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作者:何峰
趙剛陽的爸爸脾氣相當急躁,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有一次,他抱怨媽媽做飯晚了,等媽媽做好飯時,他就當著媽媽的麵,把碗摔到了地上。趙剛陽跟爸爸一樣,也是急脾氣,經常對媽媽、對同學發火。
無論是在學習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喜歡與脾氣急躁的人共事。孩子要善於治理情緒,才能把握自我,從而理性地處理生活中的矛盾事件。隻有學會用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緩解緊張心理,人才能良好地掌控、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做衝動情緒的犧牲品。
治理情緒並不是提倡孩子壓抑情緒,而是讓他們學會正確轉移不良情緒,讓言行處於健康、正常的狀態,這種能力也被稱為情商。情商越高的人,越能做情緒的主人,不讓負麵情緒影響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
男孩比較容易衝動,喜歡通過身體的接觸、動作類的行為來表達情緒,發泄精力。這和男孩體內的睾丸素有關,因此,男孩對言行的約束能力要普遍低於女孩。媽媽也應該了解男孩的這個特點,理解他們的行為傾向,教會他們用健康的方式發泄情緒。
給媽媽的教子建議
建議一:
教會男孩體察自己的情緒
人們都會有各種情緒反應,過度壓抑情緒,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男孩要學會體察自己的情緒,時刻提醒自己留意: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這樣做好嗎?男孩時刻反省,才能及時糾正不良情緒,不讓衝動誤事。
蔣明和陳軍約好九點去打球,可陳軍遲到了,蔣明為此心情很不好,他開始對陳軍進行冷言冷語的諷刺,陳軍的臉色也變了。
蔣明趕緊問自己:我在幹什麼?我這樣做好嗎?我不想和他做朋友了嗎?假如我遲到了呢?蔣明一反思,馬上發現自己情緒不對。他趕緊轉變口氣跟陳軍說話,兩人又和好了,一起高興地玩球去了。
人有情緒是正常現象。媽媽要教男孩學會體察自己的情緒,尋找一些比生氣更好的處理方法。
建議二:
教男孩用適宜的方式緩解情緒
情緒不能被壓抑,但是可以被轉移。男孩喜歡用動作、肢體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喜歡用語言來表達。男孩碰到生氣、傷心、憤慨的事情時,媽媽可以讓他通過運動、遊戲來發泄情緒,這種方式更健康、更適宜。
賈雲回家後情緒很激動,他跟媽媽說:“我和陳科比賽摘水果,他耍賴,把果園裏陳姨摘的份額也倒進了自己筐裏。”媽媽說:“這是他錯了,你想幹什麼啊?”賈雲說:“我要和他打一架。”媽媽趕緊說:“你們也就是比比玩,別較真了,下次超過他不就行了。”
媽媽看他情緒很激動,就說:“我正在提水澆花呢,累得腰疼,你幫我打水吧。”賈雲看到媽媽額上的汗,隻好答應了。媽媽是園丁,天天都要澆很多水。陳雲一桶接一桶地幫媽媽提水,過了一會兒,他的情緒就平息了。
男孩情緒激動,被負麵情緒操縱了,想做出損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時,媽媽要教會他通過運動、勞動、遊戲等方式轉移情緒。情緒並不可怕,男孩學會了轉移情緒,就能有效地操縱自己的衝動言行,約束好自己。
建議三:
讓男孩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學會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他人才能理解自己的言行,進而給予配合,朝他想要的方向發展。人與人交往時,彼此都有一定的換位思考能力,但是唯有善於表達情緒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諒解,讓合作更順利。媽媽可以增強男孩的閱讀量,讓他增加表達情緒的詞彙儲備。平時,媽媽應該鼓舞男孩說出心裏話,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苦惱、不滿等,讓男孩慢慢學會表達情緒。一個善於表達情緒的男孩,能更有效地約束自己的衝動言行,獲得他人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