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產生一道強光,突然有圓球形般的雲彩出現。雲彩刹那間散開了。”
除KLM荷蘭航空公司的868班機外,還有兩架當夜飛行於A90航線的運輸機,也同樣目擊了酷似原子雲的半球體雲朵,並且都向管製塔作了報告。
管製塔值班人員在接獲這4起報告以後,立即向安格治當地的美軍有關部門進行通報。美軍當局在獲悉有4架民航機目擊並經過酷似放射雲的旁邊,大為驚訝,立即通知機場管製塔,要求讓那4架目擊原子雲的飛機改在安格治的美軍空軍基地降落,並且不準任何乘客、機員離開飛機,以便進行放射汙染的檢查工作。
檢查人員穿著防輻射衣服,頭戴麵具,如臨大敵般地對4架飛機及全體乘客、機員進行了嚴密、細致的檢查,然而無論是機艙內空氣的取樣化驗,還是乘客、機員的全身檢查,結果表明沒有任何放射性汙染的痕跡。麵對這一出人意料的結果,安格治軍事當局宣布,目擊者們看見的半球體雲朵不是核試驗產生的雲彩。
可是,那突然出現在太平洋海麵上空的冰淇淋狀原子雲卻是小平久幸等人確確實實看見的呀。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JAL36班機的機長馬格先生斬釘截鐵地說:“自然的雲彩不可能擴散成那種形狀,除了強烈的爆炸物爆炸外,沒有其他可能!”他顯然是在暗示發生了核爆炸。
但是根據有關方麵的調查,4月9日那天日本自衛隊在原子雲出現的那一帶海域未曾舉行過任何軍事演習,而且,以目前日本的軍事能力而言,它的任何武器都不能產生1萬米高的炯雲。而根據行家們說,即使是核子彈在空中爆炸,它所產生的炯雲,也不可能產生像小平久幸等人所形容的那種形狀。
那麼,可不可能是自然界的異常情況才導致產生這種奇怪的雲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根據氣象局的微壓計探測,當天附近海域無任何大的爆發等異常跡象。而且在9日晚上9點到次日淩晨1點氣象衛星所拍攝的照片上,隻有卷雲和卷層雲而已,這表明氣象情況穩定,不可能出現淡積雲或濃積雲———這些雲有時能呈現出一定的高度。於是氣象局猜測,當天有可能出現積雨雲,以此來解釋那奇異的原子雲現象———出現積雨雲往往伴有強風。
稍後,有傳聞說日本航空自衛隊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在現場收集到某些塵埃,還說美國當局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查等。不過傳聞終究是傳聞,熱鬧一陣,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此事的興趣漸漸淡薄,最後也就忘記了這件事。此事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天外飛火1871年10月8日,是個晴朗的星期天。假日之夜,美國芝加哥街上擠滿了尋歡作樂的人群。忽然,城內東北部傳來第一個火警:一幢房子起火了。消防隊員尚未抬出裝備,另一個火警從該屋3公裏外的聖巴維爾大教堂傳來。此後,警報自四麵八方接踵而至,消防隊東奔西突,不知往哪裏救火為好。芝加哥是著名的“風城”,火借風勢,越燒越旺,全城在第一個火警發出一個半小時後全部陷入火海之中,任何力量也沒法抵禦火神的進攻。驚慌失措的市民逃出房子,在街上瞎跑亂撞,都想找一個沒火的保護所。平民靠兩條腿逃離火區。富人棄了馬車,騎上驚馬向市郊突圍,一路踏死了不少人。幸虧火災發生得早,人們均未入睡,然而全城被燒死和驚馬踏死的竟有千餘人,另有幾百人在郊區公路上倒斃。
芝加哥城在密執安湖南岸,位於五大湖平原上,原是印第安人狩獵地,1834年建市時人口不到1000人。隨著農牧業的發展,森林、鐵礦的開采,運河、鐵路的接通,芝加哥成了暴發戶,發生大火時人口已達60萬,是當時世界肉類工業“首都”。由於建築物多屬簡陋木屋,火燃燒到翌日(10月9日)上午,中心鬧市已化為灰燼,17000座房屋全被燒毀。據救災委員會報告,全城財產損失1.5億美元(相當現在的20多億美元),12.5萬人無家可歸。
那麼,這場火災的肇事者是誰呢?報紙說是一頭母牛碰翻煤油燈,觸燃了牛棚,蔓延於全城。人雲亦雲,市民深信不疑。
在現場指揮救火的消防隊長麥吉爾,對這個輕率的結論嗤之以鼻,他在調查證詞中說:“到處是火。在短時間內燃遍全城的這場火災,如果是由某間房子開始而蔓延成大麵積,則完全不可能。……如果不是一場‘飛火’,又怎能在一瞬間使全城燃成一片火海呢?”
