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美學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麵是否可以劃分為一些分支學科?怎樣劃分?分支學科的成立需要什麼條件?
李澤厚(下簡稱“李”):美學本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隨著研究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學科。前幾年在粉碎“四人幫”以後,剛剛恢複社會科學的研究,針對當時美學學科是否存在的問題,我寫了《美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一文。現在看來,社會上起碼都是承認美學的存在的。但是也有另一種現象,好些人把美學變成了一個時髦的形容詞,到處貼用。如倫理美學,到底是倫理學還是美學呢?這個名稱似乎也很難譯成外文讓人理解。又如愛情美學,愛情中的確有美學問題,正如劉綱紀同誌所質問的,愛情中也有經濟利益的考慮,是否還要有一種愛情經濟學呢?
對於美學分支學科的劃分,我基本主張分為兩類:基礎美學和應用美學。當然,任何分類都是相對的、人為的。事物之間都是相互交叉、相互浸透的,在各分支學科之間也必然存在一定的交叉。
基礎美學包括哲學美學和科學美學,科學美學又可以分為心理學的和社會學的研究。
應用美學或稱實用美學,它包括的方麵很多:
例如,文藝批評和欣賞的一般美學,這主要是從審美經驗的角度去研究文藝批評和欣賞的問題。
還有藝術各部類的美學,如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藝術部類中的美學,它與一般的文藝批評和欣賞有關係和交叉,但又有區別。
我把建築美學由藝術美學中單獨分出來,因為建築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有自己悠久的曆史,並與宗教、文化、物質生產力的水平有著特殊的聯係。
裝飾美學也可以單獨劃分出來,當然不論是產品或建築也都有裝飾的問題。
科技美學可以作為應用美學的一個學科。雖然科學美是一種反映美,而技術美是一種社會現實美或實踐的美,兩者的審美形態是不同的,但是科學和技術有著直接的聯係。科學技術都是處理有關時、空、質量、運動等問題的,應該結合在一起。
此外,還有社會美學、教育美學等。除了理論美學和實用美學外,還可以有曆史美學,審美趣味演變史、美學史、藝術風格史等都可包括在內。
科學的發展及其分化或分成獨立的學科不是由人的主觀意誌所任意決定的,而有其自身的規律,它要取決於具體研究對象的存在。倫理美學或旅遊美學等,它們研究的對象是什麼呢?我就說不清楚。它們實際上就是倫理學或旅遊學。“美學”兩個字在這裏並非學科而成了某種時髦的標簽或廣告了。科技美學卻不同,它研究的並不是科學學或技術科學,而是研究科學美或技術美。
問:技術領域所表現的美的形態(即技術美)為什麼是屬於社會美學的範疇?
李:現在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構成了社會的生產力,推動社會的前進。社會如果離開工藝技術,就無法存在下去。這一點在中國農村還不明顯;在美國就非常突出,如果停電幾小時,就會天下大亂。生產力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用哲學的術語來說,它構成了人類作為本體存在的基礎方麵。過去談社會美,主要是談個人的行為、道德品質所表現的形象的美,這是表層的東西。隻看到這一方麵就是淺薄的了,還應該看到社會結構深層的東西,這就包括生產力、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
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活動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社會的美首先表現在以生產勞動為核心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然後才表現在靜態的成果即技術產品上。我們不隻是對形式美的觀賞,而是從中感到社會的目的性,感到社會勞動成果所具有的飛速前進的內容。在這裏,前進的社會目的性成了對象合規律的形式,也就是說,“善”成了“真”的形式,人們直接看到的是善,合目的性。飛機、大橋是為人服務的,但是它所以能建成,卻又是符合規律性的,這就是技術美的本質。技術美成了現時代社會美的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