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作者:王冬梅
專家分析
心理學認為,嫉妒是一個人在個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對象所產生的一種不服氣、不愉快、怨恨的情緒體驗。嫉妒是人性的弱點,常常發生在兩者年齡、文化、社會地位與條件相當並有競爭關係的人之間,競爭中的失敗者往往會對競爭對象產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輩、同學和同事間更容易發生,因為在這些條件相當的人之間有可比性。
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具有競爭性,這往往容易使個別同學在內心產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個人在嫉妒他人時,最受傷害的是自己,因為在嫉妒他人時,當事人往往處在緊張和不安之中。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心理長時間地存在會導致內分泌係統功能失調、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種不良的情緒,它會使一個人變得卑下、偏狹;它會使人喪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傷或傷人的危險境地;它會使人放棄自我追求,而用仇視的目光貶低他人的成功,從而成為一個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造成集體內部互相積怨,這種積怨會使許多人浪費時間和精力,從而形成內耗。
解決方法
◆要教育小學生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在具有競爭氣氛的學習生活中客觀地對待自己,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不要把學習中最優秀的同學僅僅看成是與自己有競爭關係的對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進步的動力。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僅僅拿自己的長處去與別人的短處比較,而要注意發現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隻有這樣才會有長進。
◆要引導孩子走出自我狹隘的小圈子。嫉妒別人成功是從自我的視野中把別人成功看成是自己的障礙,因此嫉妒者內心深處潛藏著一種自己不好也不許別人好的自私心理。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時時會發現自己周圍的同學正在超越自己。如果家長能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並能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就表明家長鼓勵孩子走出了自我狹隘的小圈子,家長要對孩子有一種寬廣的胸懷,這種胸懷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