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要清靜,不要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不要讓自己的精神長期動蕩恍惚,這樣才能健康長壽。
無勞汝形,指不要讓身體太勞累。窮苦人和運動員容易猝死,原因是體力透支,辛勞過度。無搖汝精,指不要動搖精氣,隻有固精正氣,才合於自然之道。
天下有幹不完的事,更有賺不完的錢,如果一味去追求這些東西整天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會損害了自己的健康,那是得不償失的。所以,莊子主張,做人要有幾分淡泊的心態,最高的境界是達到“無我”的境界。要不然,欲望會讓你痛苦不堪。
人世間的快樂,實際上就蘊藏在平凡而又平常的生活裏。可歎世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充分地享受著文明生活所帶來的一切便利,偏又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快樂近在眼前卻毫無知覺,而偏偏去追求那些虛無飄渺的東西。
有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鄰旁坐著一位胡須花白的老人,也在釣魚,兩個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總有魚兒上鉤,而年輕人一整天都沒有收獲。
年輕人終於沉不住氣了,問老人:“我們兩人的釣餌相同,地方也相鄰,為什麼你能輕易地釣到魚,我卻一無所獲?”
老人一笑,從容地答道:“你是在釣魚,我是在垂釣。你釣魚的時候,隻是一心想得到魚,目不轉睛地盯著魚兒有沒有咬住你的魚餌,所以你看見魚不上鉤就心浮氣躁,情緒不斷發生變化,魚兒都被你焦躁的情緒嚇跑了。而我呢,我是在垂釣,垂釣跟釣魚不一樣,我垂釣的時候,隻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魚,魚來我也不喜,魚去我也不憂,我心如止水,不眨眼,也不焦躁,魚兒感知不到我,因此也沒必要逃跑。”
老人所說的是一種境界,釣魚是修身養性的一件事情,老人恰恰就做到了這一點。老人的一番話是針對釣魚事件本身所說的,上升為生活中,也不失為睿智的人生哲學。人的一生中興衰榮辱,得失進退,誰也不能掌控,唯有保持一份淡泊的心胸才可以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免受傷害。
人生貴在淡泊,古往今來多少名士終其一生都在向往或是操守著淡泊的心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算得上是個淡泊者;“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憑著淡泊,顏回成了千古安貧樂道的典範;錢鍾書學富五車,閉門謝客,靜心於書齋,潛心鑽研,著書立說,留下曠世名篇;齊白石晚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國畫巨擘。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坦然,坦然麵對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豁然,豁然對待人生中的進退。淡泊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騖遠。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擁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更加寧靜,更加自由,沒有羈絆。淡泊是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糾纏,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時仍有與花相悅的從容。淡泊是別人都忙於趨本逐利時仍然保持恬靜。淡泊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一種境界。
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認識生命的無常,時刻保持一種既不留戀過去,又不期待未來的心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別太在意自己,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走一程驀然回首,你會發現,其實幸福離你隻有一個轉身的距離。淡泊人生,並非消極逃避,也非看破紅塵,甘於沉淪。淡泊是一種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沒有極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做人要幾分淡泊,淡泊是一份豁達的心態,是一份明悟的感覺。淡泊為人,才活得自我,才能把自己的本色演繹得精彩。
平淡的日子不會永遠平淡,隻要懷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棄的追求,定能獲得生活饋贈的那份歡樂,成功給予的那份慰藉,這樣才能譜寫出生命最璀璨輝煌的樂章。
麵對誘惑不動心,不為其所惑,平淡如輕雲,質樸如流水,即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水深,感覺到一份從容與安逸。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