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尊敬的王母娘娘,我已經有一百年沒有見過我的郎君,能不能放我下入凡間,體會生老病死,嚐盡萬般苦厄。”織女還和當年一樣的美,歲月不會在她的臉上留下任何痕跡。
西王母是眾仙女之首領,像人,形狀威猛,掌管災難瘟疫和刑法,平常都是一副陰氣沉沉的表情。王母有件寶物,吃了能長生不老的蟠桃,此桃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吃了可以增長壽命。王母娘娘每逢蟠桃成熟時,都會召集群仙,大開壽宴,稱為瑤池集慶。
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是著名的民間故事,幾乎是人盡皆知,他主要講述了牛郎是牛家莊的一個孤兒,依哥嫂過活。
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遊戲,在河裏洗澡,老牛勸牛郎去見,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隻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隻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麵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
其實牛郎與織女卻有此事,但在很多年以前,牛郎已經投胎轉世了,他不可能在七夕的時候去和織女相會,七夕的那天,他會準備一束鮮花,或一個小禮物與女友過節,在這生生世世的輪回裏,他早已不知道自己原來就是千百年來牛郎的後世,二十一世紀的唯物主義更是完全把一個人與生帶來的靈性,和後天的信仰磨滅的粉碎性骨折。
人和仙都有著時間,隻不過人一年的時間是仙的一天,織女不知是過了多少個的日日夜夜,她無時無刻不再想念著牛郎,和屬於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時間可以忘掉一切,織女也覺得是,隻不過她在天界過得並不快樂,以至於單調的隻能懷念過往。
正趕上王母娘娘開蟠桃宴會之際,哪有什麼功夫去管理織女,況且一個已經動了凡心的仙女,留在天宮也沒有什麼意思了,就特批閻王,讓織女也有與人類同樣有的案底,上麵記錄著前世是誰,這輩子又是誰,不同的是,仙女有著人類不該有的回憶。
這裏和幾千年的人間著實有些不同,燈火通明,男男女女上街都是毫不避諱的挽著手,街角處還有一些人大聲喧嘩叫賣著,最主要的是,看似喧鬧繁華,實際人與人之間感覺不到溫暖。
織女不止一次的往凡間探望過,她不明白所有的人都在倡導不要隨地丟垃圾,可路邊的塑料袋,易拉罐到處散放在地麵上,穿著橙色衣服的清潔工也好似習以為常,大概履行了不丟垃圾,哪有飯吃的規則。
空氣也令人不適應了起來,織女才來到這個世界兩天,腦門上就長了一個紅色的小疙瘩,盡管不是很雅觀,但還挺令她高興的,當仙女永駐青春的狀態就像是穿夠了綾羅綢緞,來一身麻衣反倒成了什麼珍奇貨。
閻王告訴她,她是天上的仙女,來到凡間必須有一個身份,那不然就成了孤兒,成了人間最可憐的透明者,又不能投胎成一個嬰兒,隻能在靈魂剝離肉體的那一刻上身,借一個外殼,同樣有了身份。
爸媽都是檢察官,織女叫鄧美麗,生來是個智障兒,靠保姆伺候,沒有智商,卻長得極其美麗,見過的人都為之不免歎息,鄧美麗今年二十六歲了,皮膚卻還和十八歲一樣白嫩,哭的時候,仿佛林黛玉似的梨花帶雨,笑的時候,又比糖還要甜,二十六歲的她也許就這樣一輩子癡癡呆呆的過著,卻戲劇性的出了一場車禍,醒來,鄧美麗就和以前完全有了不同。
“爸,媽。”鄧美麗神誌清醒,幹練的喊著親人,久經無數次人生悲劇現場的兩位檢察官父母本是早被女兒的病情折磨的痛不欲生了,看著女兒病情有好轉,甚是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