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奧利弗是愛費雯·麗的,但卻並不同於費雯·麗愛他。費雯·麗對奧利弗的愛是建立在一種極端崇拜的基礎之上的,她崇拜著奧利弗的一切,渴望著完美的愛情與絕對的平等,她總擔心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就會配不上丈夫,於是一心追趕甚至想要超越奧利弗,以鞏固自己奧利弗夫人的地位;而奧利弗卻始終不欣賞費雯·麗有別於一般演員的個人表演風格與方式,不願妥協於費雯·麗的野心還有努力。他們就這麼杠上了!長期下來,這種與愛人在思想上的巨大分歧給費雯·麗的精神和心理都造成了極度的困擾與憂慮,為了獲得拉瑞的認同,她極力使自己的表演方式向著奧利弗所推崇的“體驗主義”方向靠攏,最終卻迷失在了黑暗裏。
麵對費雯·麗在情緒上的逐漸失控與精神上的頻臨崩潰,奧利弗開始害怕,開始難以接受,最終他選擇了離開,離開了這個世界上最愛他的女人,他背叛了同這個女人曾經共同許下過的愛的誓言,任由她在無比的空虛與無限的思戀中孤獨無助地死去……
然而,我始終相信,奧利弗對費雯·麗一直都還是心懷愧疚的,他晚年時的種種表現也應是發自真心而非惺惺作態。隻可惜除了內疚,他卻也無能為力,因為他實在是一個太怯懦也太不堪重負的人了,在麵對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時,他遠不如費雯那樣堅強而有勇氣,他隻會活在戲劇裏,卻不懂得如何處理人生以及解決現實問題,他不知所措,他承擔不起,於是他隻好選擇逃避也隻能選擇逃避。
我真的不想再去責備奧利弗,因為,他也有他的可憐,他的可悲……
還記得《漢密爾頓夫人》嗎?那部讓丘吉爾喜愛到看了80多遍的電影、那部奧利弗與費雯·麗才剛剛新婚便夫妻檔出演愛侶的電影、那部隨處可見二人彼此真情流露的電影、那部既充滿了甜蜜的記憶又見證了他們的愛情的電影,那部他們第三次合作卻也是最後一次合作的電影……片中,奧利弗精彩塑造的納爾遜與費雯·麗出色演繹的Ema盡情熱戀著,但卻不容於世俗的規條,於是英國人對於他們這位曾經擊敗過拿破侖的民族勇士給出了這樣一句評價:“納爾遜是英格蘭的英雄,但再偉大的英雄也會有弱點……”我想將同樣的話贈予奧利弗以及那些因費雯之故而仍舊苛責他的人:勞倫斯·奧利弗絕對是個偉大的演員,可再偉大的演員也會有不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郝思嘉那樣擁有足夠的自信去麵對生活中遭遇到的所有巨變與不幸,而勞倫斯·奧利弗也不是納爾遜,人都會有自己的弱點,但真正偉大的人決不會因為他的弱點而被否認掉他的偉大!
這一點,費雯·麗很清楚:“如果有來生,我仍要做兩件事,做一個優秀的演員,嫁給勞倫斯·奧利弗。”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1967年的一個夜晚,已與奧利弗離婚近7年的費雯·麗於家中寂寞地離開了人世,當時在她床頭擺放著的仍舊是奧麗弗的照片!
我想,她是真的沒有怪他!
1989年,勞倫斯·奧利弗在倫敦寓所溘然辭逝,他是在睡夢中不知不覺離開的,一個人,安然的,應該也是沒有一絲痛苦的!
我想,他會記得,這一生,曾有一個女人用生命去愛過他!他或許欠了她,卻注定無法償還!
消逝的,不見了,但昨日永留!
請容我借用曾經看到過的一句對奧利弗極其精彩的評價來結束此篇吧:“勞倫斯·奧利弗仿佛倫敦上空永難消散的霧氣,舞台上油彩之下的朦朧中,隱藏著世人永難猜透的孤寂心靈。”
【責編/九月】
(請作者見刊後與本刊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