目擊者說:“整個天空都好像燒起來了,熾熱的石塊紛紛從天而降……”
“火雨從頭上落下”。同一天晚上,芝加哥周圍的密執安州、威斯康星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印第安納州的一些森林、草原,也都發生火災。這火是怎麼燒起來的?
靠湖邊的一座金屬造船台,被燒熔結成團,而其周圍卻無其他易燃的大建築物。城內一尊大理石雕像燒熔了,這要多高的溫度?木屋之火不過二三百攝氏度,不可能熔化金屬和岩石。
幾百人奮勇逃出火海,死裏逃生,來到郊區的公路上。可是,他們離奇地集體倒斃了。屍檢鑒定,他們的死卻與火燒無關。
總之,誰也不相信一頭母牛碰翻油燈燒掉芝加哥的鬼話。
對於這場大火的發生,科學家們提出種種解釋和假設,但都不能自圓其說。當時警察局抓了不少縱火嫌疑犯,可經過反複調查,又一一否定了他們作案的可能性。此事至今,仍是一個懸案。
百年過去了,人們對此謎的興趣絲毫未減,近年,天文學家對此事的發生又提出了一個很新穎的見解,認為這種無法解釋的現象,與隕石雨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隕石帶著巨大宇宙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時,它的表麵常常帶有幾千度的高溫,這個溫度使建築物燃起大火是不足為奇的。
美國天文學家切姆別林、蘇聯天體物理學家尤裏·柯甫捷夫等把疑問放在了“比拉彗星”身上,他們認為它是個“嫌疑犯”。
比拉彗星是奧地利軍官馮·比拉1826年3月發現的。1872年,人們等待它回歸時,它卻遲遲不露麵。直到11月27日,才為人們灑下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流星雨,如同節目的焰火,在6個小時之中,迸發出16萬顆流星飄飄而下,十分壯觀。
科學家們還把比拉彗星與另一件百年之謎———美國雙桅帆船“瑪麗亞·采列斯塔”號聯係到一起。
1872年初冬的一天,英國的一艘海帆船在距葡萄牙約600海裏的大西洋上發現一條奇怪可疑的雙桅帆船,它在無人控製的情況下隨著波浪而漂蕩。英國船員登上這條船後才發現,它空無一人,而餐桌上的刀叉齊全、杯盤完整,似乎在等候船員來用餐。在船長室裏,人們發現一本攤開的航海日記,上邊所記的最後時間是11月24日。裝有許多財寶、錢幣的箱子都沒上鎖,也沒有被動過,所有文件也原封沒動。船員臥室繩子上還晾著洗淨的內衣,床鋪也很整齊。廚房內食品種類繁多,淡水也充足。貨艙內的2000桶美酒,卻奇怪地隻剩下1/3左右,而且艙內充滿了酒氣。
最後人們發現,除了船上的救生艇不見外,其他什麼東西都不少。船員在神秘中消失了。
後來有人這樣假設事情的原因:當時此船在航行中,正趕上比拉彗星的流星雨,頓時海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火團,刺鼻的怪味,濃烈的煙霧,閃亮的火球把船給包住了。正準備進餐的船長怕火團掉入艙內引爆酒精蒸汽,便急忙下令船員上救生艇逃命。但很不幸,救生艇剛剛駛離大船就被一顆較大的隕石擊中,船員全部葬身大海,而那條“瑪麗亞·係列斯塔”號船卻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
當然,這僅是眾家觀點之一。多年來,人們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設想,如海盜搶劫、次聲波、特大章魚、烏賊偷襲、突然的氣旋風暴,如今還有人想到了飛碟與外星人。可是縱有千百種設想,都沒有辦法將這個疑團解開。神秘出行的“電光球”
曾經有一位目擊者這樣描述他的經曆:“我見到了一個可怕的現象,一個發光的球突然出現,迎著我飛來,還不時發出吱吱的呼嘯聲,我則被它的火燒傷。電光球消失時,出現了一場猛烈的爆炸。”
有關此現象的曆史記載中,有發生在迪亞納·迪·布瓦提婭赫身上的一場悲劇。迪亞納是法國亨利二世的未婚妻。據稱,1557年她新婚之夜時,一個電光球突然進入她的寢室,她遂被火燒死了。
