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軟實力,一要建強價值觀念,二要建強中華文化。價值觀念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價值觀念在文化中起中軸作用,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鑄造出強大的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並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這個根基動搖了,我們民族的獨特標識就沒有了,我們的民族精神也堅持不住了。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精神相融合,增強中華文化的創造力和感召力,增強中華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總之,國家實力中有文化,文化中有國家實力;離開文化軟實力談不上國家實力,離開國家實力也沒有文化軟實力,這個辯證法我們要牢牢記住。(《黨建》2014年第4期)
重點難點精講精學
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個先行命題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將成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文化工作的目標與方向。當代中國社會是在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這三種文化傳承融合中延續的。總的來說,馬克思主義文化是統領,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起著極其重要的補充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麵臨著如何傳承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文化以及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的創造性轉換的問題。基於此,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先行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文化內涵如何限定。目前,對文化的定義有近一百種。在眾多的定義中,找到一個真正適合我國的文化內涵,是擺在麵前的一個尚需解決的問題。首先,傳統文化因素的傳承在其中是不可少的,但關鍵是哪些傳統因素適合現在。其次,該怎樣融合西方文化。我們反對那種動輒把西方文化簡單拿來的做法,這會在不經意間抹殺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地位,導致自身文化被矮化,外來文化卻又不能完全接納,從而使整個民族處於沒有文化根基的狀態。因此,討論文化問題必須在一個限定的範圍和前提下,即在內涵的界定前提下來討論,並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當下中國文化的內涵限定應該是:在傳統基礎上的、以馬克思主義文化為導向的文化價值定位。其內在價值標準應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觀為基礎,生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文化生存樣式。而這樣的結合和轉換,是有其深層價值基礎的,那就是基於人的全麵自由發展為前提的對人的關懷。
第二,文化創新的基礎是什麼。“創新”一詞是積極的,但是一味泛化創新,就容易離開其本意。創新一定是在堅守的基礎上達到的。創新不是憑空呼喊的,而必須是有根據、有來源的創新。文化的積澱需要時間,文化硬件可以建設,但文化的精髓不是建設出來的,而需要在長期積累中形成。在今天價值觀念受到挑戰的時期,文化似乎成了靶子,許多問題追本溯源往往會被歸結為文化的問題。其實,從總體上看,這有點牽強附會,把許多複雜問題簡化為文化問題,缺乏學術求真精神。文化不能像經濟那樣,可以直接去感受並立即出成效。文化貴在堅持,在堅持中積累,這就需要時間。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當“合力”出現時才有創新的可能。馬克思主義文化的創新也一樣。如果文化積累還不夠充分時過分強調創新,就很可能缺乏前提,讓人難以信服。就文化創新而言,弄清楚應該堅持什麼、積累什麼,才有創新的可能。
第三,文化發展與文化產業是何關係。一個國家如果文化發展成果不足,文化實力不夠,即使有著豐富的物質文明,在國際社會也不會受重視。這是因為,文化體現出國民的素質和民族的凝聚力。當然,文化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通過幾項文化產業項目就能達到目標的。畢竟,體現為GDP的文化產業數字,不能全麵說明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
文化發展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後盾,文化產業發展靠文化的發展支撐。而現在,做得如火如荼的文化產業似乎“買辦”的色彩更濃,例如,有些地方樂於把別人的東西引進來賣出去,掙點小錢,而沒有深入思考這些文化對我們發展自身文化有何借鑒和啟示。更不用說,是否會好好考慮自身文化發展的出路。對此,應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製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堅實的精神基礎。
為什麼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政方針和目標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指明了我國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
第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以黨的十八大為標誌,我國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隻有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才能凝聚起全社會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如期實現。
第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必然要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還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都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步伐,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樣,隻有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才能更好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第三,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隻有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才能進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
如何紮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我國文化體製改革真正走上科學道路是從黨的十六大開始的,從十六大前適應性的改革、應對性的改革,轉變為實質性的改革,這是很了不起的一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起點。十八大之後,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依然是深化改革。因為文化體製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製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亟待破除,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力亟待進一步發揮,文化創造力和傳播力亟待提高。文化戰線一定要按照十八大“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要求,進一步攻堅克難,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優勢,加快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第一,鑄造文化之魂,讓中國人在精神上立起來。要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貫徹到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創造、選擇、提倡、傳播引導社會風尚和照亮人們心靈的先進文化,大力傳承愛國主義和改革開放精神,積極推介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傳播真理和科學技術的優秀作品,為全麵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文化科學素質服務。要把有利於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科學、文藝方麵的好作品傳播放在首位,用文化品位高、內容質量好和正確導向強的優秀文化作品,教育人民、促進發展,鑄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魂。
第二,深化文化體製機製改革,激發創新活力。要加快完成轉企改製,使各類市場主體到位;加快落實“三改一加強”,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打造文化領域的“航空母艦”和戰略投資者,培育市場主導力量。加快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培育公共服務的主體和建設公共服務體係。加快完善市場體係、培育各類要素市場,加速版權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繼續深化管理體製改革,在做好宏觀調控、依法行政的基礎上,積極為改革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中介組織自主運行,發揮市場主體和服務主體的作用。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形成有利於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的文化體製和機製。
第三,促進產業跨越發展,壯大文化硬實力。文化除了精神、內容以外,是以物質形態出現的,也需要硬實力。生產、流通、消費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過去我們這點是缺位的,所以越做越弱。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為文化之魂的傳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載體。要大力實施文化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提升產業基地、產業園區、產業帶的聚集能力和開發能力,發展以數字文化為主體的新媒體新業態,提升文化產品內容質量、市場覆蓋麵和傳播能力,改造流通企業和市場網絡,加快開拓農村和國際兩個市場,提高新聞出版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整體增強文化產業的創造力和競爭能力。以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提供高效平台和有力保障。
第四,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文化民生。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快文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將全民閱讀同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結合起來,不斷采取新形式深入下去;推動以“東風工程”為重點的少數民族文字出版工程落到實處,努力惠及更多的民族兄弟;支持欠發達地區文化基礎建設,繼續做好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工作,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第五,改造新聞、文化傳播體係,提升文化傳播能力。要加快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播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文化傳播體係,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稱的文化傳播能力。要加快高新技術主導的新媒體、新平台、新載體的研發和使用,鞏固提高新聞、文化傳播的傳統載體和發行方式,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傳播平台建設,應用新技術、新媒體傳播先進文化。要積極實施對外傳播品牌工程,拓展對外傳播渠道,培育對外傳播知名企業,深入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
第六,改進文化管理方式,維護文化安全。要以法規為依據、以“掃黃打非”為切入點,加大管理力度,嚴厲打擊非法出版和非法傳播,打擊嚴重侵權盜版行為,防範敵對勢力滲透,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和保護版權創造能力。要創新文化管理的體製、機製和方式,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文化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新格局。要理順行政管理體製,轉變職能、管辦分離,切實發揮好黨委、行政、市場各自管理的職能,依法維護公民利益、市場秩序和國家文化安全。(柳斌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