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號十一個字中的前四個字“承奉天命”,十分重要,也顯示了後金國之汗與明朝之帝是同等身分之人。你明朝的皇帝(如萬曆帝朱翊鈞)是承奉天命之君,詔書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努爾哈赤也是承奉天命之汗,兩人皆係天命之汗、天命之君,沒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沒有隸屬之關係,又是一個彼此彼此。
尊號十一個字中的“養育列國”四個字,既表明英明汗努爾哈赤是建州、海西、野人三大係統中各部女真之主,是“養育各國”的英明汗,又顯示出努爾哈赤要取消各部女真為明帝臣仆的舊規,埋葬明帝對女真實行“分而治之”的舊製,你明帝不許女真各部統一,我努爾哈赤偏要將大小不等的幾十、幾百個女真部落城寨通通放在我的管束之下,成為“養育列國英明汗”。這一點,明朝決不允許,我努爾哈赤硬要這樣做,因為我努爾哈赤與你明朝皇帝都是同等身份的君汗,各自統治自己的國土。
簡而言之,“承奉天命養育列國英明汗”尊號的確立,宣布了努爾哈赤要正式建立獨立的、自主的、擺脫明帝轄束、不隸屬於明朝的後金國,他要當一個與明帝並列、不是其臣仆的“養育列國”的英明汗。
稱汗大典還定下了年號為“天命”,丙辰年這一年就稱為天命元年,是明萬曆四十四年。至於國名,照說應該隨著汗號的改變和年號的確定而相應改變,“女真國”、“建州國”皆係偏處一隅之名稱,尤其是“建州國”,更含有明朝屬國的因素,因“建州”一辭,乃係明成祖所賜,由封授努爾哈赤之先祖猛哥帖木爾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而來,在努爾哈赤被尊為“承奉天命”講要“養育列國”之“英明汗”時,這個女真國名、建州國名是太不相稱了,太過時了,必須更改。所以,我認為,此時已將國名改定為“後金國”,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新的國名和新的“承奉天命養育列國英明汗”以及天命年沈國元《皇明從信錄》和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都在同年五月記載了後金天命政權的建立。王在晉五月二十九日記:
朝鮮谘報,奴酋僭號後金國汗,建元天命,指中國為南朝,黃衣稱聯,詞甚侮。
《明神宗實錄》六月十九日載,禮科結事中丌詩教題努爾哈赤僭號疏:“近如朝鮮谘報所雲,輒敢建國、改元、稱朕”。
以上幾例說明,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天命政權,遲至一六一九年(萬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始見自稱後金。而《滿文老檔》。於一六一六年(萬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記努爾哈赤登汗位之事,並無“建元天命”之文。其後金始為建州自稱,並非後來史稱後金。不久又稱金(或大金)。
政治結構
隨著努爾哈赤的勢力日益增大,在努爾哈赤舉行守稱汗大典以後,其統治者集團也擴大了許多,如果按財產的多少,和社會地位來分的話,又可以分很多不同的等級。努爾哈赤的統治集團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新興軍事農奴主貴族,他們由以下幾部分人構成:
第一種人,是覺羅貴族。這些人主要為愛新覺羅宗族,特別是努爾哈赤的子侄。努爾哈赤在世時,年滿十六歲的兒子有十二人:褚英、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巴布海和阿濟格。還有他的弟侄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阿敏和濟爾哈朗等。他們多轄有很多的牛錄。在努爾哈赤子侄中,逐漸形成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四大貝勒又稱四和碩貝勒。和碩是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或四角的意思。稍後,又逐漸形成八和碩貝勒,或稱八固山貝勒、八執政貝勒。但是,其中以四大貝勒權勢最為顯赫。
努爾哈赤的子侄們,不僅手握兵權,而且占有大量的土地、奴仆、牲畜、金銀和財物。如努爾哈赤對元妃佟佳氏所生的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各給與“部眾五千戶,牲畜八百群,銀一萬兩,敕書八十道”。以後隨著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他們占有更多的財富,形成後金汗以下最大的軍事農奴主貴族。
第二種人,是軍功貴族。這些人包括八旗的固山額真、梅勒額真、甲喇額真、牛錄額真等。
第三種人,是蒙古貴族。這部分人主要是指歸降努爾哈赤的蒙古貝勒台吉。如明安達紮,世居科爾沁,早年隨父歸努爾哈赤,授為中錄額真,後為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官至兵部尚書、議政大臣。布顏代,為蒙古兀魯特部貝勒,歸附後金,“尚主為額駙”,後為鑲紅旗蒙古固山額真。這些蒙古貝勒台吉等,投附努爾哈赤之後,不僅成為軍事貴族,而且成為大農奴主。
第四種人,是漢軍貴族。這些人主要是明朝投降後金的官將、生員、商人等,如李永芳、佟養真、佟養性、石廷柱、李思忠、金永和、王一屏、孫德功、張大猷、李國翰、範文程、寧完我、鮑承先等。由於漢人降服口眾,後來別置漢軍,組成八旗鼎足之一的漢軍八旗,從而逐漸形成漢軍貴族。
漢軍貴族既是後金政權的重要支柱,也是後金在統治遼沈地區的社會基礎。這類人如佟養真,遼東人,原係商人,早年與其從弟養性向後金“潛輸款”,後攜家眷及族屬投歸努爾哈赤。他以從征遼陽功,被授為遊擊世職。不久在奉命駐守鎮江時,以身殉後金。努爾哈赤命其子佟圖賴襲世職,官至都統。其女為順治帝福臨妃,係康熙帝生母,後封為孝康皇後。佟圖賴被贈為一等公,其長子佟國綱於“編審冊內俱開為滿洲”,曾與索額圖同俄國訂立《尼布楚條約》,後在出擊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役中陣亡;其次於佟國維,官至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國維之女為康熙帝孝懿皇後;子隆科多宣諭傳位世宗之遺命,雍正初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
此外,還有依附和服務於後金軍事農奴主階級的文臣。他們撰製滿文,通使往來,左右讚襄,參與籌畫。對女真各部的統一,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後金政權的建設,滿、蒙、漢的文化交流,都起了重要作用。
除漢族儒臣外,還有蒙古族醫士。
綜上所述,由覺羅貴族、軍功貴族、蒙古貴族、漢軍貴族以及依附他們的文臣墨吏等,所組成的統治者集團,是努爾哈赤統治後金社會的政治杠杆與階級基礎。
在後金社會的被統治者中,也有不同的階級和等級,他們主要有以下幾種人組成:
第一種人是農奴。他們的來源,或由奴隸轉化,或從諸申分化,或係部民遷徙,或為遼沈農民。農奴是後金社會的一個基本階級。八旗軍進入遼沈地區後,農奴階級的隊伍空前擴大。如將官農莊多至有五十餘所,“奴婢耕作,以輸其主”。這裏的奴婢即農奴,是後金汗統治“民”的主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