此外,1596年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這天,羅傑爾茲教授正在“維爾茲”大教堂,他剛朗讀完選好的一段訓誡,還未作禱告,突然從教堂的西窗戶飛進來一個頗像黑色足球的東西,這個球狀的東西沿著講壇一側的牆遊動,此後突然好像四下迸開,隨後聽到一聲巨大的爆炸聲,聲音的力量和恐怖感竟不亞於100門大炮的齊發之聲。爆炸聲後,出現了一陣異常強烈的電閃雷鳴。
盡管發生了上述戲劇性事件,但是,曆史上,科學家們隻認為這是一些難於解開的謎團。沒有一位科學家斷定這是電光球在作怪。此後盡管科學不斷地發展,電氣學家們仍未將自己的電學知識同一個密閉的小型電光球聯係起來。因此,科學界忽視了1892年發生的一次事件的報告,這是一份驚人的報告。報告稱:“當時,這家人都在家中坐著,屋子的窗戶和大門全敞開著。突然,從鐵柵欄外麵飛進來一個發光的球,它穿過敞開的大門,在屋中遊動,隨後又從一個敞開的窗戶飛出,在房後柱子之間的空中遊動,此後遠去了。這家的一個女孩子趕忙解下頭上的圍巾,飛快地跑出家門,想去抓住電光球。但過了好久,她回來了,告訴家裏,她跟著電光球跑了好遠,突然發現電光球較快地跳動,向天空中飛去,不久就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的響聲。”
繼飛機上發現電光球後,1966年又出現了一次電光球現象,事情是這樣的:1966年8月的一天下午,蘇格蘭海岸的卡裏爾避暑地非常熱鬧。人們有的遊泳,有的躺在沙灘上閑聊著。遠處的海麵上,海水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白光,海浪中,幾艘快艇疾駛而過,後麵則是幾個腳踏滑板的滑水者。伊麗莎白·拉迪卡莉法沿著海岸附近的一條水泥路散步,眺望著湛藍的大海和歡鬧的人群,心情十分舒暢。她仰望天空,突然發現一股奇特的光。很快,光變成了一個電光球,大小介於棒球和足球之間。
電光球慢慢地越過水泥路,這時,球的顏色微微變得發白了。隨後又進入草坪,球又變得發綠,在草地上麵輕輕地移動,漸漸遠去,最後以極快的速度消失在一個咖啡館內。伊麗莎白緊緊地盯著電光球,十分緊張,不知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那間小咖啡館坐落在草坪旁邊,鋪麵雖不大,卻十分熱鬧。此時,服務員艾法琳·馬爾杜克夫人正站在窗口賣食品。她說:“咖啡館裏人很多,全是從海邊來的客人,人們正忙著喝咖啡和汽水,突然,咖啡館裏響起了一陣巨大的爆炸聲,聲音越來越響。客人們放下手中的咖啡和汽水,驚呆了。劈劈啪啪的爆裂聲越來越大,人們很快從驚愕中清醒過來,嘶喊著,爭先恐後地向門口奔去,咖啡館內頓時一片騷亂。我在售貨窗口看著,正不知所措,突然,持續的爆裂聲又變成了一聲巨響,整個咖啡館隨之晃動,食品窗後麵的廚房立即被一股強烈的白光吞沒。”
事後,馬爾杜克夫人發現,廚房做飯的大火爐厚厚的鐵外殼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其餘什麼東西也未損壞。
出事的時候,馬爾杜克夫人的女兒瓊·米拉達拉姆夫人正巧帶著小兒子來看母親。她把載著孩子的小推車停在咖啡館外麵,自己進去找母親。
這時,突然發生了持續的越來越大的爆裂聲。她立即轉身就跑,去救在小推車上的兒子。當時,她見到了電光球。她說:“電光球中間的光為橘黃色,十分耀眼,外麵的光則呈純白色,球沿著咖啡館的牆滾動,此後接近窗戶。這時,我嚇呆了,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地凝視著電光球。一會兒電光球離開窗戶,快速地向我飛來,我慌了,正要躲閃,隻覺得前胸像撞上了什麼東西。電光球隨即消失了。”
在距咖啡館不遠的地方,凱蒂·庫克斯夫人牽著兩條狗,正在散步。這是她每天的習慣,總要下午遛遛狗。這時,她見到了電光球。她說:“我正走著,突然聽到一陣劈劈啪啪的巨大的響聲,此後傳來一陣叫喊聲。我抬頭一看,隻見一群孩子正在驚慌失措地四下奔跑,當時,有一個發光的球呼嘯著向我飛來,球後拖著一條黃色的尾巴,很像一條黃銅色的彩帶。尾巴寬約兩英寸。電光球飛快地從我身邊掠過,嗡嗡地向大海飛去,然後消失了。”
