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起兵複仇(1 / 3)

生活的磨礪

費阿拉城依山傍水,是個非常美麗的山城。蘇克素滸河(蘇子河)就在費阿拉城下流淌而過。蘇克素滸河的源頭就在長白山西麓,流到今撫順東營盤地方與渾河彙合後,南往江河,最後瀉入遼東灣。蘇克素滸河穿過千溝萬壑與茂密叢林,到費阿拉附近形成一片寬敞的平原。蘇克素滸河平原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農。河的兩岸原野,穀地丘陵,都被墾殖。在春日融融的季節,耕牛布散,禾穀豐茂。努爾哈赤就出生在建州女真美麗的費阿拉城一個奴隸主的家庭裏。

努爾哈赤的父親是塔克世,一共有五子一女。他的正妻是阿古都督的女兒,姓喜塔拉氏,名額穆齊也就是努哈赤的母親。喜塔拉氏誕育子三子一女:長子努爾哈赤,三子舒爾哈齊,四子雅爾哈齊和一個女兒。後來清朝尊喜塔拉氏為宣皇後。塔克世的繼妻納喇氏,名肯姐,是哈達貝勒萬所養的族女,為人刻薄,隻生育一個兒子,即第五子巴雅喇。塔克世的另一個妻子李佳氏,為古魯禮女,也養育一個兒子,即第二子穆爾哈齊。

努爾哈赤的家庭,原是女真奴隸主中的一個顯赫家族,但到他童年的時候,已經家道中衰。

努爾哈赤十歲的時候,母親喜塔喇氏去世後,其繼母對他很不好,常向塔克世進讒言。塔克世遂於努爾哈赤十九歲時與其分居,“家產所予獨薄。後見太祖有才智,複厚與之,太祖終不受。”可見分家之時,努爾哈赤從其父塔克世那裏得到的“阿哈、牲畜甚少。”

努爾哈赤在青少年時期曾參加勞動。在三月至五月、七月至十月的采集季節裏,努爾哈赤同夥伴們一起,進入莽莽的林海,搭棚棲居,每棚能住三、四人,白天采集,夜晚棚宿。他挖人參、采鬆子,揀榛子、拾蘑菇,然後到撫順馬市貿易,用賺來的錢維持或貼補生活。這一時期因參加勞動,接觸部民,對他以後的政治生涯有著很大的影響。

努爾哈赤因為經常往來於撫順關馬市進行貿易。所以他廣交漢人,了解漢族封建經濟情況。熟悉明朝政治動向;結識漢族知識分子,受到漢族文化的薰陶。他在集市貿易的交往中,熟知遼東地區的山川形勢與道裏險夷。他在同蒙古人和漢人的廣泛接觸中,學會了蒙古語文,並粗懂漢語、識漢字。

黃道周說努爾哈赤“好看三國、水滸二傳,自謂有謀略。如朝鮮人申忠一到費阿拉,見舒爾哈齊家的大門上有一幅殘破的對聯,上聯剩下的字是“跡處青山”,下聯剩下的字是“身居綠林”。這反映他們喜愛漢文章回小說,受漢族封建文化影響較深。

總而言之,撫順關馬市貿易像一所大學校,使努爾哈赤從中學習社會和經濟、政治和文化、民俗和語言、軍事和地理,從而增長了見識,豐富了智慧,開闊了胸懷,磨煉了意誌。

父祖慘死

努爾哈赤的青少年時代,可以說是個動亂不止的年代,正值女真社會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紛繁複雜、交互盤錯之際。那個時候階級間的鬥爭日趨尖銳,各部族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

這個時候,女真部族原來的建州三衛,實際上已經融彙成建州五部:蘇克素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和長白山三部:鴨綠江部、朱舍裏部、訥殷部。

在這個時候的建州各部裏麵,在勢力方麵來看,以王杲的部落最為強大。王杲當時是建州右衛都指揮使,因其生來性格就剽悍好亂,多次率眾掠擾遼邊,嘉靖三十六年掠撫順,殺守備彭文洙,屢掠東州、會安、一堵牆等堡,四十一年,又大舉入掠,結果被明朝副總兵黑春殺敗。王杲率部後退,設埋伏於媳婦山,誘黑春來追。黑春中計入伏,被俘,王杲殺黑春、旋即深入遼陽,掠孤山、撫順、湯站,先後殺戮指揮使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爵、楊王美及把總田耕等數十名軍官,並將撫順遊擊裴承祖部腹慘殺。明廷大怒,斷絕王杲貢市,決定大軍征剿。

