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作者:寧式穎
2011年4月1日,赴日留學5年的23歲青年汪某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大廳,突然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顧女士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留日學生傷母”事件在媒體上傳得沸沸揚揚,人們在驚訝和聲討男孩汪某對母親冷酷無情以及母親對於男孩的過度嬌寵之餘,似乎很少有人從心理學層麵對家庭教育進行過更深層的思考……
當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各種心理矛盾、心理衝突層出不窮。在所有矛盾之中,家庭的心理矛盾充斥於人生發展的各個階段。特別是處於“反叛期”、“心理斷乳期”、“疾風暴雨期”的青少年,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逐漸趨於成熟,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清晰,他們迫切渴望獨立但又無法在情感、經濟等方麵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他們渴望被理解卻在更多時刻被家長視為學習的機器和家長的附屬品以裝點家庭榮譽的門麵;他們有旺盛的性衝動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加以宣泄,甚至會遭受到周圍環境的壓抑和冷嘲熱諷;他們有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學習壓力卻又經常無暇得到身心的放鬆……諸多的壓抑堆積於他們的心間,一旦遭遇外界巨大的突發壓力,就隨時會有山崩海嘯的危險情境發生。他們往往表現為一蹶不振、自閉悲觀,或者暴怒、歇斯底裏,甚至可能出現激情型自殺或殺人等暴力行為。
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家長們,又恰逢走向身心俱疲、生理和心理功能逐漸紊亂和衰退的更年期。此時的家長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要承受自身的身心紊亂、職業發展等多重壓力。他們中的多數人經常有意無意地抱怨生活或事業的不盡人意、愛情婚姻的日漸平淡,以及自己嬰幼兒時代的缺少關愛等無法改變的事實,同時把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甚至是幻想加壓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以致孩子不堪重負,甚至忍無可忍。
國內外相關心理研究表明,家長的心理健康與其子女的心理健康相關度很高。如果家長心理健康,其子女有心理問題的僅占11.67%;而家長有心理問題,其子女有心理問題的高達60%。其中,母親心理健康與否,對孩子的影響度要高於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在這種狀況下,家長尤其是孩子的母親,積極主動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並采取相關措施調整自己的心態,及時充分地與孩子進行溝通,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那麼,男孩子有哪些心理特點?身為人母者如何與兒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一般而言,男孩子生理上的荷爾蒙分泌,使他們與女孩相比,往往精力充沛、攻擊性強、破壞欲大,對新事物通常比較敏感,探索心強。在不同年齡階段,男孩子的心理特點又不盡相同:童年時期,完全依靠父母,獨立意識淡薄;到了青春期,有了獨立意識,不希望父母事事操心,而且可能厭煩父母的嘮叨,容易產生憂慮和焦躁情緒,回憶起童年是幾分快樂,幾分可笑;步入成年後,有了很強的獨立意識,回憶以前,覺得自己是“太不懂事”了。
針對男孩子心理特點,為人母者在同兒子交往中,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多發現兒子的優點,多鼓勵他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活動,讓他在各項活動中釋放多餘的精力,並形成合群的個性特點;切忌嘮叨,相信兒子的能力、人品和積極性,不要在包辦代替之後又指責他無能和無責任感,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或者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力戒粗暴地對待兒了。來自於家長特別是來自於母親的粗暴(包括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冷、熱暴力),無疑會給男孩的心靈蒙上陰影,這一方麵會打壓他們的自信,另一方麵會誘發他們當前或者日後的暴力行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本文開頭機場“留學生刺母”的悲劇,就是因家長忽略了對汪某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所造成的。所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無聲的榜樣,是孩子一生發展的源泉。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幸福人生從心開始。母親在給予孩子物質生活享受的同時,時刻不要忘記對於孩子心靈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