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學做竹器,還學著自織魚網,並且到村裏的池塘去捉魚蝦,所有吃不完的小魚小蝦,還可以醃製成鹹菜,在青黃不接的日子,這便是上等佳肴。
不久後,梅縣解放了。而小憲梓在工作人員的熱心幫助下,終於又背上書包,繼續他的讀書生涯。這一次,他進的是梅縣的水白中學。不久,整整努力學習了一個夏天的曾憲梓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梅縣的重點中學——東山中學。因為優異的成績,也因為與眾不同的氣質,曾憲梓一入東山中學就被選為班主席。而當了小領導的他,的確也不負眾望,顯示了他優秀的管理才能和組織才能。
雖然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曾憲梓總顯得比一般同齡人要成熟,但他畢竟還年輕,所以也就必然會有一些“壯舉”的。
曾憲梓和幾個關係要好的同學自認為成績好,才華橫溢,而且除了曾憲梓外,其他幾個同學的家庭環境都相當不錯,於是他們相約去廣州參加高中考試,渴望能在廣州就讀高中。
他們到了廣州以後,才知道沒有廣州戶口,根本不能報考。情急之下,他們趕緊打電話回梅縣報名參加統一的高中升學考試。
等到曾憲梓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回東山中學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鍾了,第二天的早上就要開始考試,而曾憲梓他們還不知道考場在哪裏。特別是他們從廣州趕回來的時候,一身泥、一身汗的小夥子們就跳進學校門口的小溪裏衝涼,以至於到了晚上曾憲梓就感冒了,不僅頭暈腦脹而且還發起高燒來。
第二天,全身乏力的曾憲梓稀裏糊塗地跟著同伴們一起去考試。他以很快的速度做完試卷上的考題之後,就去找校醫打一針退燒針,這樣才感覺到輕鬆,接下來的考試就容易對付了。
而考試的最後結果竟然是他得了第四。他又成功地考回了母校東山中學。
東山中學雖然是梅縣最好的中學,但是學校的教室還是比較狹小和殘舊,而且在房屋結構的設計方麵也不太科學。特別是教室裏的一整麵牆緊貼著山坡的壁麵,每逢陰雨天,阻暗潮濕的教室更是黑蒙蒙的一片。
上課的時候,坐在後麵的曾憲梓根本看不見黑板上的字,他不禁埋怨起來:“這種教室設計得不好,不合格。”
曾憲梓這句話被周圍的同學聽見了,大家就反駁說:“這個教室可是愛國華僑捐建的,你居然嫌它不好,有本事你也捐一個。”
委屈的曾憲梓不服氣,就說:“等我這番掙了錢,我一定回來捐一座教室,而且一定比這個大,比這個高級。”
對於曾憲梓這個連飯都吃不飽的窮學生,竟然誇下如此的海口,同學們自然會嘲笑他吹牛和不自量力,而曾憲梓卻始終固執著自己的願望。
30年以後,掙了大錢的曾憲梓果然又返回家鄉捐資蓋起了一幢造型別致、設計科學、高大挺拔的新式教學樓,實踐了少時的諾言。
1956年的夏天,曾憲梓、黃麗群這些應屆畢業生,都在日日夜夜地忙著複習功課,準備著迎接殘酷的高考。
高考填誌願的時候,一向自信樂觀甚至有些狂妄的曾憲梓仗著自己的成績一直很好,竟然隻在誌願欄裏填上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所院校的校名,這種勇氣讓人敬佩,這種狂妄也讓人吃驚。在升學的問題上,居然沒有給自己留半點退路。
這是他所遇到的第一個重大挫折,他的希望破滅了,母親的期盼也落空了。看完成績回來的那天,他將那幾年所得的獎狀、獎品一股腦全扔在床上,抱著頭悶在那裏一言不發。他不敢看母親和新婚妻子黃麗群失望的眼神。
而當聽到母親和妻子安慰的話語時,這個輕易不落淚的男子漢,終於忍不住哭起來。似乎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未來,所有美好的前途,遠大的理想,一切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曾憲梓的內心已是相當地痛苦了,他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力量,隻有溫柔的妻子還可以給他勇氣。
曾憲梓不是那種容易向困難低頭的人。所以,迷惘了一個夏天的他,為了自己做兒子的責任,為了自己做丈夫的責任,他要重新開始尋求新的出路。
正好這時,梅縣來了一個廣東省建築工程公司,專門招收高中畢業生。在進行招收工作的時候,廣東單位一再說明,是國家幹部待遇,而且到廣州去工作時,單位還會先送他們去讀書的,試用期為三個月。
條件這麼誘人,曾憲梓和黃麗群都報了名。但事實上,到了廣州之後,根本就沒有書讀,有的隻是天天到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上去做統計,計算工程用料的數量。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月之後,曾憲梓越來越苦惱,他不停地問自己:“就這樣下去了嗎?就這樣嗎?”
他決定不顧一切地回梅縣去,他要重新認真複習,再參加高考。
於是兩人又回去了。
這次是真正地毫無退路了,曾憲梓就住在了學校裏,沒日沒夜,拚命地讀書,而他的努力也終於沒有白費,他接到了中山大學生物係的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