一五七四年(萬曆二年),王杲以明絕貢市,大舉犯遼、沈。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等統兵“毀其巢穴,斬首一千餘級”。翌年王杲複糾餘眾人入掠,為明軍所敗。王杲投奔海西女真哈達部王台。王台縛王杲以獻,“檻車致闕下,磔於市”。

王杲死後,子阿台思報父怨。一五八二年(萬曆十年),明總兵李成梁以在孤山堡等處,被射死蒼頭軍一人、虜九人、拉掠馬三匹為由,親自提兵出塞,在曹子穀和大黎樹佃破阿台部,共“斬首和捕虜凡一千五百六十三級”。

一五八三年(萬曆十一年)正月,阿台從靜遠堡、榆林堡深入渾河兩岸。二月,李成梁欲“縛阿台,以絕禍本”,勒兵從撫順王剛穀出塞百餘裏,直搗阿台住地古勒寨。“寨陡峻,三麵壁立,壕塹甚固”,李成梁損兵折將,久攻不克。

這個時候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受到明朝的扶植,遼東總兵李成梁以此利用他為傀儡,企圖通過他加強對建州女真各部的統治。尼塔外蘭引導明軍至古勒寨攻打阿台。阿台之妻是覺昌安的孫女(努爾哈赤伯父禮敦之女)。覺昌安見古勒寨被圍日久,便想救出孫女免遭兵火,又想去勸說阿台歸降,就同他的兒子塔克世到了古勒寨。塔克世留在外麵等候,覺昌安獨自一人進入寨裏。因佇候時間較久,塔克世也進寨探視。明軍攻城益急,覺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都被圍在塞內。

明寧遠伯遼東總兵李成梁攻城不克,大怒要綁縛尼堪外蘭問敗軍辱師之罪。尼堪外蘭害怕,願身往城下招撫。他到城下後高喊賺騙道:“天朝大兵既來,豈有釋汝班師之理!汝等不如殺阿太(阿台)歸順。太師有令,若能殺阿太(阿台)者,即令為此城之主”!阿台部下有人信以為真,便殺死阿台率軍投降。李成梁在古勒寨降順後,“誘城內人出,不分男婦老幼,盡屠之”!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在混亂中也被攻陷古勒寨的明軍所誤殺。

努爾哈赤驚聞父祖蒙難的噩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他往詰明朝邊吏曰:

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辭?

明朝遣使謝過稱:“非有意也,誤耳!”遂還其祖、父遺體,並與‘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複給都督敕書”,封他為指揮使。

但讓努爾哈赤想不到的是,明朝一麵對努爾哈赤進行撫慰,一麵卻又幫助尼堪外蘭在甲版築城,扶植他作“建州主”。當時建州女真的許多部,見尼堪外蘭勢力很大,又受到明朝的支持,都前往投歸尼堪外蘭。即使努爾哈赤同族的寧古塔諸祖的子孫,也都對天立誓,要殺害努爾哈赤,投附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對明朝扶持尼堪外蘭極為不滿,但自己又無力興兵攻明,便將殺死其祖、父之憤,傾泄到尼堪外蘭身上。他對明朝邊官說:“殺我祖、父者,實尼康外郎(尼堪外蘭)唆使之也,但執此人與我,即甘心焉”!明朝邊吏婉辭拒絕。努爾哈赤便椎牛祭天,含恨起兵。

起兵報仇

努爾哈赤為報父、祖之仇,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率兵攻打尼堪外蘭的圖倫城。這場戰鬥可以說對努爾哈赤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這可以稱為為了建立後來的後金,大清國打響的第一場戰鬥。

這次至關重要的戰爭,努爾哈赤究竟有多少人馬呢?三種太祖實錄對此分別作了敘述。《武皇帝實錄》卷一載:攻打圖倫城時,“太祖兵不滿百,甲僅三十副。”《滿洲實錄》卷一寫道:“太祖兵不滿百,甲僅三十副,克圖倫而回。”《高皇帝實錄》卷一說:尼堪外蘭遁,“上克圖倫城而歸。當是時,兵百人,甲三十副而已。”

