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已經道出了人生總是存在缺憾的。事物總是循著自身的規律發展,即使在我們看來那是不理想的,它也不會隨著我們的意誌而轉移。季羨林先生曾經這樣做過描述: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是希望事事都能夠盡如人意。因此,當現實的生活與我們的願望相違背的時候,不滿牢騷隨之產生。這種壞情緒使我們變得很浮躁。
有一個人對自己悲慘坎坷的命運深感悲哀,無奈之下,他隻能祈求上帝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上帝對他說:“如果你能夠在人世間找到一位對自己的命運心滿意足的人,我將為你改變命運。”於是,此人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在這個人看來,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他首先找到了他認為最應該滿足的人——國君。他來到皇宮,詢問國君是否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國君歎息說:“我雖貴為國君,卻日夜提心吊膽,寢食難安,我擔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長久,擔心國家能否長治久安。事實上,我還沒有一個流浪漢過得快活。”那人聽了國君的話,也不免困惑,於是他又找到了流浪漢。遠遠地看過去,在曬著太陽的流浪漢是那麼滿足,那人覺得自己找對了人,於是上前詢問。流浪漢奇怪地望著他說:“你開什麼玩笑?我每天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怎麼可能對命運滿意,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詛咒上天的不公。”
那人還是不甘心,他走遍了很多地方,詢問了處在各個階層,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可是每個人都說自己對命運不滿意,人人都對自己現有的生活有所抱怨。最終,這人有所感悟,從此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這個時候,上帝出現了,“你現在是否還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悲慘?”那人搖搖頭說:“不,我現在才明白,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以前是我太苛責生活了,才會覺得生活很不容易,其實,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令我滿意的事情,我現在很滿足。”上帝笑笑說:“看吧,你的命運已經在改變了。”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頭百姓,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自己的精彩,也都有自己的遺憾。我們所能看到的總是別人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而看到自己的總是最遺憾的那一部分。因此,在我們的眼中,自己的人生總是有那麼多的不幸。這樣下去,我們的人生將會失去色彩。沒有人能夠幫助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看法,用心去感知自己的幸福,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其實,完滿與不完滿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我們能夠把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看成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時候,那麼人生就是完滿的;而當我們把它看成是一種缺憾的時候,人生就是不完滿。當我們一心去追求完滿人生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是那麼的糟糕,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事情不能夠如自己的願。當我們被這種悲觀失望的情緒所籠罩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才真的會陷入一片晦暗。
維納斯在意外中斷掉的臂膀將它推向了藝術的巔峰,人生的缺憾往往也能成就“完滿”的人生。偶爾的失意和失去雖然是一種缺憾,但它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多姿多彩。
若是人生真的能夠事事如意,那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潭死水,毫無亮點。人生的完滿與不完滿始終是相對的,完滿到了極致就是不完滿,不完滿往往意味著完滿。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為人生的不如意而煩惱,當我們能夠平淡地看待這一切的時候,就能夠體味到人生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