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張世傑也趕到了,見帝舟上已立滿了元兵,張世傑一看,知事不好,眼見離帝舟還有一丈多遠,張世傑急了,便一躍跳過來,揮動大刀,把元兵如砍爪切菜一般,轉眼間已殺得幹幹淨淨。張世傑便搶進艙中,見還有兩三個內侍戰戰兢兢地伏在那裏,張世傑大聲問道:“聖上在哪裏?”那內侍抬起頭來見是張世傑,便一齊哭道:“元帥來遲了!陸樞密因恐聖上為元兵所辱,已抱著聖上投海殉社稷了。”張世傑聽了,大叫一聲:“罷了!”
登時“哇”的吐出一口血,昏倒艙中。那兩三個內侍正在驚慌無措,忽見蘇劉義帶著幾員將官慌慌張張跑進艙來,見了這光景,大驚道:“怎麼樣了?”
那內侍哭訴了一遍,眾人連忙把張世傑扶著坐起來,喊救了一回,張世傑才慢慢醒轉來。當下睜開雙目,並不理眾人,卻仰天睜目切齒罵道:“老天,老天!你就瞎了眼也不該起這陣大風,助那異種肆虐,卻來與我作對!我如今偏要與你抵抗了!”說罷,跳起來拿了大刀,跑出艙來,大叫道:“你們隨我來吧!”眾人一齊隨出來,跳過戰艦上。當下張世傑便領千餘精兵、十餘隻戰艦,一路殺出來,直殺出崖山海口。忽遇一小隊宋軍,張世傑急催舟向前相會時,原來是方興、張達等奉了皇太妃逃走到這裏。
當下兩軍相會合在一處,張世傑等便過舟來見了皇太妃。皇太妃忙問道:“嗣君在哪裏了?”張世傑便將陸秀夫負主投海的情形哭訴了一遍。皇太妃聽了,失聲痛哭道:“奴所以數年忍死飄流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尚在耳,今無望矣!”說罷,號啕大哭。眾宮嬪和群臣含淚勸解了一回,皇太妃卻也想定主意,便止住哭,等群臣退去之後,乘宮嬪不留心時,忽地跑出艙外,向海中一躍;眾宮嬪急奔出艙外呼救時,卻早已來不及,那皇太妃竟隨波逐浪殉國去了。眾宮嬪見皇太妃已死,便也一齊投海而死。過了幾日,隻有皇太妃的屍首浮出水來,流到岸旁,那大宋百姓看見便把她收葬了。這是後事,不提。
卻說當下蘇劉義等見帝昺和皇太妃都死了,大家都沒有主意,便齊向張世傑問計。張世傑歎口氣道:“我為趙氏盡力亦已至矣,奈天欲絕趙氏何!我如今想到占城去勸占城百姓起義,再尋一個姓趙的,隻說是宋室之後,我們便奉以為主;或者天下誌士未盡,聞風而起,再和那異種爭勝負也未可知。”
蘇劉義等無計可思,隻得點頭稱是。當時便下令眾戰艦一齊向占城進發。哪裏曉得無日無夜、辛辛苦苦奔到占城,卻正值占城百姓在議降元人的時候,張世傑得了這信息,隻氣得頭昏眼花。正是:天下由來皆奴隸,中原底事乏英雄。
當下張世傑沒奈何,因想:“廣東民氣忠勇,我不如再到廣東去吧。”
看官,原來此時廣州的元兵早已班師回去了,卻是說書的這支筆不好,不能雙管齊下,所以一時寫不到這段事跡,隻得等下回再寫吧。
如今且說那張世傑,當時想定主意,便令眾戰艦重新回轉舊路來。才走到海陽縣境界,忽然天昏地黑,颶風大作,驚濤怒號,隻嚇得眾將士一個個叫苦不迭。蘇劉義便勸張世傑移舟泊岸,張世傑搖頭道:“不必,不必,這點風浪就害怕,何時才能到得廣東呢?”蘇劉義也點頭稱是。當下便冒死前進,走有半點鍾之久,那風勢越緊起來,吹得怒浪翻空,一個個浪頭接連著從船尾打來,隻打得那把舵的兵士渾身淋漓如落水的雞一般,卻死命把住舵不敢放鬆。此時海麵上是黑茫茫的,咫尺不能相見,也辨不出東西南北,那船隻趁春風勢如箭地飛去。眾將士呆坐在船上,毫無一策,也不知此刻是什麼時候了。約略走有五六點鍾之久,那戰艦早已沉了十餘隻了,風勢卻有增無減,那浪頭左一個,右一個,隻打得船身東倒西歪,眾士卒一個不留心便要被他摔下海去。張世傑見勢不好,便登上舵樓,仰天長歎道:“蒼天,蒼天!你若有心滅中國、助異族,你便率性把這戰艦一齊翻入海中,不必留我這殘生吧!你若苟留我三寸氣在,我是總要扶助中國,誅滅異族的。蒼天,蒼天!你要中國或興或敗,早早決定主意吧!”說罷,獨自一個坐在舵樓上長歎不已。少頃,果然風浪愈甚,登時又翻了十餘隻戰艦,張世傑坐的那隻戰艦也翻入海中,可憐把個百折不回的英雄,竟送入驚濤怒浪之中作波臣去了。此時隻聽得風鳴浪吼,鬼哭神號,還剩下那十餘隻戰艦如斷線的風箏一般,在那怒濤中飄飄蕩蕩,一直飄到次日天明,那風浪才稍靜了。眾士卒拚命地攏到岸邊泊定了,大家一看,隻剩得十三隻戰艦,五六百名士卒,大將中隻剩得蘇劉義一個人,還有幾員小將官。那蘇劉義此時才曉得張世傑、方興、張達等昨夜皆翻入海中去了。自己一想,剩下自己一個人也是無濟於事了,當時大叫一聲,也投海而死。剩下那幾個沒廉恥的小將官,便勸了眾士卒一齊投奔元朝,投降去了。正是:成敗安能笑誌士,死生最易誤聰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