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在鄂國。
湖北的簡稱,就是鄂。
鄂就是鱷,古時候被認為是蛟龍的一種,也是現代我們所稱的揚子鱷,當地人以鱷為圖騰,自然也把鄂當作國家的名稱。
最早的鄂國,是一個南方大國。據《史記》記載,在商朝時,鄂國國君被封為侯,鄂侯與九侯、西伯昌,共稱為三公之一。西伯昌是誰?他就是後來打敗了商紂王,建立周朝的周文王。鄂侯一度曾與他分庭抗禮,可想而知國土的廣大和國力的雄厚。
周朝建立後,一度鄂國是很恭順的,接受了周王賜給的玉、馬、矢,並以此為榮耀,甚至專門造了一個寶鼎,並在鼎上刻有銘文,來紀念這件事情。
大約就在之後不久,鄂國與周王朝交惡,糾集東夷、淮夷這兩個地方的人馬,一起反叛了周王朝。從史書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周王朝對鄂國的這次反叛行動的鎮壓,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周王朝勝了,下達了“勿遺壽幼”的旨令,鄂侯一門,被屠殺得幹幹淨淨,連老人和孩子都被斬草除根,還有一些殘部移居到東部地區,後來也被楚王熊渠所滅。
我們要講的鄂國,指的是另一個鄂國。
這個鄂國,是楚國強大之後的事情。楚國的國君熊渠,奉周王之令,領兵進入前鄂國的領域之內。他封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熊摯紅為鄂王。
人們認為,熊摯紅做了鄂王後,將都城建在漢水和長江相彙合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隨州與鄂州之間的地方。而《越人歌》中的“越人”又是什麼意思呢?人們一聽這兩個字,本能會聯想到當今的吳越一帶。
其實不然,百越族人,在夏朝時被稱為三苗,因為被夏朝打敗退出中原地帶,但還有一部分留了下來。一直到東晉,廣大的中國南方還都是百越語言的天下,漢族在這裏絕對是少數民族。古越人使用銅劍、銅鼓,擅長造船操舟,奉龍蛇為圖騰。上文我們說過,揚子鱷其實就被認為是蛟,屬龍類的一種,是當地人的圖騰。為什麼叫揚子鱷?因為漢水又被稱為揚水,而鄂國境內的人,被稱為揚越。
所以此《越人歌》中的“越”,並非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江浙一帶的吳越,也並不是指的福建的閩越,更不是指的廣東一帶的南越,而是指的以鄂國為中心的揚越。
公元前476年,當時的楚王,史稱楚共王,叫做熊審。熊審的第三個兒子子皙,被封為鄂國的國君,他就是《越人歌》中的男主人公。
楚共王在世時,曾為選擇自己的繼承人大費周章。他雖然娶了幾個國家的公主,但平生最寵愛的,卻是一個美貌的男人安陵君,甚至給世間留下一個“安陵之好”的典故。所以共王的五位王子,都出自於地位低下的嬪妃,沒有一個是嫡出。楚共王曾在宗廟裏放好一塊玉璧,然後想看看哪位王子跪拜時,能夠無意中壓住玉璧,就一定是上天選定的繼承人。據史料記載,五個王子一個個進入跪拜,隻有年幼的王子棄疾,是被人抱入宗廟中跪拜的。
由此可見,排行第四的子皙,在那個時候能夠自己走路,且沒有被認為是“年幼”。那麼,他當時的年齡至少在十歲以上。楚共王自己,也隻活了四十歲。公元前560年死去。
越人歌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28年,也就是楚共王死後三十二年後。
最保守的估計,《越人歌》中的故事發生時,子皙至少也有四十多歲了。他相貌如何?我們不知道,但一個四十多歲甚至將近五十歲的男人,哪怕在《越人歌》的相關記載中,也沒有一分一毫關於他容貌的描述,他又會有多動人的美麗呢?他打動人的地方在哪裏?來自他的威儀?他的地位?他的名聲?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所知道的,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的確是發生在這個或許並不美麗動人的楚國王子、曾經的楚國令尹、如今的鄂國國君——子皙的身上。
某一天,子皙在江上舉辦舟遊盛會。所謂舟遊盛會,大概無非是一些水上競技,或是水上遊戲?那時屈原雖然還沒有出生,但越人擅長造船操舟,並且也會舉辦一些競渡的活動,類似後世的龍舟競渡。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哪條江上呢?長江,還是漢江?
我們上文說過,鄂國都城,就在漢水和長江的交彙處。長江寬廣而波濤洶湧,他的船是渡過漢水麼?漢水自古就是無數神話傳說、人文典故的發生地,《詩經》中就曾有“漢有遊女,不可求思”的詩句,而西周著名的美女延娟、延娛,隨周王出巡時不幸溺死於漢水,更被認為是漢水女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