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紙牌遊戲:了解孩子內心的秘密(1 / 1)

文化

作者:李文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如果不經常打開來看看,我們就不知道這裏麵裝有什麼。悲傷?快樂?恐懼?還是煩惱?

對於我的女兒來說,我同樣想知道她的內心世界。因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快樂教育的前提。為此,我采用了斯賓塞的紙牌遊戲,我們一家三口在每周一的晚上都會玩這樣的遊戲。

快樂遊戲

準備好八張卡片,每張卡片上寫有一句話。一家三口開始輪流擲色子,擲到哪個數,就取出相應的卡片,回答上麵的問題。八張卡片上的八句話是:

講一講你最不快樂的事兒。

講一講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兒。

評價一個你周圍的人。

今年你最希望得到什麼(隻限三個)。

你對自己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哪件事你努力了,但成效不大。

講一個笑話或小故事。

擁抱一下你喜歡的人。

輪到女兒抽卡片的時候,她抽到“講一講你最不快樂的事兒”。

她說:“我最不快樂的是常常在夜裏夢見一個手拿木棒的怪物,它的樣子很凶,我很害怕,在白天的時候我都經常想到它。”

當她抽到“評價一個你周圍的人”時,孩子說:“我討厭我們班的小龍,下課遊戲的時候他動不動就罵我笨蛋。”

解答與輔導

通過這個遊戲,我了解到女兒的一些內心小秘密。對於她抽到的那兩張卡片,我的解釋是:“寶貝兒,夢境是白天身體和意識的反映,你夢中的怪物一定是白天遇到過的使你恐懼的人或事兒。我們來想想是什麼呢?”

女兒想了想說:“我們學校外麵經常坐著一個眼神很凶的瘋子,手裏拿著一根又髒又粗的木棒,嘴裏嘰嘰咕咕,不知道說什麼。隻要一看到那瘋子,我就很害怕。”

這下我知道孩子夢裏的怪物是怎麼回事了,我說:“寶貝兒,其實,這人也挺可憐的,他雖然樣子很凶,但媽媽卻從來沒見他傷害過其他人,對不對?”

女兒點了點頭。接著我解釋第二張紙牌,說:“你對小龍的評價,我認為沒有錯,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現在媽媽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我給你一個蘋果,但你不接受,那麼這個蘋果仍歸誰所有?”

女兒笑著說:“這還用問嗎?我不要,這蘋果還是你的呀。”

我接著問:“那小龍罵你笨蛋,你不理他,小龍罵的笨蛋應該是誰呀?”

女兒咯咯一笑:“媽媽我知道了,我隻要不理他,那他就是笨蛋,而不是我。”

晚上,我把孩子的臥室重新清理了一番,把窗戶打開一點兒,並給她換上了幹淨的床單。

第二天,女兒告訴我,她夢裏的怪物不見了,她睡得很香、很甜。看著孩子笑眯眯的可愛模樣,我的心裏充滿了幸福。教育需要快樂,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