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換種方式離成功更近(1 / 1)

視野

作者:王麗娟

他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貧窮的外來移民家庭。

從小他是一個靦腆內向的孩子,和他一樣大的孩子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玩耍或者做遊戲,因為他什麼也不會。對此,他很自卑。

上學後,他各門功課成績都不好,每次考試,他的名字總是排在末尾。課堂上,老師不想讓他回答問題,因為他總是羞澀地說“不知道”。大家認為他是個笨蛋、白癡。夥伴們嘲笑他,認為他是失敗的難兄難弟,他將永遠和失敗連在一起。鄰居們背後也常常議論,說這個孩子將來肯定一事無成。父母聽到這些話後,雖然表麵上很平靜,但內心非常為他擔憂。

他自己也努力過,可是收效甚微,在學業方麵取得的進步近乎為零。每天,他醒來後都害怕上學,害怕被同學們嘲笑。時間在一天天地流逝,因他的學業毫無起色,學校也在考慮勸他退學。

周末,他坐在自家的門前,看著草地上喜笑顏開的男孩們,感到自己的未來一片渺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個老人為了一張被老鼠咬壞的一美元鈔票而痛哭不已。為了不讓老人傷心,他悄悄地跑回家,將自己平時積攢的硬幣換成一張一美元的鈔票,交給了老人,並告訴老人,這是他用魔法把老鼠咬壞的錢又變回來了。老人激動不已,說他是個善良聰明的孩子。

父親知道這件事後,認為自己的孩子並不是個笨到家的人。於是,經過反複思考,父親終於想到一個啟發兒子的辦法。

一天,父親要帶他出門,目的地是波士頓。出發前,他對父親說:“我們坐汽車去吧!”父親尊重了他的選擇,和藹地對他說:

“好。”然而,在中途的一個小站,父親下車買東西忘記了汽車出發的時間,直到汽車出發,父親也沒有回到汽車上。就這樣,汽車在他急切的“爸爸”叫聲中呼嘯而去。他很害怕,心想這下怎麼辦,坐不到汽車,父親怎麼能到達波士頓呢?

波士頓到了,他下車時卻看到父親正在不遠處等著他。他飛快地跑了過去,撲進父親的懷抱,訴說著一路的忐忑不安,害怕父親到不了波士頓,並吃驚地問父親是如何到達的。父親說:“我是騎馬來的。”

“啊,是這樣!”他驚訝不已。父親就勢開導他:“隻要我們能到達目的地,管它用什麼方式呢。孩子,就像你學業不成功,並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麵不能成功,換一種方式吧!”

就在那一瞬,他猛然醒悟。此後,當他看到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而痛苦不已時,就想假如自己用魔法幫助他們來實現,即使是假的,但起碼從精神上減輕了他們的痛苦。從此,他對魔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跟隨一些魔術師學習魔術。從那時起,他逐步克服了心中的怯懦,開始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看著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著,父親一次又一次地給予鼓勵。教他魔術的老師發現他在這方麵具有很高的悟性,學東西很快,而且每次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創新。老師的技巧很快便被他學光了,他不得不換另一個老師。就這樣,短短的兩年時間裏,他換了四個魔術老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一個成績卓著的魔術大師。

大衛·科波菲爾成名後,有人問他是怎麼成功的,他坦然地講述了父親那次“掉車”的故事,並興奮地說:“父親當時還啟發我說‘成功對我們來說好比是個固定的車站,我們在為怎麼到達而絞盡腦汁,大家都在爭奪汽車上的座位,沒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車,可是,為什麼我們不能騎馬或者乘輪船去車站呢?這樣,我們不是也到達了嗎?隻不過我們換了一種方式。’後來我才知道,一切都是父親安排好的,其實那個小站離波士頓很近,騎馬竟然比坐汽車還快,所以父親到得比我早。”

道理淺顯易懂,可是真正理解它,並付諸行動的人卻很少。家長朋友,當您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斷努力仍然不能取得成功時,您是否可以告訴孩子換一種方式呢?如果您這樣做了,您的孩子也一定會離成功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