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麵對麥田的暢想(1 / 3)

小諾爾曼自從迷上了這架神奇的收音機以後,確實長了不少知識,知道了他從未聽說過的事情。現在他已經14歲了,已經是個小學8年級的學生。他學過了簡單的地理、自然、曆史等課程,對收音機裏講的國家和世界上的事情,能夠有個粗淺的理解。他聽到了關於歐洲和東方戰亂的消息以及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關於美國土著人的原始生活情景,使他對土著人那野蠻和居無定所的生活感到新奇;關於開鑿巴拿馬運河的報道,使他知道了打通河道、避免航船遠渡重洋繞過大陸而縮短距離的益處;關於東方古國印度人口稠密、氣候炎熱、生產落後、糧食生產十分不景氣、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壽命縮短的情況;關於美國南部的墨西哥正在遭受嚴重的旱災、小麥大量減產、鬧著饑荒、人們忍饑挨餓的艱難生活,也引起了他的沉思。還有關於沙皇血腥鎮壓農民起義,十月革命的勝利,也有關於東方大國中國家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廠及工業落後、水災頻繁等等世界上的大事。而給他印象最深的則是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吃不飽飯,大批的牲畜由於沒有水喝而死掉。他在想,那裏的人們耕種土地為什麼收成是那樣少以致大批的人在幹旱的災年活活餓死呢?

小諾爾曼的家雖然不富裕,但是由於大人們的辛勤勞作,吃的用的卻從來沒有缺少過,他從來也沒嚐到挨餓的滋味。家裏自製的麵包、黃油和牛奶,總是擺在那裏,隨時可以吃,也有自己養蜂釀的蜜,自己采回菜地裏生產的水果和新鮮蔬菜,自製的火腿、熏雞和醃肉,也總是應有盡有。那裏的人們為什麼不去想這些辦法,為什麼不付出辛勞去耕作,保證家人和孩子吃飽喝足呢?當然,在諾爾曼來說,他還不明白災害的嚴重性,還不知道改變落後的農業生產是那樣的困難,因為他沒有見過那樣的災害,他在自家農場看到的隻是有點害蟲罷了。

收音機裏提到墨西哥和印度的小麥如何枯黃,如何長得隻有二三十厘米高,麥穗小得可憐。對於對麥田有著濃厚興趣的小諾爾曼來說,更是感觸頗深。他們不會播種嗎?他們不會施肥嗎?他們不去鋤草嗎?自己家裏的麥子,雖然長勢一年不如一年,但總是綠油油、黃燦燦的,足有一米多高,麥穗足有10多厘米長。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他們的小麥能長得像自家的這樣,恐怕就不會挨餓了吧!在小諾爾曼的思想裏隱隱約約地產生了一種讓小麥增產、讓人們都吃飽肚子的想法。祖父的話又響在耳邊:你希望將來自己的肚子能吃得飽一些,吃得好一點,那麼現在,你就應該讓自己的腦袋多裝一些知識。是啊!自己還有好多問題都不明白啊!想著想著,這才慢慢睡去。

十分關心孫子的祖父,以他那敏銳的眼光,發現最近小諾爾曼的行為有了一些變化。原來愛說愛笑、伶俐活潑的諾爾曼,變得有些寡言少語,常常望著麥田發愣。有時還獨自走到麥田中間去,撥開泥土,看麥苗的根,雙手撫摸著綠葉和麥穗,兩眼發直,神不守舍。祖父看在眼裏,心中納悶,就和藹地問:“諾姆,孩子,你有什麼心事嗎?對爺爺說說看,或許爺爺能夠幫助你?”小諾爾曼這才把自己的一大堆想法告訴了爺爺。老納爾斯心裏這才踏實了。祖父愛撫地對孫子說:“是這樣,那很好,多思考吧!這些問題我現在也弄不明白,你長大了,要是能弄明白可就太好了!”

在小諾爾曼周圍的許多事物同樣也激起他的好奇心,再加上他善於思考問題,總喜歡尋根究底,因此,他經常不時地向祖父和父親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樹長得直而且高,另一些樹卻長得彎而且粗呢?果樹人們總是精心蒔弄卻還是有災害,山林裏的樹沒有人管,怎麼總是長得又高又大呢?黃瓜每天都要澆水,它怎麼不怕水澇呢?土豆種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雨水少也能長出大個的非常好的土豆來,這是為什麼呢?那個叫著的雀兒是什麼鳥?為什麼螞蟻會爬樹?長在樹上的那些木耳和蘑菇靠什麼生長呢?它為什麼會長得那樣快?河邊的水稗草經常泡在水裏,它為什麼不死去呢?而玉米和大豆泡了三五天就枯黃了呢……植物、動物、昆蟲、鳥類、山林、河流,都引起了他的興趣,它們都是小諾爾曼迫切希望了解的對象。

夏末,正是燕麥和小麥成熟的時候,麥田一片金黃。一天,小諾爾曼同父親一起到地裏去察看小麥的長勢,察看麥穗成熟的程度,以決定在什麼時候收割最適合。他們在麥田裏走來走去,有時蹲下身來捏下麥穗,在手掌中揉搓一下,吹掉麥殼,把麥粒放在嘴裏,咬一下,看它還有多少水分。轉了一圈,諾爾曼發現父親的眼睛裏,充滿了失望的神色。因為,有些田塊的麥子長得很好,麥粒又圓又大,已經成熟了。而與它相鄰的田塊,麥子長得卻很糟,有些葉子隱隱泛青,麥粒又小又癟,水分也很大,恐怕再長半個月也不能成熟。兩塊地播的是同樣的種子,施用同樣的廄肥,一樣地精心蒔弄,土質看起來也是一樣的油汪汪發黑,但結果卻不一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