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坦然麵對人生缺憾(1 / 1)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雖然每個人的追求是不相同的,但是期望自己能夠很快得到追求結果的心思卻是一樣的。然而,世上的事情總是不盡如人意。當我們為了自己的追求而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還是沒有任何成效的時候,必然會感覺到沮喪和憤懣。其實大可不必這樣,這個世上能夠真正完成自己追求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有人完成了,其過程必然也是充滿挫折和坎坷的,如果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在每次失敗之後都感到不滿,也不可能最終完成自己所追逐的目標。

所以,隻要我們有了追逐的目標,該鬥爭的鬥爭了,該拚搏的拚搏了,即使最終不能完成,也可以無愧我心了,這樣的結果應該知足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抓緊每一天,做自己要做的和應該做的事,這樣的人生才不會虛度。雖然我們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盡善盡美,雖然我們的人生中還有些許的遺憾,但隻要曾經努力過,這就夠了。

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範仲淹一生致力於政治改革,希望能夠通過這種辦法肅清官場增強國力,雖然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但是他的功勳卓著已經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幾經沉浮,大起大落,每一次他都能夠坦然麵對,寵辱不驚。

公元1003年(天聖六年),範仲淹榮升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閣設在京師宮城的崇文殿中,實際上屬於皇上的文學侍從。在此,不但可以經常見到皇帝,而且能夠耳聞不少朝廷機密。對一般宋代官僚來說,這是一條難得的騰達捷徑。

範仲淹了解到朝廷的某些內幕,便大膽介入險惡的政治鬥爭。當時劉太後執政,範仲淹認為於理不合,於是,他上奏要求劉太後還政於仁宗。結果被一紙詔書調赴河中府通判。三年後,劉太後去世,範仲淹重回京師做右司諫。

沒過多久,宋仁宗廢後,範仲淹作為諫官,直言上奏,結果被遠放江外,去做睦州知州。後因治水有功,再次被調回京師任開封知府。宰相呂夷簡誣蔑範仲淹勾結朋黨,離間君臣,範仲淹便被褫奪了待製職銜,貶為饒州知州。後來又被貶,幾乎死在嶺南。

後來西夏入侵大宋,五十二歲的範仲淹,先被恢複了天章閣待製的職銜,轉眼間又榮獲龍圖閣直學士的職銜。在範仲淹的努力下,大宋邊境得以安寧。此時的範仲淹達到了人生的頂峰,主持了“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被革除了一切軍政大權。慶曆六年,範仲淹被貶居鄧州。在這期間,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算是對他一生的總結。“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的一生是否有意義,不在於你所追求的目標有沒有實現,而在於你有沒有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奮鬥過。隻要你曾經不遺餘力地爭取過,那麼你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因為你對得起自己。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是真的完成了自己誌願的,但是他們一生都在奮鬥,所以人們依然敬仰他們。嶽飛精忠報國,一心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但是卻慘死於風波亭;袁崇煥經略遼東,為大明抗擊後金,卻被誣以通敵賣國,死後連肉都被愚蠢的百姓分食……這些英雄人物雖滿腔熱血兢兢業業,卻也未能讓事事盡如人意,但是他們做到了無愧於心。

大千世界,沒有一個人能說自己是一個完完美美的人。於是,人們總是不停地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境界。而那些在不停地追求所謂完美無缺的人,卻往往應征了人們常說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多。其實不是他們得到的或是自身不完美,而是他們所不停追求的人生境界過高。人在一生中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中,總是有大多數會以失敗告終,無論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這是不可辯駁的事實。因此,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

生活永遠都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完美,所以,我們不能苛責自己一定要怎樣怎樣,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對得起自己的心,隻要你按照心裏的要求和想法去做了,成敗就不再那麼重要。“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隻有坦然麵對成敗榮辱,方能達觀進取,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