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講(3 / 3)

艾文禮: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精華,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先進思想武器。當前,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是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必然要求。

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有助於我們製定科學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製定任何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以當前的社會存在為基礎,不能脫離現實;反過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因為客觀反映了當今社會存在,也才能成功地指導社會實踐。因此,我們製定政策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提好高騖遠的目標,不做脫離實際的決策,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意願,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探索規律,在此基礎上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本部門實際結合起來,提出符合實際的改革發展思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麵深化改革作出的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當前的社會存在出發製定出來的。它的科學性來自於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有機統一,思想和實踐的有機統一,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有機統一。

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曆史唯物主義提出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指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根本動力。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原有的生產關係與新的先進的生產力相適應,社會生產關係隨之改變,並由此引起社會體製機製、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的變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堅持曆史唯物主義,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係,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築。《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國全麵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在理論和實踐上有許多重大突破,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的一部生動教材。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要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正確推進改革,準確推進改革,有序推進改革,協調推進改革,處理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係,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同時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

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有助於我們準確把握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曆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社會生產方式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毛澤東同誌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中國共產黨建黨90多年來所做的一切奮鬥就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當今世界,各種力量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生產力有了較快發展,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總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以經濟體製改革率先破題的中國改革,必將以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動全麵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經濟體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必須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的牽引作用,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為其他領域改革提供強大動力,創造更好條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在全麵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實現物質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麵發展的統一。

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有助於我們依靠人民力量推進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曆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活動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黨的群眾路線,正是基於這條基本原理,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是堅持曆史唯物主義,堅持我們黨的宗旨和綱領。建黨90多年的曆史告訴我們,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隻有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的血肉聯係,我們才能站穩腳跟,不斷取得事業的勝利。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全麵推進我們的改革事業,必須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利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製度、法治和觀念上,著力解決好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學好用好曆史唯物主義,有助於我們反對曆史唯心主義、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曆史唯物主義的創立,不僅搗毀了唯心主義的最後一個避難所,為哲學的發展開辟出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更重要的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看待社會曆史現象的哲學思維方法。但是曆史唯物主義和曆史唯心主義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當前,一些人的頭腦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思想認識問題,有的公開反對和攻擊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及其指導作用,宣揚曆史唯心主義的觀點和主張;有的以“發現曆史真相”為名,醜化人民革命的曆史,詆毀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成就;有的以所謂“學術創新”為借口,用曆史唯心主義的方法顛覆曆史唯物主義得出的正確結論;有的全盤接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哲學理論,追求所謂的“價值判斷中立”和“普世價值”;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幹擾了改革開放事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迫切需要我們運用曆史唯物主義進行分析和批判。我國有13億人口,麵對十分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要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必須有正確的哲學理論作支撐,必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用曆史唯物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彙聚正能量。

(摘自《光明日報》2013年12月28日)

重點難點精講精學

u曆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在全麵深化改革新時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首先,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麵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曆史唯物主義,特別是關於生產力在社會曆史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創中具有決定性意義。曆史唯物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基於曆史唯物主義生產力觀點,根據我國改革初期的客觀實際,我們黨得出以下重要論斷:在初級階段建設社會主義,首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樣的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實行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取向的改革開放。這些論斷,使我們黨在理論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實踐上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核心,是對生產力在社會曆史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根本地位和決定作用的正確認識。

其次,現如今全麵深化改革,把改革推向一個新高度有許多途徑,但首先要在曆史唯物主義層麵進行思考,在分析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狀況的基礎上加以把握。我們實行“改革”從根本上主要是解決發展與穩定兩個層麵的問題。一個社會能否健康有序發展,從根本上取決於是否具有良好的動力機製和平衡機製。總體講,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機製和平衡機製能有效發揮作用,且相互配合。然而,這兩種機製也存在一定問題。其深層原因,在於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存在一些不完全適應的方麵。這需要借助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來理解。因此,必須通過改革,解決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

