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圓桌

兩組條件差不多的被試,一組先慢跑十分鍾,然後給兩組被試看帥哥美女的照片,實驗結果發現運動後的被試更容易被照片上的帥哥美女吸引。因此阿倫得出結論任何生理上的“激活”都可能令人產生心動的感覺。

所以旅途中即便是兩個陌生人,他們一起碰巧看了一場美麗的日出,在驚濤駭浪的輪船上互相安慰,親曆一段讓人捧腹的喜劇,經過焦灼的迷路最後找到旅遊團……這些會引發情緒波動的事件都有可能激發雙方間別樣的情愫,從而進一步發展成愛情。

有心愛情,那麼愛情便隨處可見除去天時地利的偶然因素,也不排除有些人在出發前就把旅行過分浪漫化,真把這當一場虛無縹緲,唯美文藝的白日夢,分分鍾都能上演瓊瑤式的愛情生死戀。

當然這也不能隻怪罪那些小文青,大眾傳媒也有責任。不信,請看各類報紙雜誌的旅遊版,常有這樣的標題“盤點全國旅遊愛情高發地”、“在麗江邂逅一場愛情”,去網上搜則更多這類信息,竟然還有心理測試“你在旅途能愛情不斷嗎”,甚至網上還有人支招“如何提高旅途愛情指南”。

愛情的首選場所是投宿的青年旅館,因為青年旅館內住的都是喜愛自助旅行的年輕人,大家興趣相同,旅行方式相似,在交流和溝通時很容易擦出火花。午後的街角咖啡館,夜色下的海邊,還有那最不靠譜的酒吧,哪一個仿佛都寫著“求愛情”三個大字。

在這些愛情信息的強大心理暗示下,去旅行的人難免把旅行,甚至一些風景區和“愛情”這個詞聯係起來。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或環境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接受信息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從心理機製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項內容。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

尤其當人們去到傳說有愛情高發的地方,如大理、麗江、陽朔、拉薩、稻城、鳳凰、西塘等風景優美、情調旖旎的地方,就會情不自禁地渴望起一場愛情來。當大家去旅行或多或少懷著一顆“渴望愛情”的心時,那麼旅途上一丟丟小事情,小刺激就都可能讓我們的多巴胺、腎上腺素激增,從而如你所願地催生一場愛情。

無關承諾,天亮之後說分手愛情好比是旅途中的一個短暫美夢,被無數文藝男女美化成邂逅、緣分、命中注定等浪漫色彩,但其實很多人心裏都知道,旅途結束後,愛情也就戛然而止,那些有關愛情的美好都將歸於現實。

因此不少人雖然有心求愛情,卻並不會真的去嚐試。但另一部分人卻認為良辰美景易逝,所以才要及時行樂。愛情就像是一場燦爛的煙火,因短暫而美好。旅途中的愛情簡單而幹脆,就是憑感覺看眼緣,平時擇偶時看重的房子車子票子、星座身高、家庭背景、收入水平等標準,都變得不那麼重要,最關鍵的是,人們默認愛情就是一場美好相遇,和承諾無關。

在一項兩性研究中,假定一位迷人的陌生異性款款走來,對你說:“我覺得你很有魅力,你願意和我共度良宵嗎?”結果顯示,接近90%的女性認為受到冒犯而拒絕;但75%的男性則認為自己走了桃花運。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男人承擔的風險要比女人低得多,男人更願意接受這種沒有結果、無須承諾的短期親密關係,因此,愛情多半是男人在旅途中發的一場美夢。調查發現,男人在選擇短期伴侶時,對女性的魅力、受教育程度、友愛、責任心等多種標準的尺度都放得更低,更不要求對方有多忠誠,而“避免承諾”更是他們短期擇偶策略的核心。

所以很多旅途愛情對於男人而言,意味著“天亮之後說分手”,簡單幹脆,不拖泥帶水,既能享受愛情帶來的好處,又不必去承擔愛情帶來的責任。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排除有一些女性她們來旅行就是本著灑脫的態度,尋求短期關係而不在乎是否能發展成長期關係,如失戀後為了療情傷,為緩解巨大的心理壓力,單純地為旅行享樂……這種情況下,無須承諾的愛情正好符合她們的心理需求。

因此,與其說獨自旅行是一種自我放逐,倒更像是獨自去偷歡。有人問,如何將短暫的愛情變成長期的親密關係呢?首先,既然界定這隻是一場愛情,顯然它就是在特定的環境某個瞬間迸發的激情,它就像旅途中你看到美景,駐足欣賞即可,別奢望把它搬回家。

倘若有人實在想不開,非要把“快餐”變成“正餐”,那麼就擺正心態,世上所有的相遇都隻負責開始,至於談情說愛,還得遵循正常談戀愛的程序,從初識到相知、相愛。最後,奉勸列為看官,愛情有風險,請確保人身和財產的安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