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我讀魯迅,就是喜歡魯迅,並沒有要靠魯迅吃飯的意思。我那時選的飯碗是外語。那時學生的外語水平都不高,我的外語還能對付,就考了外文係。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研究契訶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吃契訶夫”。魯迅還是每學期讀至少兩卷,但也隻是愛好。那時喜歡的還是魯迅雜文。對於魯迅小說,當時不歧視,但也沒有格外的青睞。把他放在巴爾紮克、斯湯達、福樓拜、莫泊桑、左拉、羅曼·羅蘭、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勃朗特·夏綠蒂、狄更斯、薩克雷、哈代、奧斯汀、馬克·吐溫、傑克·倫敦、德萊塞、顯克微支這些世界級的小說家當中,魯迅小說確實有些不起眼。我的重視魯迅小說,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先是《狂人日記》,後是《阿Q正傳》、《藥》、《孔乙己》、《鑄劍》、《補天》,再後是《祝福》、《故鄉》、《在酒樓上》、《孤獨者》、《傷逝》、《示眾》、《風波》、《肥皂》、《離婚》、《出關》、《理水》等等。我覺得,魯迅小說好像給我打開了天靈蓋,使我開始看清了整個中國,看清了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當然,這仍然是我自己的幻覺,不能當客觀真實來說的,但這種感覺也是很好的。在過去,魯迅雜文和外國文學、哲學,使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但有些連不成片。倒是魯迅小說,一下子使這些都連了起來。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到現在都還是魯迅小說中的人。它們很小,但地盤卻很大。容納了我們全部的中國人,當然也包括魯迅自己。我活的年歲越多,越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孔乙己,到忘乎所以的時候,則像阿Q。時至今日,我仍然崇拜西方那些偉大的小說家,但隻有魯迅小說,給了我這種感覺。這種一旦粘住你,你就甩不掉的感覺。我認為,這也是正常的。我是中國人,我生活在中國這個環境中,不論怎樣讀外國書,但真正關心的還是中國這個文化環境,體驗最深刻的也是給我透視了這個文化環境的小說家。至於魯迅在世界文學上應有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對我並不重要。就是魯迅得了諾貝爾獎金,去領的是海嬰,一分錢也不會給我。
總之,我喜歡魯迅。魯迅沒有使我的命運好起來,但我不後悔。因為他也給了我做人的勇氣和做人的驕傲。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魯迅及其作品給了我生命的力量。我經曆過困難,但困難沒有壓倒我。我是站著走過來的,不是跪著、爬著走過來的。我願像魯迅那樣生活。雖不富裕,但不低三下四。沒人欺負我,我絕不欺負人。若是有人仗勢欺人,我豁上小命也要與他糾纏到底。即使失敗,也不後悔;即使被整個社會所笑罵,也絕不屈服。
我要向為這本著作的出版奔走辛勞的寇鵬程先生、張文忠編審、周鑫先生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其他負責同誌表示衷心的感謝!沒有他們,這本著作是不可能如此順利地麵世的。
最後,我還要謝謝西南師範大學文學院2001級那些選修過“魯迅研究”的同學們,沒有他們求知的渴望,我很難鼓足勇氣完成這些魯迅的“故事”。我十分懷念每次上課時那種濟濟一堂的熱烈的場麵,它至少讓我相信,在魯迅和我們之間,依然有著許多彼此可以認同的精神追求,或許,在某一天,它就會成為我們度過人生之夜的寶貴的力量。
李怡
2004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