最後,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一個最大成果,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下簡稱“中國道路”)。中國道路是否合理,關鍵要看是否堅持遵循曆史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統一。首先,中國道路符合曆史發展規律與我國發展的實踐邏輯,體現著“中國特色”。其次,中國道路也體現中國人民的主體地位、主體需求和價值追求,體現注重民生、民富、民主的民本精神,是中國人民主動選擇的道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實踐證明,中國道路是促進中國發展並取得輝煌成就的正確道路,其正確性與合理性源於它堅持遵循曆史發展規律和人民主體地位相統一的方法。因而,我們應堅定對中國道路的自信,並在發展進程中進一步完善這一道路。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新發展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著眼新的時代特點,對全黨堅持和發揚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突出強調,發展了新的曆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拓展了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內容。首先,在權力的來源上,習主席指出:“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領導幹部使用權力,使用得對不對,使用得好不好,要接受黨和人民監督。”這個觀點把十三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向前推進了一步,強調了人民賦予的權力,人民就應該對權力進行監督。其次,在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上,習主席提出:“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闡明了執政條件下黨和群眾的關係既有一致的一麵,也有不相一致甚至矛盾的一麵,深化了新形勢下黨群關係的認識,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再次,在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習主席強調:要“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要“多去一些困難多的地方、問題多的地方調查研究”,等等,對怎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增添了新的內涵。

科學規定了黨的領導和工作中必須堅持的根本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實行正確領導的根本方法。習主席的論述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主要是:首先,要解決好“來”的問題。群眾的意見不會主動地進入到領導者的頭腦中,需要領導者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掌握鮮活真實的情況。其次,要解決好“化”的問題。就是把群眾分散的意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形成真理性的認識,做出科學的決策。第三,要解決好“去”的問題。就是把黨的決策轉化為群眾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落實。還有,要解決好“變”的問題。就是爭取群眾對黨的正確主張的支持和理解,並變為自覺行動。這樣,就形成了以實踐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形成了一個由群眾到領導、再由領導到群眾的良性循環係統。

怎樣在實踐中發展、創新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學習、宣傳、實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來不得膚淺浮躁,來不得一勞永逸。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處於重大而深刻的變革時期,認真學習,在全社會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應當成為每個共產黨人高度自覺的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認真學習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是共產黨人的行動指南。隻有熟悉並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觀點和精髓,才能認清社會發展的必然,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工作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不僅要從書本上學習,更要向實踐學習。要積極投身於廣大人民群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去,親身體驗自然、物質、社會實踐的客觀實在性及其規律性,親身感受人民群眾作為曆史創造者的偉大力量;並從多姿多彩的社會實踐和人民群眾那裏汲取力量,充實精神,開闊眼界,增長才幹,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水平。

積極宣傳唯物論

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教育人民,是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教育人民,是一項艱苦細致而又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應當緊密聯係人民群眾思想的實際,努力增強針對性,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和普及唯物主義,通過生動活潑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來促進群眾思想覺悟的提高。堅持重在建設,以科學知識開啟心智,以科學思想武裝頭腦,以科學方法開展工作;善於發現和肯定人民群眾自發的樸素的唯物主義,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科學的唯物主義的提高和升華,把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崇高熱情和偉大力量引導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

身體力行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要求主觀與客觀相一致,認識與實踐相統一。共產黨人不僅應當把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作為自己的認識武器,而且應當成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忠實而積極的實踐者。

身體力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定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真正做人民的公仆;必須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努力加強自我修養,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必須發揚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必須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刻警惕思想庸俗化,自覺抵製“糖衣炮彈”和金錢美色等各種沒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必須自覺地抵製各種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既防止私欲膨脹又防止陷入愚昧迷信,既防止主觀主義又防止意誌衰退,既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又防止事務主義。

創新發展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指引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才能具有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當今時代,科學在飛速發展,人類對客觀世界及其活動規律的認識與了解在不斷加深,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也在進一步深化。這就決定了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根本指針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必須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實踐的深化,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而科學的發展和實踐的深化,也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豐厚而堅實的基礎。根據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結合我們正在從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是曆史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職責。(任理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