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風是一種綜合教育力量(1 / 1)

攻略

作者:李雪

我是小學四年級某班的班主任,通過對學生的家訪,我充分體會到家風對孩子心靈的影響和人格的塑造,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麵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很多家長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帶頭把家裏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實、高雅、豐富,防止精神汙染。但有些家長讓低級趣味充斥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極壞,有的學生就對我說:“我爸媽天天招來一幫人在家打麻將,吵吵鬧鬧的不說,看看他們那副德性,真讓人惡心:一個個敞胸露懷,捶桌、跺腳,一雙雙血紅的眼睛盯著對方手裏的‘大團結’……”

“家長一打牌我就煩,稀裏嘩啦的洗牌聲,‘叭叭’的拍桌聲,吵得我心煩意亂。我強忍著用手堵住耳朵背課文,可爸爸還不斷地叫我給他的牌友遞煙倒水……”

“我爸爸打牌湊不夠人,就命令我去給他找牌友,還說找到一位牌友給10元。我當然樂意了,於是放下作業,到處給他拉人……”

試想想,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怎能健康地成長?

因此,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生活在和諧溫暖的家庭,受到積極健康的精神影響,才能積極進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家長怎樣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方麵,信息時代要求建立學習型家庭。無論家長做什麼工作,都應該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讓家庭充滿學習氣氛。

我的一個學生,作文比賽得了第一名,很多家長認為他當編輯的爸爸媽媽一定為他修改過作文,做過指導。可是一了解,他爸爸媽媽根本就沒給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有時間輔導他呀!”那麼,秘密在哪兒呢?還是氛圍——每天媽媽伏案改稿,爸爸埋頭寫作,家裏來了客人,談論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論“結構”,談“中心”,家庭中的這種“文風”熏陶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歡上了寫作文。

另一方麵,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地協商。為了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如果家長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係的建設,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夫妻經常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鬥的環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習慣。我的一個學生因為家庭情況不得不留級,他說:“我沒法不留級,我在家沒法學習。爸爸媽媽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東西,有時媽媽幾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氣,有時我看到爸爸坐在牆角抽煙,一抽就是幾個鍾頭,我心裏也煩極了,哪有心思學習呀。”大家想想,這樣的家庭關係怎能培養出有教養的文明人呢?

最後,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們需要物質生活,同時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遊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家庭氣氛過於沉悶,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長擔心與孩子嬉笑打鬧有失長輩的尊嚴,其實不然,與孩子在一起快樂地遊戲,有助於調節兩代人的感情,孩子和您親近了,反而會聽您的話。家長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總之,隻有家庭充滿歡樂氣氛,才能使孩子、家長的情緒得到調節,才能體會到天倫之樂,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動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