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感冒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冬春季節。新生兒感冒大多是與其接觸的人傳染給新生兒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兒的抵抗力差,免疫係統尚未發育成熟,患了感冒的媽媽、爸爸或其他人不經意間就會把感冒傳給新生兒。
治療:新生兒一旦患上感冒就馬上帶去看醫生,讓醫生進行診斷,以便得出感冒原因,對症下藥。如果是病毒性感冒,需要對新生兒好好照顧,減輕症狀,一般過上7~10天就好了;若是細菌引起的,醫生會開出一些抗生素,保證按時按劑量吃藥就可以了。如果患兒伴有發燒症狀,一定要根據醫囑吃藥,萬不可擅自做主。患兒如果鼻塞,吃奶困難,可讓醫生開一點鹽水滴鼻液,在患兒吃奶前15分鍾滴鼻,幾分鍾後可以用吸鼻器將鼻腔中的鹽水和黏液吸出,滴鼻劑一定要遵循醫囑正確使用。
護理:應讓患兒多休息,盡量不帶患兒外出,減少與外界接觸,保證空氣清新。若是經過治療和護理患兒病情好轉,要盡量少去醫院,避免交叉感染。如果病情不見好轉,甚至加重,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新生兒發燒
由於此時的患兒身體條件跟小孩和成人不同,所以,對新生兒發燒要特別注意和照顧。一般來說,正常新生兒的肛溫在36.2~37.8℃,腋下溫度在36~37℃,當新生兒的體溫超過這個範圍時那就是發燒了。新生兒發燒的一個原因是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導致的發熱,比如,脫水熱。新生兒出現發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免疫係統不成熟導致感染,一般還會伴有全身的表現,比如,精神差、食欲差、腹瀉、嗆奶,甚至抽風等。由於新生兒免疫能力差,所以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發燒的狀況,應立即去醫院進行治療。
治療:如果新生兒是脫水熱,需要對新生兒進行必要的液體補充,喂溫開水或5%~10%的葡萄糖液,一般每次10~30毫升為宜,每2小時1次。此外,還要適當降低環境溫度或鬆開包裹,這樣新生兒發燒會很快消退。如果新生兒是由於感染引起的發燒,那就需要盡早去醫院診治,一般約需2~3天,病況穩定即可出院。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燒,比如新生兒泌尿道感染,敗血症或腦膜炎,需要根據醫生要求住院觀察。
預防:避免出現過度保暖而造成的新生兒發燒,保持室內中性溫度適宜。成人的中性溫度是25~30℃,對新生兒裸體、無風的環境下,中性溫度要稍高於成人。此外,及時給寶寶喂開水,避免寶寶出現脫水熱。
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因吃母乳引發的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少數新生兒在經過母乳喂養後,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的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如果對新生兒繼續哺乳,黃疸在持續高水平狀態後會有緩慢下降,如果停止喂養母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母乳性黃疸對新生的健康影響不大,並無發燒和食欲不良症狀。如果能夠及時停止喂母乳,黃疸大約在3天左右就會減弱,6~10天內就會消失。母乳性黃疸,不會對新生兒神經係統造成傷害。
新生兒出現母乳性黃疸也無須驚慌,可暫時停止母乳,改用配方奶暫時替代,等到黃疸狀況好轉後,方可繼續用母乳喂養。同時也要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防止感染;對於病情嚴重的,要根據醫囑輔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新生兒的大便次數,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窒息
新生兒窒息指的是胎兒娩出後的一分鍾,隻有心跳,沒有呼吸或者是處於無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這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生兒出生後最緊急的情況,隻有積極搶救和正確處理,才能避免新生兒死亡以及預防遠期後遺症。
新生兒窒息主要症狀有:新生兒麵部與全身皮膚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口唇呈暗紫;呼吸無規律或者無呼吸或微弱呼吸;或者心跳不規則,心率小於80次/分鍾,較弱等。
治療:分娩前做好新生兒複蘇準備是必要的,還要及時急救,動作要迅速,準確,輕巧,避免讓新生兒發生損傷。醫生會根據新生兒的具體窒息情況進行必要的治療。
護理:一定要注意新生兒的保暖、供氧,喂養不宜過早,喂養時保證患兒頭高腳低位,少量多次,還要及時觀察患兒的麵色、呼吸及精神狀態,以及患兒大小便,嘔吐的量、顏色及次數等情況,準確記錄,以便診治需要。此外,母親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保證乳汁充分分泌,以助母乳喂養。
預防:準媽媽最好定期產前檢查,特別是孕晚期。分娩前6小時不可使用對呼吸有抑製作用的藥物,比如嗎啡。
嘔吐的護理與治療
由於新生兒多胃容量小,發育差,所以,新生兒呈水平位時(比如,給新生兒換尿布),很容易發生嘔吐,此外,不正確的喂養方式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重要原因,比如吃奶過急或者過慢,或者在孩子大聲啼哭以後立即喂奶,導致空氣進入胃內,胃部脹滿,當空氣從胃中溢出時,奶被從胃中帶出,引起嘔吐。新生兒嘔吐時,嘔吐物常從口鼻同時噴出,所以,很容易引起窒息,不及時處理甚至會死亡。
治療:若是偶有嘔吐,新生兒精神食欲良好,一般為正常現象。頻繁嘔吐,噴射性嘔吐,伴有發熱以及精神差等情況,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治療,檢查的重要內容就是看是否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嘔吐,比如,化膿性腦膜炎有一個症狀就是噴射性嘔吐。新生兒若是嘔吐情況嚴重,每天都吐2次以上,嚴重者吃完奶就吐,那就需要對寶寶進行全麵檢查,如消化道、食道、腸道檢查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治療。
