前不明誘因而感脊背疼痛,腰痛,無其他關節疼痛,腰背彎曲活動自如,雙下肢內收外展自如,無發熱,無其他不適。曾在當地醫院檢查,抗“O”正常,血沉高於正常,類風濕因子(-),考慮為強直性脊柱炎,曾服“布洛芬”等以及中藥治療,無顯效。近4個月以來,上述症狀加重,聽朋友介紹後赴京請焦老診治。
現症:脊背疼痛,腰痛,髖關節亦疼痛,彎腰受限,彎腰時雙指尖達足三裏穴處,雙腿外展時疼痛,畏寒喜暖,得熱則舒,晨僵,頸部前彎後仰均受限,由人陪送來京診治。納食尚可,二便調,夜寐略欠,夜臥、起床、翻身均需人助之。
既往史:否認肝炎、結核、腎炎病史,其母亦患此證,然未係統檢查。
個人史:吸煙史10年餘,10支/日,大量飲酒。
查體:舌苔薄白,舌質略暗,脈沉細。
診斷:中醫:尪痹(腎虛督寒證)西醫:強直性脊柱炎?
辨證:腎虛,風寒濕邪深侵入督腎,閉阻經絡,損骨傷筋,發為尪痹。
治法:補腎祛寒,疏風除濕,強督壯骨,舒筋活絡處方:骨碎補18g補骨脂12g川斷20g桑寄生20g杜仲15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知母12g製附片12g炙山甲9g片薑黃12g羌獨活各12g葛根15g防風10g炙麻黃3g白術9g鹿角霜9g草烏6g地鱉蟲9g伸筋草30g茯苓20g生薏米30g20~30劑,水煎服二診:1993年9月21日上次服焦老之方藥後,來京複診未找到焦老,故在我院查血同種白細胞抗原B27(HLA-B27)(+),類風濕因子(-),血沉正常(15mm/h),X線片示:骶髂關節炎。仍繼服焦老上方80餘劑後,腰痛減輕,髖關節無明顯減輕,脊背時痛,晨僵,然程度均較前減,靠壁直立頭能抵壁,彎腰雙指尖達豐隆穴處,脊柱生理彎度尚可,活動較前靈活,起床、臥床、翻身稍靈活,納可,二便調,寐時欠,舌苔白厚,脈沉細尺弱。
症情減輕,守方出入。
處方:骨碎補20g巴戟天10g川斷20g杜仲15g補骨脂12g鹿角霜10g炙山甲9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防風10g製附片12g麻黃6g蒼術10g幹薑6g草烏6g懷牛膝18g羌獨活各10g地鱉蟲9g自然銅6g(先下)20劑,水煎服三診:1994年11月15日患者回當地繼服上藥約200劑,症狀減輕明顯,彎腰痛較前減著,現脊背、髖關節隻於深吸氣時方覺疼痛,餘基本不痛,彎腰時雙指尖達踝關節處,且起床、臥下及翻身均自由靈活,本次自行來此複診,納可,二便調,夜寐安寧,舌苔略厚,脈沉細。
症情明顯減輕,欲鞏固療效,再守方加減進之。
處方:骨碎補20g巴戟天12g淫羊藿10g川斷20g杜仲15g補骨脂12g鹿角霜12g炙山甲6g桂枝18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防風12g製附片12g麻黃6g蒼術10g幹薑6g草烏6g羌獨活各12g地鱉蟲9g懷牛膝18g炒白芥子6g自然銅6g(先下)30劑,水煎服患者脊背疼痛3年餘,加重4個月,經X線檢查、血液檢查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經友介紹求治於焦師。四診合參,知其腎督虧虛,寒濕之邪深侵入腎督,閉阻經絡,損骨傷筋,而發尪痹,治宜補腎祛寒,疏風除濕,強督壯骨,舒筋通絡。方中用了鹿角膠,取其能溫補下元,補陰中之陽,通督脈之血,助其督陽;妙在又用白芥子一味,其辛散、溫通之力強,可祛皮裏膜外濕聚之痰,散其結聚,使經絡通、氣血暢,則疼痛必減輕。
第七十案補腎強督治尪湯治痛痹欲尪案
患者常某男16歲初診:1994年9月8日主訴:髖、膝關節疼痛1年餘。
現病史:患者於1993年2月份因右髖部疼痛,發熱,白細胞增高等,疑為化膿性關節炎,而行滑膜切除術,術後熱退,關節活動尚可。1994年7月底始左膝關節疼痛,且逐漸加重,伴腫脹,曾查血沉80mm/h,C反應蛋白62mg/L,於免疫科就診,疑為強直性脊柱炎,予以“吲哚美辛”、“雙氯芬酸”等口服,並查同種白細胞抗原B27(HLA-B27)(+)。因症狀漸加重,不能堅持學習,故請焦老診治。骨盆X線片提示:右骶髂關節上1/3關節麵模糊。
現症:左膝關節腫痛,漸漸加重,活動受限,不能堅持學習,腰亦痛沉,脊背亦覺僵痛不適,畏寒喜暖,得熱則安,二便調,夜寐痛甚,寐欠,左足跟痛。
既往史:否認肝炎、結核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
個人史:無煙酒嗜好,其父亦患此疾,查同種白細胞抗原B27(HLA-B27)為陽性。
查體:舌苔白厚,脈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