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林玲到哪兒住了?話還得返回來說。

每年元旦這天,北鋼附近的綠草坪公園要舉行遊園活動。

今年,新世紀新年代的到來,遊園活動搞得更加種類繁多,十分熱鬧。有猜謎語、棋牌賽、滑冰、晉劇清唱表演賽……每個項目都設有紀念獎。

這天,公園對小商小販也開放,可以進園擺攤。有賣冰糖葫蘆的,有賣氣球的、賣毽子、賣玩具的……小攤很多,招引遊人,增添喜慶氣氛。

中午時分。林玲帶著兒子鋼蛋、鐵蛋和二婆婆田亞琪乘出租車來到公園大門前。下車後,她抬頭朝公園門口看了眼。大門的門樓上掛著大紅燈籠,串串彩燈。各色旌旗,迎風飄揚。門口處人進人出,熙熙攘攘,十分熱鬧。隨後,她先把鋼蛋從出租車裏抱出,再把鐵蛋也抱出來。二婆婆田亞琪在前邊副駕駛座上坐著,付了車費,下了車,抱起鐵蛋。

林玲拉著鋼蛋的一隻手。鋼蛋已四歲半,個頭長得高,她抱不動,隻好拉著。一家四人朝大門走去。

元旦到公園玩,是林玲向兩個兒子許的願。平時她很忙,上班、做飯、洗衣服、應酬同事間的禮節交往,擠得時間很緊,沒空帶孩子玩。晚上的一點時間,還想教孩子學些東西。鋼蛋已上幼兒園學前班,雖說有老師教,但她認為自己的輔導很重要。她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始教鋼蛋英語字母、單詞。鋼蛋腦子好,記性強,已能背誦五六十個單詞。在孩子們中間學習成績第一。大婆婆郭玉貞為鋼蛋會說外國話常常樂得閉不攏嘴。鐵蛋還小,兩歲多,也需要早點輔導,起碼漢語拚音字母應該讓他學會。為此,她買了漢語拚音韻母表和少兒唐詩讀圖,貼在鐵蛋住的臥室牆壁上,花花綠綠的十分好看。隻要她過去,就拿著筆和紙教鐵蛋學拚音、背唐詩。二婆婆田亞琪對此很滿意,不讓她做一點家務,還總給她改善夥食。

但今天田亞琪不放心,覺得林玲一人帶兩個孩子到公園玩,那麼多人,萬一擠著、丟失,咋辦?她就跟著來了。

一進公園,花壇前搭著一座大戲台,台的兩側擺著四個大音箱。台上豎著話筒,旁邊有支樂隊,七八個人坐在椅子上,拉著板胡“嘰紐、嘰紐、嘰紐……”敲著銅鑼“咣、咣、咣……”打著木梆“梆、梆、梆……”一位沒著戲裝,沒施粉妝60多歲的大嬸對著話筒:“哎嗨……哎嗨……嗨……嗨……”一個勁地“嗨嗨嗨……”聲腔脆而響亮、悠遠綿長,足有一分鍾。吸引著一群戲迷票友。主要是中老年人站在台下仰頭觀賞。

林玲對戲不感興趣,聽不懂晉劇。二婆婆田亞琪可是戲迷,站在人群後麵聽得入迷。她也隻好陪著。兩個孩子剛看時還覺得新鮮熱鬧,過了一會兒,聽不懂便鬧著要走。正好借此,她跟二婆婆說:“媽,咱們走吧,到湖邊讓他倆看滑冰。”

田亞琪聽是讓孫子去玩,頓時聽戲沒了心勁,雖然還有點不舍,還是抱著鐵蛋離開聽戲的人群。

戲台後邊是湖水,已凍成一個光滑的大冰場。很多年輕小夥子和姑娘們穿著五顏六色的羽絨衣,頭戴棉帽,戴著手套,迎著寒風在冰麵上穿梭飛馳,自由馳騁,玩得精神煥發十分愉快。

天氣冷,湖畔風大。林玲擔心孩子凍著,看了一會兒,她拉著鋼蛋鐵蛋和二婆婆向林中小路走去。

這裏人很多。路旁幹枯的樹杈上和林子裏拉著一根一根的鐵絲,上麵掛著紅紅綠綠的紙條,像小旗似的隨風飄舞。每張紙條上寫著一條謎語讓遊人猜,猜中有獎。

林玲今天帶兩個孩子到公園玩,主要是想讓孩子猜謎語。前段時間她去幼兒園接鋼蛋,站在窗戶前看老師講課。那是位中年女老師,講得很有意思。她聽到老師說:每個人頭上有四件寶,這四件寶是什麼,我先不講,讓你們猜。東一片,西一片,隔著山頭不見麵。是什麼呢?你們想一想,是人頭上的一種器官。老師啟發道。台下坐著一群孩子瞪著好奇的眼睛,沒人回答。老師摸住耳朵說,你們看這邊一隻,那邊一隻,中間隔著頭,見不了麵,不是耳朵嗎?老師在黑板上大大寫了兩個字,耳朵。讓孩子們在本子上跟著寫。老師又說:我讓你們再猜一條謎語,也是頭上的一件寶,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馬上有七八個孩子舉起小手喊:眼睛、眼睛。老師高興地笑了。林玲看到鋼蛋也舉起手,她高興得很。老師又出了條謎語:上門樓,下門檻,裏邊坐個小孩孩。嘴、嘴。一群孩子舉起手喊。老師又出條謎語:一座山頭兩眼井,左一眼,右一眼。這次舉手的孩子不多,老師開始啟發:你們頭上還有什麼?好好想想。孩子們呆呆地看著老師,他們相互東張西望,露著問詢的眼光,一時解答不出。停了會兒,她見鋼蛋舉起手。老師讓他站起。鋼蛋遲遲疑疑地說:鼻子。老師立即滿麵笑容,高興地表揚他:說得對。晚上,鋼蛋拿著本異常興奮地給她大聲念:耳朵、眼睛、鼻子、嘴。

