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腳踏實地,把握分寸(1 / 1)

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但如果不腳踏實地,認清自己,把握分寸和尺度,遲早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就像一隻饑餓的小老鼠,它遇到了一隻盛滿大米的米缸,看著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興奮不已,每天跳進跳出,想吃就吃。但是缸裏的米一天天地減少,缸口與米之間的距離一天天地拉大。當小老鼠能力所及的跳高高度低於缸口與米之間的距離時,小老鼠並沒有擺脫米的誘惑,仍與往常一樣跳入缸中享受米的滋味,但就是這一跳,從此小老鼠再也跳不到缸外了。當缸中的米吃完後不久,老鼠便困死在缸中。

怎樣才能做到適可而止呢?適可而止,關鍵在於把握一個度,讓一切恰到好處,不多也不少。

就拿“潔癖”來說,就是講衛生過了頭。講衛生是生活中良好的衛生習慣,隻是有的人不知道適可而止,比如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把裏裏外外的衣服換下來,還要放在消毒液中浸泡清洗;擔心放在辦公室的杯子會成為傳染源,於是就頻繁更換杯子;即使隻有自己或家人乘坐的私家車,每天也要用消毒液擦個遍……醫學專家認為,過分的消毒衛生措施是沒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給人們在時間、精力上帶來很大負擔。

在對待財富上,也應該持有適可而止的態度。俗話說,貪心圖發財,短命多禍災。不懂得適可而止,終究是要吃大虧的。

有一個人窮困潦倒得連床也買不起,家徒四壁,隻有一張長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長凳上睡覺。他向佛祖祈禱能給他一個發財的機會,佛祖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個裝錢的口袋,說:“這個袋子裏有一個金幣,當你把它拿出來以後,裏麵又會有一個金幣,但是隻有當你把這個錢袋歸還給我後才能使用這些錢。”

那個窮人就不斷地往外拿金幣,整整一個晚上沒有合眼,地上到處都是金幣,他這一輩子就是什麼也不做,這些錢也足夠他花了。每次當他決心歸還那個錢袋的時候,都舍不得,於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著金幣,直到屋子裏全堆滿了金幣。

可是他還是對自己說:“我不能歸還錢袋,錢還在源源不斷地出,還應該多一些錢才好!”到最後,結局可想而知,他虛弱得沒有了一絲力氣,終於死在了錢袋的旁邊,屋子裏裝的都是金幣。

人心不足蛇吞象,學會適可而止,做事不要貪得無厭,否則無盡的貪欲最終會毀掉自己。要知道,貪欲跟煩惱和失敗是成正比的。

財富就像海水,越喝得多,就越感到渴。欲望的永不滿足不停地誘惑著我們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過度地追名逐利往往會使我們迷失生活的方向。凡事適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在股市炒股中,掌握行情變化,適可而止地將手持股票拋進拋出,才會獲得較好的回報;在商場談判中,根據實際情況適可而止,也會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增強談判的成功率;在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中,做到適可而止,可以維持和增進朋友間的友誼,等等。

適可而止就是要選擇在最為合適最為有利的時機,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掌握適度的原則,注意分寸和火候,做到“胸中有數”,才能成為生活的高手。為人處世,貴在適可而止,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