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國賢: 傳承和創新澳門美食文化(2 / 2)

對廚藝的不斷追求是關國賢先生不變的目標,他深知一名成功的廚師不是僅僅待在廚房裏就能做出美味的佳肴,迎合眾口難調的食客,因此他常常到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廚藝的交流活動,以此增長見聞,提升廚藝。他說:“在這裏有很多行政總廚,我很高興和他們一起成長,也常常和同仁們一起到東南亞一帶,到內地的北京、上海、青島、廣州、中山等地學習交流。”

工作中的關國賢先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管理上,他對有經驗和沒經驗的廚師進行分開管理,了解每個廚師的喜愛興趣,如果對餐飲業產生濃厚興趣的人,他會加倍精力培訓他們。對比今昔,關國賢先生感歎:“有學識,肯鑽研,衛生高要求是當廚師的基本要求,比起20年前現在對廚師的要求並沒有以前的高,從前學廚要求十分嚴格,各方麵各環節都要學都要懂,很辛苦的,而現在廚師分工明細,學習起來輕鬆多了。”

他認為現在學廚師各方麵的條件比以前好,但年輕人卻沒有前輩的刻苦和用心,現時的澳門餐飲業比不上香港豐富,外國人在本土做餐飲的人也占多數。“澳門本地餐飲業廚師短缺,聘請了許多外地人,有內地也有外國的廚師,各占三分之一。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多培養一些青年接班人。”他如是說。

作為澳門本地的一名廚師,對本土從事餐飲業人員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關國賢先生頗為擔憂。他稱,澳門的青年人都不太喜歡做這一行,緣於工作時間長,薪水不高,比較辛苦,他一直希望充分利用澳門本土的特色和優點,讓澳門的美食文化在年輕一代不斷傳承和創新。有了這種心願,工作之餘,他也廣收門徒,希望把自已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傳授給學徒。

關國賢先生笑著說:“學習要靠自覺,態度要認真用心,隻要他們好學,我都如教育自己的子女一般去教導他們,現在的學習做廚師時間也不長,在待遇上也有所提高了。”

談及中西餐的異同,他娓娓道來:“中西餐都各有特色,各有精粹,西餐注重編菜式,整個工序都要按要求去做,同時要有結合自己的理念去搭配,在製作和搭配的過程中要自己去領悟滲透。我們中國人不是很接受西餐,港澳台和內地對西餐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要根據顧客的口味和喜愛加以改良創新。”

葡萄牙統治澳門多年,在餐飲方麵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記。關國賢先生介紹:“澳門式葡國菜是兼收並蓄了葡國、印度、馬來西亞及中國粵菜的烹飪技術,對原來的葡國菜經過改良,取長補短,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菜式。如非洲雞、果亞雞及辣大蝦等都是葡國從非洲、印度學會使用香料後烹調製成的。以前我製作的一道特色菜就是辣大蝦,其製作和烹飪方法都收集在1999年以前出版的雜誌上。”

他在廚藝上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加以創新改良,也常到各地交流參加比賽,在廚藝、廚德、廚政各方麵都贏得盛譽。他認為當好一名廚師,勤奮和恒心是基本要求,但領悟滲透能力和創新精神更為重要,同時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用最好的材料做最好的菜式給客人就是我一向的經營理念,客人吃得開心、放心、稱心就是我最大的滿足感。”他笑著說。

閑暇之時,關國賢先生最大的愛好是鑽研餐飲廚藝方麵的知識,最大的願望是培養迎合時代要求的新人,讓澳門的美食餐飲業走得更遠更闊。我們也相信,澳門這個魅力之都在經濟文化、餐飲娛樂等業界的資深前輩領航下,必將穩定繁榮地向前發展、邁進。(杜懿玲 張素娟)

【人物簡介】

關國賢先生,澳門人。1978年進入澳門餐飲業,先後在濠璟酒店等多家五星級大酒店擔任廚師要職。現為澳門凱旋門新世界酒店西餐廳的行政副總廚,踏足業界三十多年,是澳門餐飲界的資深名廚,在餐飲美食文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獨特的理念,享有較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