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謂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擲則瓦礫,追琢則圭璋;故凡見人行一善事,或其人誌可取而資可進,皆須誘掖而成就之。或為之獎借,或為之維持;或為白其誣而分其謗;務使成立而後已。大抵人各惡其非類,鄉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難自立。且豪傑錚錚,不甚修形跡,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德最宏。

——袁黃 《了凡四訓》

白話

何謂成人之美?玉在沒有開采時是一個頑石,與磚頭、瓦塊沒有兩樣,一文不值。但是經過琢磨,它就變成寶物。凡是看到一個人做一樁善事,其善事可取,或者此人很有誌向,他的誌向、稟賦可取,我們就要幫助他。善人在社會生存很不容易,因為不善人必定與善人對立。但是善人能包容不善人,不善人不能包容善人,所以不善人會與善人對立。對立,當然免不了有誤會、毀謗,甚至於陷害,讓善人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我們發現這些事情要想方法幫助他,甚至於代替他被謗的這些事實,減輕別人對他的毀謗。這是誌士仁人才能做得到,務必使之在社會上能安身立足,發揚光大他的善業而後已,我們才算是盡心盡力。因此,謙虛恭敬,接受別人的教誨,就是人才。我們要認識人才,愛才、惜才、成就人才,這是善事中最大的善事,積功累德最大的功德。

真正有大智之人,往往不修邊幅,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比較隨便,在這些場合當中,容易受人指責。指責的人,所謂「雞蛋裏挑骨頭」。你沒有過失,人家還造謠。有些形跡不端的人,就會被人抓著把柄,借題發揮,毀謗、侮辱、傷害。所以,好事多磨,障礙的人很多,而且好人常常遭人毀謗。這種情形,隻有靠仁人長者出麵糾正那些邪惡的錯誤,教導他們改邪歸正,保護、幫助善人,使他成立,這個功德很大。

家訓史話

西晉末年的時候,中國北方開始陷入十六國紛爭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穩的東晉政權也處於風雨飄搖的險境。就是在這幅雜亂無章、硝煙彌漫的曆史畫麵上,出現了關中良相王猛。王猛是曾經被時人譽為諸葛亮式的人物,也是後世公認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王猛從小家裏很貧困,靠賣畚箕過活。但是他挺喜歡讀書,學問淵博。當時關中士族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有人曾經請他在前秦的官府裏做小官吏,他也不願去。後來索性在華陰山隱居了下來。

東晉荊州鎮將桓溫第一次北伐駐軍灞上的時候,王猛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守門的衛兵見他那個樣子,不是乞丐也是鄉巴佬,堅決不予放行,雙方就爭吵起來。爭吵聲驚動了桓溫,出來一看,來人雖然不修邊幅,蓬頭垢麵,但氣質不俗,就邀請他到帳下交談。桓溫想試試王猛的學識才能,請王猛談談當今天下形勢。王猛把南北雙方的政治軍事形勢分析得一清二楚,見解十分精辟,桓溫聽了不禁暗暗佩 服。王猛一麵談,一邊旁若無人地捉虱子,大營裏的衛兵都被他給逗樂了。但是王猛卻旁若無人,照樣跟桓溫談得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