她認為猜謎語可以開啟孩子智力,增加他學習的興趣。她走到一張紙條下,仰起頭看了會。上麵用毛筆寫著:老夫坐在十字路口,嫦娥路邊走。(打一字)她對鋼蛋說:“給媽媽念一念。”鋼蛋瞪大眼睛看了會,結結巴巴地念出幾個字:“老、夫×在××路口,××路邊走。媽媽,我就認識這幾個字,那幾個不認識。”

林玲笑笑,在兒子的棉皮帽上摸了摸,她很滿意,兒子還沒上學就能認這麼多字,已是不少。她表揚道:“好孩子,以後好好學就認得多了。來,我給你倆念一遍。”她從婆婆田亞琪手中要過鐵蛋,抱在胳膊腕上,一隻手指著紙條說:“這是條打字謎。這兒有三個字,‘打一字’,你認識麼?”

鐵蛋兩隻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看著,一聲不響。鋼蛋看著紙條半天不吭氣。林玲問鋼蛋:“你為啥不說話呢?”

鋼蛋說:“老師教我們猜謎語識字,什麼叫謎語?我不知道。”

林玲聽後,心裏一陣高興,兒子的提問正合她的心思。前幾天,她特意買了本《謎語淺說》看了幾遍,準備給兒子解答。讓兒子在實踐中學習,寓教於樂。她說:“謎語就是隱語,不把話說明白,讓人猜。”

鋼蛋想了會兒,想懂了。他自信地說:“猜謎語,就是不讓人事先知道。我也會說,‘看時圓,寫時方,寒時短,熱時長。’”

“是什麼?”林玲問。

“媽媽,我讓你猜呢。”鋼蛋一副大人口氣。

林玲故意皺起眉想了會,其實她已猜出謎底,卻裝得遲遲疑疑:“好、像、是、太陽。”

鋼蛋快樂地跺跺腳,拍著手說:“媽媽猜得對,老師說,是太陽。”

林玲高興地笑了,說:“媽媽猜出了。你也應該把剛才媽媽念的謎語猜出來。”

鋼蛋仰著頭,結結巴巴地又念一遍。過了會兒,挺難為情,不好意思地說:“媽媽,我猜不出來。”

田亞琪在一旁不滿地說;“孩子字都念不全,你讓他猜啥謎語,這不是鬧笑話?”

事實是這麼回事。林玲明白,這是她和婆婆兩代人對孩子教育方式上的不同與代溝。但她不好意思與婆婆爭辯細說,就等了等。見婆婆不再多言,她開始給鋼蛋講:“這是條字謎。是根據中國漢字方塊結構的特點,運用象形、會意的方法設計出來的。你看:‘老夫坐在十字路口,嫦娥路邊走’。兩句話打一字。就是說上一句是半個字,下一句是半個字,往一塊組合成一個字。上一句‘老夫坐在十字路口’八個字,十是偏旁部首,口也是偏旁,十和口合起來是個古,而其他六個字不好合也不好拆。下半句‘嫦娥路邊走’,嫦娥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你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說她。她坐在月亮上的廣寒宮裏,嫦娥是沒有的,廣寒宮也沒有,但月亮是有的,下半句話是虛的,從虛中會意實有的是月亮,下半句就找出‘月’字,月也是偏旁,上半句的‘古’和下半句的‘月’,兩個偏旁組合,是‘胡’。這條謎語的謎底是‘胡’字。”

“媽媽說得真好,可我聽不懂。”鋼蛋說。

林玲心想,不懂就不懂吧,多猜一些就懂了。於是她說:“咱們再猜一條,容易點的。”

“好的。”鋼蛋懂事地點下頭。仰起小臉,舉起手,指著謎語條,愉快地說:“媽媽,你給我找一條。”

“可以,別急。讓媽媽先把這條謎語扯下來,咱們去兌獎,一會兒回來再猜。”林玲伸手扯下謎語條,上麵的編號389.她拉著鋼蛋的手對婆婆田亞琪說:“媽,你在這和鐵蛋等著我。我和鋼蛋去兌獎,一會兒就回來了。”

兌獎處在公園大門一側。這裏人很多。人們手中拿著謎語條排隊。排了一會隊,輪到林玲。她把謎語條給了工作人員說:“389是‘胡’字。”工作人員看了看謎底本說:“是胡字。”說罷,從辦公桌的抽屜裏拿出一隻畫著紅花綠葉的圓杆鉛筆,上邊帶著橡皮頭。林玲沒拿,示意了下鋼蛋。鋼蛋立即伸手把鉛筆抓到手中,高興得他連蹦帶說:“媽,咱們快回吧。再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