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競爭對手惡意推動下的危機公關初探(3 / 3)

此外,危機識別和判斷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準確和及時地判定出公關危機,就可能造成不能及時處理危機,延誤最佳戰機,或者誤判危機,浪費寶貴的資源。做到準確及時的危機判定,首先要持續進行輿情監測,包括報紙雜誌等紙質媒體、網絡媒體以及廣播電視媒體。經媒體報道,有關企業的負麵信息就走進公眾視野,成為公共事件。這時,負麵報道就有可能演化成企業的公關危機。公關部門要給予高度重視,對其性質和可能發生的危害做出迅速而又準確的判斷,並決定是否啟動相應預案。還有一類監測更加重要,那就是對企業與相關者之間的所有活動進行監測,例如:企業與內部員工的問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問題,企業與供貨商之間的問題等。當企業與相關者之間發生問題時,如果未被媒體報道,就不會成為公關危機,但是,一旦被媒體報道就可能會演化成公關危機。對於這類問題,企業的公關人員也要認真監測,判斷問題的性質,分析哪些可能演化成公關危機,並對有潛在演化成公關危機的事件進行早期處理,盡量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樣,監測的關口更加前移,企業處理起來也更為主動。

最後,專業團隊進行操作十分重要。危機公關的效果最終還是取決於團隊的執行力。危機公關是專業性相當強的工作,應由那些實踐經驗豐富、媒體關係良好的團隊進行具體操作執行。

(四)操作手法科學、注重溝通

大部分公關危機是可以控製的,控製的好與壞不僅取決於操作策略,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具體的操作手法。首先是響應時間的問題,5S理論提出了“速度第一原則”,但是筆者認為速度並不是第一位的,如果用“及時響應”的概念會更科學,因為很多情況下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有一個最佳的介入時間。當然,要有好的預案,“對錯”優於“快慢”,要先對後及時。特別是有競爭對手背後參與的情況下,對方也是公關高手,對相關規律掌握的十分清楚。因此,企業一定要走穩每一步棋。

對於一般危機公關而言,企業可以采取刪除負麵報道、專家聲明、公眾淡忘這樣的應對策略,但是有競爭對手參與的情況下,這種策略顯然不能發揮作用,對手會千方百計抓住不放。因此,企業的公關部門應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即通過“議程設置”引導輿論,契合讀者需求。農夫山泉對砒霜門危機的處理就十分經典。當然,這首先得益於企業自身確實沒有問題,按照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此次危機給公眾的印象就是農夫山泉競爭對手背後惡意推動的公關危機。農夫山泉在危機公關過程中表現得非常成熟,沒有被競爭對手牽著鼻子走,在媒體“議程設置”上取得主動權,農夫山泉沒有將焦點完全集中在“到底水有沒有問題”。因為這樣的話,就正好上了對手的當,對手知道公眾對於關乎自身健康的食品飲料問題一定是“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健康和性命冒險。在公布自身產品沒有任何問題的聲明後,農夫山泉可以說完全控製了媒體的“議程設置”,成功塑造了守法知名企業被競爭對手陷害的令人同情的形象。

做好危機溝通也很重要。如果不進行危機溝通,小危機可能釀成大危機。危機溝通包括四個方麵內容:一是內部溝通。危機發生時,企業內部不能有異常聲音出現。二是客戶溝通。企業應該向客戶坦誠危機真相。三是政府溝通。企業應在第一時間及時將危機真相、緣起、企業擬采取什麼措施消減危機等,用書麵報告形式呈報給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四是媒體與公眾溝通。

此外,公關部門要清醒地認識到,處理主要在於疏不在於堵,不能與消費者(或公眾)對立,公眾永遠是對的;更不能自說自話,要尋求第三方權威聲音。

本文分析了有競爭對手背後參與的公關危機的特點,回顧了危機公關處理原則的相關文獻,提出了有競爭對手背後推動的危機公關處理原則。

有競爭對手參與的危機比普通的危機處理起來難度更大,企業應采取保守的策略,該承認錯誤就要勇敢地承認錯誤,不能抱有幻想或僥幸心理。高質量的預案是成功化解危機的法寶,企業要采取“防患於未然”的思想,危機爆發時破壞力最大,能否首先控製住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是處理危機的關鍵。

危機公關要抓住關鍵環節,及時響應,有專業化團隊進行科學操作。

作者譚澤蔭,女,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職研究生。曾就讀於協和醫科大學。現在保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工作,先後供職於解放軍3醫院、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骨質疏鬆基金委員會“中國骨質疏鬆論壇網”,擔任過醫學編輯,高級研究助理等職務。對當代信息傳播技術條件下的健康傳播有一定研究,擅長編譯醫學新聞,在醫學類、健康類雜誌發表文章2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