當然,這三十甲,並不全是努爾哈赤的,因為,《滿洲實錄》明確寫道:“太祖欲報祖父之仇,止有遺甲十三副,遂結諾密納共起兵,攻尼堪外蘭”。諾密納背約不赴,努爾哈赤仍然率眾進攻,克城而歸,可見,這三十甲中,有十七甲是嘉木湖寨主噶哈善和沾河寨主常書、揚書的,至於所謂的“兵不滿百”,其中好些人也是噶哈善等三位寨主的。這從後來將其人編入牛錄時,可以得到證明。《清史稿》卷二二七《常書傳》載稱:常書、楊書率眾來歸後,常書兄弟事太祖,分領其故部,為牛錄顏真。《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三二《常舒》載:(常舒)世居沾河地方,國初同弟揚舒來歸,編佐領,使統之。又編半個佐領,令其第四子布漢圖統之。《八旗通誌初集》卷七載:鑲白旗滿洲第三參領之第六佐領,原係國初以占河人丁編立之半個牛錄,始令常舒之子布哈圖管理。後增以何勒之半個牛錄,編為一整牛錄。第十佐領,亦係國初以占河人丁編立,始以常舒管理。由此可見,常書(常舒)弟兄來歸努爾哈赤之時,帶有一些人丁(親族、諸申),其中一些人參加了圖倫之戰。

一五八三年(萬曆十一年)五月,努爾哈赤借報祖、父之仇為名,以塔克世“遺甲十三副”,率兵百人,向尼堪外蘭的駐地圖倫城發動進攻。是役,打敗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但是,努爾哈赤原約諾米納率兵會攻圖倫城,而諾米納背約不赴,尼堪外蘭又預知消息,遂攜妻子逃遁至甲版。努爾哈赤攻克圖倫城後勝利而歸,那年努爾哈赤二十五歲。

努爾哈赤起兵,攻打圖倫城以後,女真各部是什麼樣的局麵?這是關係到努爾哈赤盛衰興亡的重要問題,不能正確觀察,掌握形勢,就不能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策略和戰略戰術,便難以戰勝敵人,由弱變強,從小變大。

《滿洲實錄》將這時的女真分為“滿洲國”、“東海”和“呼倫國”三大係統。“滿洲國”就是建州女真,“呼倫國”是海西女真,“東海”女真是“野人女真”的一支,另一支是“黑龍江女真”,以住居黑龍江流域而得名。

這時的建州女真情形,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分裂渙散,小部眾多。建州女真內部,已經陸續演變為蘇克素護河部、渾河部、完顏部、棟鄂部、哲陳部、鴨綠江部、納殷部、朱舍裏部,等等。各部之內,又分為若幹小部,如蘇克素護河部,有圖倫、薩爾滸、嘉木湖、沾河、安圖瓜爾佳等等城寨,渾河部包括杭嘉、棟嘉、劄庫穆、兆嘉、巴爾達、貝歡等城寨。由於王杲、阿台、阿海大敗被殺,王兀堂重創潰敗之後銷聲匿跡,建州女真務部實力大損,傷了元氣,一般都是人丁稀少,甲仗不全,像沾河寨主常書、楊書弟兄,嘉木湖寨主噶哈善,部眾皆隻有幾十人。界藩、薩爾滸、棟佳、巴爾達四城部長聯合發兵,隻有兵四百名。當然,也有擁眾數百的大部長,如棟鄂部長阿海就有兵四百。但這樣的酋長太少。

二是稱王爭霸,互相殘殺。這些族長、寨長、部長,才雖平庸,勢雖不盛,可是他們彼此之間卻互不相讓,稱霸爭雄,甚至骨肉相殘,幹戈時起。棟鄂部諸酋長曾聚議興兵說:“昔六王族眾借哈達國兵掠我數寨,今彼與哈達國已成仇隙,我等乘此機會,宜往報仇”。眾酋長“遂以蟒血淬箭,以備用”,欲攻打努爾哈赤,但“其後部中自擾亂”,未成行。

三是仇敵甚多,眾矢之的。不少酋長必欲將努爾哈赤置於死地。薩爾滸部長諾密納,曾一度與努爾哈赤盟誓,要共同攻打尼堪外蘭,但當起兵之時,他竟背約不赴,並向努爾哈赤提出威脅性的要求說:杭嘉、紮庫穆二處,不許侵犯,棟嘉與巴爾達二處乃吾仇從此,嶄露頭角的努爾哈赤,采取“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策略,揭開了統一建州女真各部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