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支付牌照觸發行業內外競爭變局(1 / 2)

一周熱點

作者:霍娜

首批支付牌照的發放給了27家支付企業一個合法身份。這必將催生更多新的支付業務,促進產業整合,更重要的是,它將加速傳統產業電子化進程,深刻地改變產業內外的競爭格局。

5月26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頒給包括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在內的27家支付企業。

支付寶CEO彭蕾說,《支付業務許可證》對27家企業而言並不是畢業證,而隻是一張入學通知書。同意其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名正言順 開啟黃金十年

5月27日,記者在北京拉卡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卡拉)總裁孫陶然的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表述:“今天是牌照發放後的第一天,激動興奮之餘,所有拉卡拉人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大家深信,‘拉卡拉’成為中國便民金融服務的代名詞,成為中國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為一家用戶體驗好、能夠為用戶創造消費價值的公司的願景不會太遠。”

易寶支付副總裁餘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牌照讓支付企業有了合法的準金融機構的身份,但這隻是個開始。

彙付天下總裁周曄告訴記者,支付牌照的頒發明確了支付公司的法律地位,2010年中國支付結算規模為1900萬億元,而第三方支付行業處理量僅1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支付行業的黃金十年即將來臨。

第三方支付在我國整個支付清算體係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為什麼支付在眼下這麼紅火?牌照的發放意義幾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郵件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曹紅輝。

曹紅輝表示,第三方支付企業隻是為交易雙方的小額支付提供結算服務的機構,但它們在國內的作用或許被誇大了。曹紅輝介紹,國外第三方支付發展也很迅速,但沒有如此受到關注,因為商業銀行的結算服務也很發達,第三方支付主要在網絡支付領域彌補了商業銀行的部分市場空缺。他舉例說,在日本、韓國,手機支付比較發達,但也主要是在諸如地鐵、公交車、零售店等小額支付領域。長期以來,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

對於牌照發放的意義,曹紅輝表示,牌照不過是給了這些企業從事這一服務的準入證。發放牌照,主要還是規範其行為,對其加強監管,保護市場交易各方的權益,維護支付結算市場的安全。

雖然隻是一張入學通知書,但還是讓支付企業興奮不已。但興奮之餘,我們不禁發問,後牌照時代支付企業發展到底靠什麼?

行業內:業務要差異化 整合是必然

曹紅輝認為,牌照隻是門檻,支付企業的根本競爭力在於其技術創新能力、商業模式與各種資源的整合能力等。

餘晨也告訴記者,支付企業的真正競爭力是體現在業務的差異性上。他向記者介紹,易寶支付業務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在垂直行業方麵實現了像航空、遊戲、娛樂、保險、基金等多行業的覆蓋;二是能夠提供增值服務,以航空業為例,易寶支付不隻是提供基於裏程的電子支付,更可以為航空公司提供類似授信、融資以及在支付頁麵上做互動營銷等增值服務;三是基於客戶的商務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決方案,不隻能實現互聯網支付,還可以把呼叫中心支付、手機支付、POS支付、非銀行卡支付等各種支付解決方案集成起來。

周曄表示,隨著支付牌照的正式頒發,支付行業將呈現更多元的差異化發展模式。目前彙付天下的業務方向是航空、基金、網購三條腿發展,正開拓移動支付市場,並以“渠道為王”的行業支付路線和“用戶為王”的支付寶模式共同發展。以基金業務為例,彙付天下曆時4年的創新研發,推出網上基金直銷支付平台——天天盈,首家獲得了中國證監會基金業務支付許可,發展迅速,用戶已經超過10萬。