護理:保證正確的喂奶姿勢;寶寶大哭後,不宜急著讓孩子吃奶;一次不宜讓孩子吃太多奶;吃完奶後不宜讓寶寶立即睡覺。容易嘔吐的新生兒睡覺時最好頭部稍抬起,最好是右側臥位。
腹瀉
新生兒腹瀉又稱為新生兒消化不良以及新生兒腸炎,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新生兒腹瀉較輕的症狀一般為大便每天可10次以下,呈黃綠色,帶少量黏液,有酸臭,蛋花湯樣或薄糊狀,患兒有脫水症狀,但不明顯。嚴重新生兒腹瀉大多是由腸道內感染引起的,大便每天多達10~20次甚至更多,大便呈黃綠色水樣,帶黏液、伴嘔吐及發燒、脫水症狀明顯,麵呈灰色,哭聲低弱,精神不振,體重銳減,尿少等。
治療:一旦發現新生兒腹瀉,最好的辦法是送醫院診治。同時,還應控製新生兒的飲食,適當減少喂奶次數和量,保證新生兒消化道得到充足的休息,這樣有利於恢複正常的消化功能;還要喝適量的糖水和鹽水,以補充新生兒因腹瀉而失去的水分和鹽分。此外,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等,必要時根據醫囑服用止瀉藥物。
預防:主要是新生兒的進食衛生以及用具清潔;父母在接觸新生兒前要做到洗手;母親喂奶前,最好用溫水洗淨乳房;鼓勵母乳喂養,母乳中所含的抗體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腹瀉。新生兒腹瀉時,尿布要洗淨後煮沸消毒,注意新生兒的臀部衛生等。
新生兒便秘
便秘指的是糞便在結腸內積聚時間過長,水分喪失,導致糞便過於幹燥,引起排便困難,一旦兩天以上仍未排便,可斷定是便秘了。新生兒便秘的原因多是因為食物中所含的纖維少,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缺少母乳喂養,以及受到精神刺激引起的短時間便秘等。長期便秘會引起肛裂、便後滴鮮血、肛周疼痛等。特別是新生兒,一旦便後疼痛,就會抵製排便,隻能加重便秘。
治療:媽媽不妨每天給寶寶添喂點米湯,米湯中不要含有飯粒。幫助寶寶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母乳喂養,避免長期喝配方奶。用石蠟油、開塞露、小的肥皂條等通便,同時訓練寶寶排便習慣(此法僅限便秘嚴重時使用,需由醫生指導)。使用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需有醫生的指導)。
護理:媽媽可以適當為寶寶進行腹部按摩,促使大便下行排出;或者適當地按摩寶寶肛門口,促使寶寶引起生理反射,促進排便;幫助寶寶適當活動,促進大便下移,進而排便。
急性腸套疊
新生兒腸套疊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是體內某段腸管進入鄰近腸管內造成的腸梗阻。新生兒腸套疊在我國發病率很高,多見於1歲以內嬰兒。其中,以春末夏初發病率較高。病因無具體的科學定論。主要有新生兒陣發性哭鬧不安、嘔吐、果醬樣血便、腹部觸及臘腸樣包塊等典型症狀。
治療:對早期患兒可用灌腸療法治療,一般采用空氣或鋇劑灌腸。晚期患兒多采用手術療法。一旦發現新生兒具有腸套疊症狀,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預防:主要采取防止食物改變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腸道功能紊亂的方法。寶寶改變食物或添加食物時,應有一定過渡,讓寶寶腸道有適應過程,這樣可降低急性腸套疊發生率。積極預防感冒,可防止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累及回盲部引發急性腸套疊。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主要症狀為黃疸,血清膽紅素增高,肝脾腫大以及肝功能不正常等,尿呈深黃色,大便紅或白,患兒營養不良,常有腹瀉。本病直接影響新生兒的肝功能,易導致佝僂病,嚴重者甚至引起凝血機製障礙導致出血死亡,如顱內出血。該病多見於新生兒以及1歲內嬰兒。
治療:最好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治療的同時,還要加強新生兒的營養,補充維生素、鈣、鐵等,每日服用三次碳酸鈉0.05克,促進患兒的脂肪消化。此外,還要保證房間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由於該病病程較長,所以,護理上一定要有耐心。
預防:一旦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加重或時間延長,應盡快到醫院治療。若發現新生兒臍炎、肺炎、腹瀉等疾病,應及時徹底治療。出生後大便應由深綠轉黃,若變為灰黃漸至白色,需盡快去醫院治療。
皮膚青紫
新生兒在剛出生後,口唇、手掌、足趾及甲床等處易見青紫,這是正常現象,幾分鍾後血液循環正常,新生兒的口唇和甲床就會變成粉紅色。但是,有的新生兒的皮膚依然會呈青紫色,這與周圍環境是否溫暖有很大關係,經過保溫後這一情況會有所好轉。此外,新生兒在用力哭泣的時候也會出現青紫,但是在停止哭泣後青紫會立即消失,這些皮膚青紫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而病理性的皮膚青紫是不容忽視的。病理性皮膚青紫可能是由於肺部疾病導致換氣不足引起,或者是先天性心髒病導致的,一些中樞神經係統損傷及某些血液病也會導致皮膚青紫。此外,腸源性青紫症也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這與新生兒的母親食入過多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有關。
治療:如果新生兒皮膚青紫長時間不退,可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確保新生兒身體健康。此外,哺乳母親也不宜吃含亞硝酸鹽過多的食物,比如,不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及隔夜的飯菜等。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新生兒也不例外。一旦護理不當,新生兒抓破,容易造成皮膚感染和糜爛。新生兒皮膚發育不完善,夏天會出很多汗,一旦出現排泄不暢的情況,汗液對汗腺口不斷刺激,如果不注意清潔衛生,很容易造成汗腺口發炎,出現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