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晶晶的靈魂和尷尬的現實(1 / 2)

水晶晶的靈魂和尷尬的現實

維度·紀念徐遲百年誕辰

作者:沈澤宜

著名前輩詩人徐遲,在他晚年所撰回憶錄《江南小鎮》中,以匪夷所思的接連六十六個“水晶晶”,讚美了他的生身之地湖州南潯鎮:水晶晶的朝雲,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竹徑,水晶晶的桑樹園,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油菜花,水晶晶的紫雲英,水晶晶的心,水晶晶的夢,水晶晶的愛,水晶晶的靈魂,水晶晶的生命……把一個活脫脫的“水晶宮”從具象到抽象、形而下到形而上呈現在了世人的麵前,作為對已經消失了的母土的懷念與感恩,他創造了一個塵世從未有過的文字奇觀。

以太湖命名的浙江湖州,本身就曾是一個碧水縱橫、青山如黛的“水晶宮”,而絲麻魚米、物阜民豐的南潯就是她膝前布衣素顏、風情萬種的嬌女。真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晶晶的南潯孕育、誕生、鑄就了一顆水晶晶的靈魂,他就是詩人徐遲。

從出生的1914年到離家進入現代都市的1928年,徐遲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故鄉南潯度過的。那段歲月正是抗日戰爭前夕南潯的鼎盛時期。恪守中華的傳統瑰寶,而又樂於接受西方文明的南潯,以她水光瀲灩的純粹和清新,全方位地陶冶了徐遲的天性,賦予了他水晶般光明磊落的靈魂。而靈魂一旦鑄就,無論怎樣的人事沉浮、悲欣交替,世間沒有一種力量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它。但是徐遲的一生卻是一顆水晶晶的靈魂麵對塵世的尷尬和無奈的一生,現在是越來越看得清楚了。

上世紀初期是我國現代化發軔和初顯繁榮的時期,得風氣之先的江浙一帶尤為明顯,陸路交通日愈發達,文化教育事業日見繁榮,工業生產也呈現出一片新氣象。蓬蓬勃勃的外部世界,對少年徐遲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他首次離開母土南潯去都市求學、謀生,於是,一個詩人開始成長,一顆水晶般的靈魂就此踏上了麵對現實的荊棘路。

都市為徐遲提供了暢飲知識、開闊眼界、覓得師恩與友誼的機會,他精神上迅速成長,但敏感而心靈純淨的少年也逐漸意識到了繁華背後的浮誇、焦躁、困惑,物對人心理上的壓迫。在這種有得有失的情況下,他創作了第一批現代派詩歌,出版了處女詩集《二十歲人》,一個年輕的現代詩人嶄露頭角了。

《都會的滿月》是被公認的徐遲現代詩代表作。在這首詩裏,徐遲以強烈的新鮮感不無興奮地讚美了都會的現代文明。摩天大樓上的大自鳴鍾,它兼有了“明月與燈與鍾”的功能,它的確方便,遠近皆宜,日夜服務,一望便知,普惠了必須守時的芸芸眾生,但這隻是表麵文章,自鳴鍾的意象還有更深的內涵:“短針一樣的人,長針一樣的影子”,無不被這一巨大的象征性圓圈所包圍,動彈不得。於是,那個“都會的滿月”變成了束縛人的個性自由、尊嚴與靈性的外在之物,一個有水晶晶靈魂的徐遲當然無法接受。僅十二行的《都會的滿月》就這樣書寫了一個少年初入大都會時又欣喜又困惑、又愛又恨的心情。這兩種對立的感情,對於當時衝勁十足的少年徐遲來說,他更喜歡的是前者,他曾說過:“熱鬧的、高速度的、自由的異鄉才適合我自己。”徐遲的這種選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詩寫得飽滿輕靈,不用大量的繁雜意象,顯示了徐遲非同一般的創作才華。

徐遲短而精的詩不止這一首,這可以說是詩集《二十歲人》的普遍特點。且看《春天的村子》:

村夜,

春夜,

我在深深的戀愛中,

春天的村子,

雪飄著也是春天,

葉飄著也是春天。

懷戀故土的詩中,這六行詩堪稱神品!關鍵是最後兩行,雪飄與葉落都跟春天格格不入,但在遊子心中,無論春風、夏雨、秋葉、冬雪,都跟故土血肉相連,都是詩人深深的愛戀。最違反常識的,卻是最契合心靈的。隻有天才詩人才能如此體悟人性,寫出這樣天籟般的華章來!而後來者要寫詩就變得困難了。

徐遲獲得現代詩寫作靈感的來源之一,是借用都市所提供的新鮮事物,充分發掘它的詩意內涵。愛情詩《隧道隧道隧道》就是這樣的作品。詩人借助挖掘隧道來表明自己的暗戀,期望兩端開挖的隧道最後能夠密合無間。值得注意的是,詩中突如其來地出現了一句:“不及黃泉,毋相見也。”這句話出自《左傳》。僅此一句,用在這裏卻恰到好處,與中國最早的“隧道”相呼應,大大增加了詩的時空厚度,體現出徐遲具有深厚的國學根基,且能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