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自己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頭暈眼花時,為什麼不卸下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之重,還自己一個輕鬆的人生呢?
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新奇的事物,我們可以買來更豐富的物品。但我們內心卻常常有一種擠壓感,這種擠壓感讓我們無論身居何處都覺得喘不過氣來。這種擠壓感來自何處?正是來自我們的人生背囊,我們背負了太多的東西,把自己壓得透不過氣來。
不斷加大的生活壓力和琳琅滿目的商品刺激著我們的神經,不合時宜的感覺在為難我們。物質和成功讓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憧憬和熱愛。快速變化的人和事,讓我們措手不及。一天天變化的人,一天天變化的社會環境,都讓我們難以享受到輕鬆和快樂。世界越來越豐富,但我們卻找不到通向輕鬆和快樂的道路,沉重的感覺正像影子一般跟隨著我們。
有一位作家曾說,人要承受生命之重。但現實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承受生命之重,因為他們被物質所束縛,被好房、名車、高收入、高開銷等折磨得疲憊不堪。當我們的全部精力用在追逐物質上,身上的擔子隻會一天比一天加重。
實際上,物質財富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重要。有許多人生活得也很快樂,但他們對物質的要求並不高。這種現象已經得到了心理學家的研究和證實。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和埃德·迪納已經證明,物質財富是一種很差的衡量快樂的標準,人們並沒有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而變得更加快樂。
在生活中,物質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壞,往往是人們較為看重的東西。正是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很多人搭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甚至用青春和健康換取一種有目共睹的優越生活。然而,我們的內心,有誰注意過呢?當被物質束縛、牽引時,我們的內心就在一天天地枯萎。生命之重、生活背囊就這樣讓我們疲憊不堪,失去了人生的樂趣。
心理學家說,快樂和幸福有時與物質無關。無論是大款大腕,還是收入微薄的退休工人,他們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過得悠閑、舒適。如果我們隻被物質左右,那就失去了“簡單生活”“快樂生活”的機會。
拿破侖擁有常人難以仰望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但是他過得並不快樂。他對聖海蓮娜說:“我一生中從未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
相反,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雖然雙目失明、耳朵失聰,但她卻能發現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她說:“我發現生命是如此美好。”由此可見,我們的幸福更多是來自內心的平靜,而不是取決於外在的物質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