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飛天》,作家的綠洲高國鏡(2 / 2)

而前年的六月份,我意外地又接到了他們雜誌社一位編輯、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女作家趙劍雲的電話,說是讓我把《花為誰開一米路》的電子版發過去。我有點半信半疑,我說我沒有給他們投過這篇稿子呀!我還多餘地給馬主編打了個電話,問是怎麼回事。馬主編回答說,稿子是一位文友推薦過去的,他們看著不錯,八期就要用。這著實又讓我高興了一陣子。趕緊吩咐兒子,把照片和作者簡介發過去。趙劍雲這位女編輯還真是挺認真的樣子,對我發過去的照片不大滿意,說是最好再發一張,後來就又發了一張。她也許還不太滿意,但後來也就湊合了。這張照片是我在廣西北海開冰心散文獎頒獎會的時候,拿著一個話筒直眉瞪眼發言時別人給抓拍的,帶點兒傻氣,但這傻氣的照片很快就登在《飛天》上,人模狗樣地與讀者見麵了。《花為誰開一米路》也是一個短篇小說,發表後也有不少人說寫得不錯,挺有意思的。這回我真是想就此打住,不想再麻煩馬主編給我發小說了。可沒想到的是,今年的早春二月,我又接到了馬主編親自發來的一條短信:把《鴿子伴隨仕途》的電子版發過來。

怎麼,我又要在《飛天》發小說了?在羊年的春節前,這自然是難得的一條喜訊。於是又有勞兒子,挑了一張照片,發了過去。我之所以幾次提到照片的事兒,是覺得這年頭文學不景氣,作家想出個名兒、露個臉兒,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兒。再好的文字,想讓讀者如饑似渴地讀下去,像低頭讀手機那樣,也是很難的。如果在文章前麵配發一張照片,那對作者的知名度,就提高了不少;怕費眼讀小說的讀者,也許會與那照片有那麼幾瞬間的相看兩不厭的時光。所以我對作品配發照片,還是挺感興趣的。這次發去的照片,是在雲南石林拍的,算得上全身像,西服革履的,不協調的是,西服下麵是一雙休閑鞋,但那張照片,有人看了還說是挺俊氣挺神氣的,頂天立地的,夠精神。這樣一張照片,讓那麼多人看到了,我不從心裏感謝《飛天》雜誌,我感謝誰呀?

《飛天》,真正是一本大氣大度的雜誌啊。三五年之內給我發了三篇小說,且這後一篇是一部三萬多字的中篇小說。發出來的題目叫《徘徊的鴿子》。應該說,這是一部寫官場或是帶點反腐的小說。根據我以前投稿的經驗,我的心裏也還是有所平衡的,感覺馬主編不是那號照顧稿子的人、照顧關係的人,因為我和他也沒什麼關係,雖說原來有一麵之交,可並沒有說幾句話。我這人一直就不大善於交際,也不會強人所難,所以說,這篇稿子能夠發表出來,肯定也還是他們看上了,如果看不上,他們肯定是會大筆一揮,把稿子砍掉的。

一不留神,有可能我的文章又要上《飛天》了。但願《飛天》繼續伴隨著我,在文學的路上飛得更高更遠。《飛天》不在空中,而在地上,《飛天》是懷揣著作家夢的作者的一片綠洲,一個平台。想起它,我的心中總會泛起一些溫情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