繼此之後,美國又傳來一個電光球的故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卡裏斯塔爾·裏弗爾城附近,有一座別墅。這是傑裏納利的家。這天,傑裏納利同他夫人卡拉拉正坐在家中閑聊,突然看見大門外的田野上出現了一個橘紅偏黃色的電光球。電光球穿過水泥圍牆,進了院子,飛進屋內,筆直地向他們飛來。他們發現,約有籃球大小的電光球落在地板上,在地毯上滾動著。卡拉拉夫人素來膽大,此時,手中正巧有一把蒼蠅拍,於是,她上前一步,用蒼蠅拍向電光球拍去。拍到的電光球爆炸了,爆炸聲猶似大炮在轟鳴。
1960年喀麥隆也發生了電光球事件。一天,傑裏斯·卡利夫人向廚房走去,準備做飯,在走廊中突然發現了一盞猶如汽車前燈那樣亮的電光球沿著走廊向她飛來。她正要躲閃,而電光球突然向廁所飛去,隨後在洗澡池下麵消失了。
世界各地不斷發生電光球事件,目擊者越來越多。不少科學家也親眼看到了電光球或見到了電光球的遺跡。如艾旦伯爾大學氣象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該係位於一座大廈內,一天,突然天昏地暗,下了一場暴雨。雨後,人們發現大樓內的一扇玻璃窗上的玻璃突然出現了一個大洞,洞圓圓的,非常整齊。經過科學鑒定,證明玻璃洞是被一個電光球燒化而形成的。
電光球消息不脛而走,使許多人倍感震驚,於是,不少人便試圖拍攝電光球的照片。但是,電光球來無蹤,去無影,行徑神秘,難於遇見。而遇見時人們又均無準備,因此很難拍攝。但是,也確有幾個人竟十分幸運地拍攝了電光球的照片。這些罕見的照片實在難能可貴,但科學家們懷疑這些照片的真實性。認為任何職業攝影者都可以人為地製造一種光現象,拍攝下來,而詭稱這是電光球的照片。但是,有奇事必有獵奇者。吉姆斯·塔克教授竟用16毫米的攝影機拍下了電光球的活動。
吉姆斯·塔克教授生於英國,現在美國。他是一名高級科學家,曾任溫斯頓學院科學最高顧問,曾參加曼哈頓計劃(在拉斯·阿拉穆斯研製原子彈)。拍攝電光球照片前,曾對電光球現象進行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驗。
有一天,塔克教授得到報告,潛艇上隻要撥錯變速開關,潛艇上的蓄電池中便不時飛出電光球,電光球經常從變速開關的後麵飛出,並在潛艇內飛動,有時還燒傷艇上人員的小腿。於是,塔克便來到一艘潛艇上,做類似的實驗,希望能攝下電光球的活動。
但是,當他故意撥錯變速開關時,電光球並沒有出現。這是為什麼呢?塔克百思不解。他回到拉斯·阿拉穆斯,發現了一組價值約200萬美元的潛艇蓄電池。這組蓄電池被搬到這裏是供另一項研究項目使用的,但不久便被拋掉,無人照看。塔克獲許利用這組蓄電池進行實驗。在同伴們的幫助下,他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開始了研究、實驗。他和同伴們反複進行實驗,卻始終未能製造出電光球現象。一個月過去了,實驗仍無結果。由於實驗用的大樓要拆除,以建造一棟新的大樓,進行另一項科學研究項目。他們隻好停止實驗。
所有的人都感到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了,大樓外麵,推土機已準備好,拆除大樓的工作立即就要開始。塔克見此,決定再做最後一次實驗:向變速開關內加入一種新的固體。於是,他們製作了一個特製的小箱子,罩在開關上,此後向箱內注入少量凝固瓦斯。當時,他們估計,這樣少量的瓦斯不致產生大火。但為了預防萬一,他們仍準備了一些沙袋,堆成沙袋牆。
實驗之前,人們都躲到沙袋牆後麵。試驗開始了,剛剛撥動開關鈕,一股大火立即迸出,此後便是一陣雷似的轟鳴。塔克與同伴們躲在沙袋牆後麵,隻見到處是火,房頂早已被火浪掀開。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認為這次事件宣告了他們的實驗已完全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