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述了區域經濟係統的內涵,係統的整體性、複雜性、綜合性、開放性、動態性、層次性、區域性等特點,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係統整體觀。
關鍵詞:區域經濟係統內涵特點係統整體觀
On the System of District Economy and the Viewpoints Of Developing Integration
Abstract:The author expound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of district econom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s integration, complexity, synthesis, openness, development, gradation and district。 And also discussed the viewpoints of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ct economy。
Key words:the system of district economy;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the viewpoints of systematic integration。
1 區域經濟係統的內涵
1.1 經濟性區域的劃分
區域,泛指地表的一定地域空間。它的範圍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各個不同等級的行政區域,不同範圍的經濟區域和經濟協作區域,都是全國的一個區域或地區,而一個國家又是世界的一個區域或地區。經濟性區域主要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1.1 按經濟區劃劃分的區域。它是以經濟為主導因素劃分的區域,如:我國劃分的東北、華北、中南、華東、西南、西北等六大經濟協作區,它沒有相應級別的政府組織,區域邊界範圍常常人為地加以變更。
1.1.2 按中心城市輻射、吸引聯係網絡的覆蓋而劃分的區域。如: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濟南為中心的山東半島等。這類區域是由一個特大中心城市和若幹個次中心城市的經濟網絡聯合起來的,區域邊界較為模糊,這種區域實質也是一種經濟區。
1.1.3 按自然、經濟、社會和地理位置劃分的大範圍性區域。如:我國劃分的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區或經濟地帶。它一般是以全國的生產力布局和各地帶開發為目的劃分的區域。
1.1.4 按行政地區相連邊界經濟聯係劃分的區域。如晉陝蒙接壤地區、蘇魯豫皖接壤地區等。這是一種跨行政建製的區域,各毗鄰地區彼此間資源條件相類似,經濟聯係密切。
1.1.5 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的區域。如: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這種劃分較為抽象,還有特定的劃分標誌,它是一種高度概括,彈性較大,有較普遍的適應性,便於理論上的研究,並對不同發展類型區提出發展方向和原則性指導的區域。
1.2 區域經濟係統
區域經濟就是在不同類型區域內形成的經濟係統,是地域生產綜合體和國民經濟綜合體。它涵蓋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即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城鎮、金融、商業、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等,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有機地聯係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係統整體。在這個係統整體內有著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相互製約的關係。即: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不僅養活著區域的人口,為人類提供糧食、油料、蔬菜、肉、蛋、奶等基本生存資料,而且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為工業產品提供廣闊的市場。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是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和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唯一生產部門和重要生產部門,它為農業、運輸業、通訊等提供了裝備。商業以“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為宗旨,搞好流通,從市場需要出發,幫助國民經濟生產部門生產更多更好的適銷對路商品,保障滿足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是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生產和消費之間經濟聯係的紐帶,是生產發展的基礎條件。郵電通訊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為社會傳遞信息的部門,通過提供快速、高效、優質的各種通訊手段,縮短空間距離,節省社會勞動時間,把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各個環節有機聯係起來,為經濟建設和人民服務。城鎮和村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活動集散地,是經濟的中心,是城鄉聯係的紐帶和橋梁。教育為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勞動後備力量和不同水平的各種人才。科技為工業、農業等部門發展提供支撐和先進技能。衛生為勞動者提供保健和醫療。政府機關作為上層建築,肩負管理經濟社會的重任。上述各個部門不是簡單的機械堆積,而是一個有機聯係的地域生產綜合體和國民經濟綜合體。因此,區域經濟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條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各個經濟部門為一體的經濟係統整體。
為了進一步說明區域經濟係統,這裏就經濟係統略加論述,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闡述生產力方麵,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中對生產力各要素間關係的分析和揭示生產關係方麵,從價值到剩餘價值的生產和分割剩餘價值的工業、農業、商業、銀行資本運動中,都深刻地包含著作為整體各組成部門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係統論思想。尤其是對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諸環節間的有機聯係和相互作用的分析,就揭示了經濟係統的實質。馬克思說:我們所得的結論,並非說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同一的東西,而是說,它們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一個統一體內部的差別。這裏所說的總體、統一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係統的意思。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係統科學的思想滲透到了經濟領域中,從而形成了係統經濟學,也有了經濟係統的概念。關於經濟係統,我國學術界有幾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